城北崔家庄?可是崔威考之庄?蔡邕的得到了斐潜的确认之后,嗯了一声,提点道,崔威考原冀州名士,奈何榜卖官爵,虽位列三公,却衰减功誉……子渊,汝不可不察。
唯!斐潜点头称是。对于商贾,清流士族们总是认为其充满了铜臭味,蔡邕也是提醒斐潜住在那边倒是无妨,但是不要被崔家之人所影响,而去做什么商贾之事,坏了自身的名气。
斐潜顿了一下,思索再三,还是对蔡邕说道:潜有一事不明,想向师傅请教。
子渊且讲。
吾近日读左传,有蹇叔哭之子与师,送而预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随后秦师东去,大败而归。世间果有预事如神者乎?
蹇叔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智者。当时秦穆公欲攻伐郑国,而攻打郑国需要经过晋国的国境,向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持有反对意见,但是秦穆公没有听从,而是派遣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出兵攻郑。
当时蹇叔的儿子也在军队之中,蹇叔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后来秦国军队果然大败而归。
子渊尚不闻怪力乱神耶?非预之也,乃无道而伐……蔡邕说到一半,拿着手指了指斐潜,笑了出来,子渊借左传而喻耶?汝且说来,孰为无道?
斐潜拱手说道:人无爱时,遂不之惧;无之戒惧,则欲暴胀;欲胀则恣,不知法纪。春秋之诸侯乱,实乃争权之心尔。术技用之尽至,其命亦不可控。如今弱肉强食,普行无情,强者可于一日覆倾,弱小亦可一夜暴发,强非恒强,弱非恒弱,均非有道也。
斐潜的意思也是非常的明确,现在的情况就是要走向春秋战国时期的老路子了,没有什么所谓的有道无道,其实都是争权夺利的人喊出来的借口而已,如今双方都是将自己的欲望至于国家之上,根本就视国家法律所不顾,已经是有些不择手段了,这样的怎么能说是遵守道义的呢?
况且现在谁强谁弱还不能完全确定,强弱之势有可能瞬间就会转换,局势及其不稳定……
蔡邕沉吟半响,说道:依汝之意……此事尚有变数?
蔡邕没有批判斐潜将关东士族一方也纳入无道范围的言论,因为在蔡邕看来,这些一方诸侯没有国家明令,却擅自调兵离境,虽然有可能的确是出于好意,但是在事实上已经是将国家法度之于不顾了……
之前说过的一个梗,但是好多人都没能理解……
现在特别将上下文都列出来……
时操破冀州,丕随父在军中,先领随身军,径投袁绍家,下马拔剑而入。有一将当之曰:丞相有命,诸人不许入绍府。丕叱退,提剑入后堂。见两个妇人相抱而哭,不向前欲杀之。……却说曹丕见二妇人啼哭,拔剑欲斩之。忽见红光满目,遂按剑而问曰:汝何人也?一妇人告曰:妾乃袁将军之妻刘氏也。丕曰:此女何人?刘氏曰: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因熙出镇幽州,甄氏不肯远行,故留于此。丕拖此女近前,见披发垢而。不以衫袖拭其面而观之,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遂对刘氏曰:吾乃曹丞相之子也。愿保汝家。汝勿忧虑。道按剑坐于堂上。……操至绍府门下,问曰:谁曾入此门来?守将对曰:世子在内。操唤出责之。刘氏出拜曰: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就甄氏为世子执箕帚。操教唤出甄氏拜于前。操视之曰:真吾儿妇也!
请用心品味曹大人的话……
另外忘了月票加更的事了……50票一更吧……欠着欠着……过两天先……明天先给新掌门加个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