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646章 江南大族迁来印度后(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殿下为何一脸不高兴?

唐爱明在朱慈炜来到这里时,就见他脸色难看,也就问了起来。

朱慈炜则摆了摆手道:没什么!

但突然朱慈炜又问起唐爱明道:你说得人望者,能得天下乎?

唐爱明没想到皇长子会突然问这个,不由得回道:那不一定!得人望者,不一定得民心,大部分老百姓没有表达自己诉求的能力,臣小时候和父亲是流民,饥不果腹,当时唯一的心思就是能吃饱饭,而当时最得人望之人,并不知道我们这些流民的心思是这个,或者没在意我们的心思是这个。

朱慈炜听后点了点头:你说的意思,我明白了!

朱慈炜接着长舒了一口气,说道:迁大族对民心并无损失,只是会损人望,这不重要!

对,不重要,书生造反,十年不成,读书人不满是没有用的,关键是百姓满意不满意,这次分迁大族,利于抑制兼并,底层百姓可是很愿意的,另外,这些迁走的大族等到了印度后会发现,朝廷其实待他们也不薄,虽让他们远离故土,但却比留在本土更舒服。

唐爱明笑着回道。

……

印度,大明新设立的汤和府。

吴道登看着这里的千里沃野,十分惊骇:这里原来真是良田遍布,敢情朝廷没有唬我们!

过来凭户票领取家奴,这些家奴皆是由官府分拨给你们这些新迁之民,以助你们在这里垦农!每人配两家奴!

大明在印度一直扩张的过程中,抓获了许多土人。

而往这里移汉民,大明朝廷自然剥夺了这些土人在这里的土地占有权,而全部收归朝廷所有,并由朝廷分给移来的汉民。

这些土人自然也就成为奴隶,等着被发配。

吴道登没想到在这里汉人还能有自己的家奴。

一时,吴道登倒觉得自己这一房吴氏族人来印度似乎不怎么糟糕。

朝廷真要给我们这么多田?

吴道登甚至还问起在这里的一名大明吏员。

这吏员回道:骗你们做什么,因为战争,土人被我们雇佣的倭奴杀得差不多,所以这里是地广人稀,正愁没多少人种地呢,不过,这里与中土不同,是要收田赋的。

收田赋?

吴道登惊愕地问道。

没错!朝廷不能把打下来的田白分给你们吧。

这吏员回道。

这里有青楼,还有赌场,还汉土分治?汉人打死土人,纳银赎罪即可,纳不起银,也只需服役就可,不判死刑?

汉人不限制纳妾数量?汉人不限制土地交易?汉人不限制放贷?

独尊儒术?科举只考程朱理学?

吴道登在这里汤和府城详细了解了印度总督府在印度地区的制度后,颇为兴奋。

不仅仅是吴道登,连士子陆符也在随自己族人迁来这里后,在书信里,对黄宗羲称赞这里:

这里才是我汉人最为自由的好地方!这里,对汉人宽刑,且治以仁政,儒士更是受到特别礼待,甚至还有优免之制!

而陆符在向黄宗羲称赞印度时,还特地问着印度总督张同敞:张制台,敢问,为何大明新扩之新地——印度,与本土之政不一样。

这是陛下的意思!本土皆是汉民,无尊贵之分,自然是以万民为本,无等级之分,但这印度不一样,土人依旧甚多,而要维持稳定,逐步汉化,只能暂时允许等级存在,汉人在土人之上,而土人内部还继续分着等级,只有这样,土人中的贵族才愿意帮助我们汉人去压制他们下一层的土人。

张同敞回道。

人有尊卑,礼法有序,甚好!

陆符因此点头说了一句,笑道:早知如此,不用朝廷勒令,我陆某就自己先来这里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