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想好好在家里呆着。姜宪越来越不喜欢出门了,她笑道,那时候天气应该比现在还冷了,若是天气好,我们一家去划船吧!到外面去划船。
家里虽然有个湖,可和昆明湖相比,还是太小了。
李谦笑眯眯地点头,眉宇间露出几分迟疑。
姜宪笑道:你是不是想告诉我,你那天有事,不能亲自陪我,让谁谁谁跟我一道去?
这是李谦惯用的手段。
不过,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几年大家好像都越来越怕李谦了,他在场时除了她和慎哥儿以外,就没有一个神色自然的。没有李谦在场,有时候反而更好玩,姜宪也就没有强求。
那倒不是!李谦笑着,叹了口气,道,皇上下了圣旨,同意迁都!
闹了大半年的事,终于落了定,姜宪扬眉,道:是怎么一回事?皇上想通了?谁承办这件事?不会又要加税吧?今年各处的年cd不好,他们就不怕逼得民反?
李谦道:汪几道估计知道了朝廷没银子,他们准备先只是让皇上下江南,去金陵避祸。六部三院的官员随行,都城还是定在金陵,之后再慢慢谋划。事情是苏佩文提出来的,皇上就将这件事交给了苏佩文。还好苏佩文没有糊涂,他找了梅城商量下江南的费用,梅城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找径阳书院的。
说到这里,李谦的眼角抽了抽,好像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嘴角也有了几分笑意,道:径阳书院不是主张迁都吗?他们又在扬州。扬州什么最多?盐商最多!梅城让苏佩文想办法打那些盐商的主意。让他们出银子。现在径阳书院的人肯定已经得了消息,估计正抓着脑袋发愁呢!
姜宪哈哈大笑,心里很痛快。
前世,径阳书院的人就找了她不少麻烦。
靖海侯能得到朝臣支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和径阳书院的人交好。
李谦啧啧地道:梅城这个人很有意思,可惜他是户部尚书,要不然能为我所用就好了。
前世梅城就在姜宪手下做事,姜宪倒不觉得这件事是难事。
她道:找机会吧!总有一天能遇上的。
比如说,梅城致仕之后……
姜宪问起京城的防卫:知道交给谁了吗?
现在还没有动静。李谦道,众人都在谋求金陵的差事,京城那边反而没什么举动。不过,有消息说,高岭想留在京城。我估摸着他要是提出来,朝廷十之八|九会让高岭驻守京城。
姜镇元去了辽东之后,最有资历接他手的就是高岭了。
赵玺能顺利地登基,与高岭有很大的关系,算得上是有从龙之功了。
只是高岭做了很多年的禁卫军,行事习惯低调罢了。
李谦说到这里,笑道:你猜猜我今天接到了谁的来信?
姜宪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
李谦告诉他:我收到了杨俊的信。
姜宪非常的意外,道:他免职之后回了老家吧?他给你写信做什么?难道想复出?可这时间也太短了,就算是你有心要为他谋划,今年也肯定是不行的。但六部三院迁到金陵之后,京城又要留人,朝中肯定是要大换血。这个时候去找谁,谁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能让他起复啊!
他倒没提这些事。李谦笑道,他给我的信里写的全是抗倭的战略战术,还有倭寇这几年的动态。看得出来,他是花了大力气的。
※
亲们,今天的更新,求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