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章皇舅舅
有了御药堂大东家的妙手回春,魏清辰的高热第二天就退了。大长公主不放心,硬是逼着用完了六副药,第三天开始用温补的方子,连着用了五六日,直把魏清辰一张俊俏的脸蛋都皱成了小苦瓜,大长公主还美其名曰——遵医嘱!
魏清辰捧着药盅,想起那一日恍惚望见楚明熙担忧的眼神,就像在梦里似的。——大约是真的吧?一定是真的!
她想着想着,吃吃的笑起来。
叫来看她的魏老封君看到了担忧的问:这孩子怕不是用药用傻了吧?
大长公主远远一瞥,忍笑道:约莫是想着开方子的人了。
要不怎说知子莫若母呢。
魏老封君将这话琢磨了一下,问道:楚家那丫头?
是。
魏老封君砸吧砸吧嘴。她瞧着她孙子俊俏聪敏天下无双,就是配天仙都绰绰有余,偏是楚家丫头,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孙子下脸面。
大长公主瞧着老太太略有些不乐意的神情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呢,笑了笑宽慰道:老封君疼爱辰儿自然瞧着咱们家的孩子哪儿都好,可好刀总要有好鞘不是?她打小儿常在宫里玩耍,皮得跟猴子似的,那时父皇就说过,这孩子是个有出息的,只还需要打磨打磨。您看她跟着侯爷去军营几年,性子不就沉稳多了。
先帝爷也这么说?听到先帝都夸过孙子,魏老封君很乐意,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怪道陛下要让她在御前历练呢。罢了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既然她中意楚家那丫头,就随她吧。
这话说的,她是中意楚家的姑娘,可人家姑娘未必肯呀。
大长公主想着也是愁。再看女儿捧着个药盅跟得了宝贝似的傻笑,比起楚大小姐那通透的性子,那落落大方的气度……不是她埋汰自家孩子,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将养了十来日,连身上的外伤都好得七八分了,魏清辰还得进宫去谢恩。大长公主与她一道去的,只到朱雀门的时候就放了她下来,她一路去御书房,大长公主换了宫里的肩舆往寿康宫给太后请安。
今日在御书房当值的是掌宫内相陈安,魏清辰到时他刚好撩着帘子出来,迎面看到楚世子,忙几步迎了过来。
世子爷来得不巧,户部和工部的大人都在里头呢。
魏清辰听说,便歪着头看了一眼,门是关着的,只门帘儿在微微晃动。御书房的规矩,内外不许通消息。她只得道:那我往寿康宫给太后娘娘请个安,回头再来。
正说着,御书房的门开了,几个大臣鱼贯而出,魏清辰瞧着他们脸色,只怕是挨训的居多。
她可不想触这个霉头,赶紧要开溜。却不防几个大人一溜儿和她见礼,她只能回了礼,便听皇帝在里头扬声问:谁在那儿呢!
陈安一溜烟进去,不消片刻就出来,拱手道:魏世子,皇上请您进去呢。
魏清辰避无可避,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走上了台阶。
御书房里摆着一张极大的紫檀书案,上头堆满了奏折节略,明诚帝便坐在这一堆奏折后头,虎着一张脸看她。
臣,魏清辰,恭请陛下圣安。魏清辰端端正正的跪在青石大方上。
起来吧。皇帝拿过一本折子,也不看,只拍在手心上,这时候进宫做什么?
魏清辰本想说来谢恩的,可看今日这风头火势,不宜说公事啊,她乖巧的笑笑:母亲来给太后娘娘请安,臣前阵子病了一场,都好一阵子没来给皇上请安了,就跟着母亲进来了。
呵。明诚帝皮笑肉不笑:朕就是顺带的是吧?
魏清辰:……
好在皇帝并不为这事较真,随手扔了两本折子过去,魏清辰手快,两本都接住了,可军国大事,她可不敢看,于是双手捧高了,刚要开口,皇帝不耐烦的道:让你看你就看!
魏清辰无奈,只得翻开。这两篇都是节略,说的是前阵子南方某郡暴雨成灾,把河堤冲垮了,良田冲毁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地方官员上折子,一个请求朝廷拨银子安置百姓,另一个还是要银子,修河堤。
方才户部和工部的人你都见着了?等她把两本折子都翻过了,皇帝开口道。
在外头遇着了。
你猜他们是来干什么的?
魏清辰想了一会,道:来哭穷的吧。
噗!明诚帝给她一本正经的模样逗笑,魏清辰跟着笑,皇帝也不好板着脸了,敲了敲桌案,是来哭穷的。户部说连年减税且今年大灾定然是歉收,国库紧巴巴的都快揭不开锅了,工部说他更穷,没银子请不了民夫,河堤要让朕自己去修呢。
减税是为国为民,修堤也是为国为民,皇上大爱无疆,他们一个个只看得到眼前,哪有皇上您的心胸眼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