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喜遇良辰 第229节(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喜遇良辰: 喜遇良辰 第229节皇帝道:宋羡早就将人证送入京城,所以他这封密信不是恳求朕查明实情,是催促朕为广阳王后辈正名。

杜正也不知该如何劝说皇上,话虽这样说,皇上也不能因此惩戒宋羡,宋羡做没有错,领兵入八州之前,宋羡就说要擒拿高豫告慰广阳王……这些年皇上一直将广阳王挂在嘴边,为此还善待广阳王旁支的血脉。

现在有了广阳王郡主的消息,宋羡自然要如实禀告朝廷。

想要从这里面找到宋羡的错处斥责,还真的不容易。

尤其是现在,朝廷才拿下了蔡戎,蔡戎为大齐征战多年,被封为节度使戍边北疆,虽然因为勾结辽人被抓,但大齐其余节度使不免因此自危,恐怕朝廷是忌惮蔡戎手握重兵,故意寻了借口惩治蔡戎。

宋羡才立下大功,若是朝廷不奖反罚,必然引起朝廷动荡。

杜正想到这里轻声道:日子还长着,天家也不急于一时,听说八州之地比大齐最偏远之处还要贫瘠,户部连续半个月都在调拨赈灾粮,但这赈灾粮也只能解燃眉之急,真的想要这些地方有些起色,就算风调雨顺,至少也需要三五年时间。

也就是说,三五年之内,宋羡反而会受制于八州之地。

杜正道:宋将军会受封指挥使,都是因为他一心为百姓着想,现在八州百姓需要大齐朝廷,期望宋将军能够不辱皇命,将八州治理的如同镇州、赵州般。

等到八州有了起色,皇上可将宋将军另外拔擢重用,让宋将军带兵离开八州之地,去往西关或是南疆,大齐不少地方都需要宋将军这样的官员。

皇帝不是没想过这些,杜正的话刚好搔到他的痒处,许多事现在解决会引起轩然大波,等过阵子,朝廷上下的目光从八州之地和宋羡军功上挪开目光,再暗地里将一切抚平。

皇帝淡淡地道:朕本很看重宋羡,希望宋羡能一心一意为朕做事,哪知他竟然还惦念着广阳王。

杜正道:由此可见,此人勇猛有余,谋略不足。

宋羡是一桩,还有另一桩。皇帝道:派去镇州的人还没回来?

杜正道:还没有。

现在皇帝最想要看到的就是陈家村的谢氏,广阳王的外孙女。

皇帝道:听说就是她带着镇州村民运送军备去忻州,大齐打赢了辽人之后,她和她父亲谢绍元就带着镇州村民离开了代州。

这样的举动确实有些像广阳王,不知她是故意仿效广阳王,还是确实有几分本事?这些广阳王的人藏在陈家村那么久,又是在谋算些什么?

皇帝露出一抹冷笑,广阳王早就死了,光凭一个外孙女还能如何?

天家,杜正轻声道,您有没有想过要如何赏赐宋将军?宋将军年少有为,还没有成亲,若是赐婚一位贵女,一来皇恩浩荡,二来这门亲事让宋将军称心如意,宋将军也就能专心为皇上办事。

皇帝思量片刻点点头:传朕旨意,让皇后娘娘遴选贵女,等到宋卿回京之后,朕就为宋卿赐婚。

为国征战固然重要,成亲生子也是大事。

……

宋羡坐在军帐中,正在看手中的信函。

那是宋老太太从镇州寄来的。

常安将双手最后一根手指落下,大爷已经看了十遍,若是再看下去,他就得扳脚指头了。

大爷,常安借着送茶的往纸笺上瞄了一眼,是好事?

宋羡镇定自若地道:还没怎么看。

常安吞咽一口,没怎么看?目光就差将纸烧穿了才对。

宋羡将信函递给常安:你看看上面说了些什么,讲给我听听。

常安接过信函,其实他不看也知道,送信来的家将都说了,老爷和老夫人去了陈家村,为大爷和谢大小姐换了庚帖,送了聘书。

大爷,常安一脸惊喜,您要成亲了,女主子就是谢大小姐。

宋羡眉宇微微上扬:是真的?

常安应声:这信函上写得清清楚楚。

宋羡仿佛不甚在意,站起身道:收起来吧,随我一起去巡营。

常安将信函妥善放好,这封信大爷还不知道要看几遍,他一定要随身携带。

宋羡走出军帐。

此时营中将士正在校场上操练,看到宋羡前来,纷纷停下行礼。

宋羡似往常一样巡视一周,临走之前吩咐几个家将:虽然辽人现在不敢轻举妄动,你们依旧不能松懈。

家将们应声。

宋羡道:出任何差错,回镇州之后,你们就都不用来府中宴席了。

家将们道:大爷放心。

等到宋羡离开,家将们才面面相觑:刚刚大爷说,要让我们去府中吃酒?大爷会犒赏他们,但从不会在府中摆宴席,他们总觉得这话意有所指。

常安看着宋羡的背影叹口气,他自觉地留下来解释:大爷和谢大小姐定亲了。

家将们这才恍然大悟,抬起头看不远处的宋羡,宋羡背对着家将们,正静静地等在那里。

怪不得大爷走得那么慢,是在等他们追上去贺喜吧?

给大爷道喜了。

宋羡听着背后传来家将的声音,再也控制不住欣喜的神情。

从今往后,他就是有家室的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