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喜遇良辰 第190节粮食、药材还有兵器,我们都能凑一些。
宋启正颇感意外:你找到了粮食?
曲承美道:是镇州百姓事先设了义仓,早就将粮草、药材留好了,再加上之前镇州和赵州设了不少铁匠铺,宋将军出征之后,铁匠铺没断了锻造,虽然及不上将作监,但做出来的兵器也能用处。
曲承美说着将手里的文册递给宋启正查看。
宋启正展开,看到上面记载的米粮等物数目,脸上不禁露出惊诧的神情:这都是镇州留的?
曲承美应声:镇州春耕做的好,今年有了个好收成,粮食都是百姓们节俭下来的,药材是陈家村平日里一点点收好留存的。
宋启正片刻失神:这义仓是你……
曲承美摇头道:是陈家村的谢大小姐。
宋启正想到自己的母亲好像好在陈家村,这陈家村……做纸药时,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村子,没想到转眼的功夫,这样的大事都要依靠陈家村。
宋启正道:何时可以启程?
曲承美躬身:明日一早,镇州的村民、商队会前去白马岭送军资。
宋启正颔首:我会派一队兵马前去。
曲承美应声,就要退下去安排。
宋启正道:谁带着这些村民前往?衙署的人手?
曲承美摇头道:是谢大小姐。
一个女眷去送军资,可能镇州是头一桩。
宋启正不再说别的,只是嘱咐:让村民们一路小心。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不输
陈老太太站在山坡上往下望,官路上满是骡车,一眼看不到边似的。
陈子庚带着村中的半大小子也去义仓那边帮忙。
既然是运军需,自然是越快动身越好,不然等到蔡戎反应过来,说不得会从中作梗。
高氏忙碌了一阵子,赶到陈老太太身边道:都差不多了,不运不知道,这一运才发现……大娘,咱们攒了不少家底啊。
陈老太太得意地仰起头:那是,咏胜早早就到处捣腾黍米,还有咱们春天种的那些荒地,每次看似留的不多,架不住时间久啊。
高氏想起陈咏胜经常摸黑带着人往地下棚屋里跑的情形,一个个就像做贼似的,后来有了义仓,其他几个村子也都将粮食带过来,一下子就将所有准备的棚屋都填满了。
药材也是一样。
从做出成药后,谢良辰就有所准备,这些日子许先生更是窝在熟药所不出门,从早到晚带着人做成药。
药材做成药丸,方便携带,几车拉过去就够宋羡大军维持一阵子的,等这些都用光了,邢州的军备也应该到了。
到底还是良辰厉害,高氏道,算的精准,要不是早早就有所筹备,现在咱们就算将口粮都拿出来也凑不够。
春耕时衙署帮忙,秋收时百姓凑粮。陈老太太喃喃地道:有因就有果啊!
看过了热闹,陈老太太背着手向山下走去,遇到村民互相打个招呼,每个人脸上竟然都挂着笑容。
好像运走的不是他们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似的。
努力了一年,一下子被打回原形了,但大家都不惊慌,大约可能就是见过路的人,知晓路在哪里,就算路途再波折,只不过是辛苦一些,不至于没了方向。
大娘,高氏压低声音,我们给村子里老的小的留着粮呢,还有许先生和东篱先生,不说会有多好,总之饿不着,您别担心。
陈老太太吸着气,口齿不清:我担心什么?
高氏眼睛垂下来,看着陈老太太抠着裤腰带,大娘担心就摸腰,她还能不知晓?
陈老太太走进陈家村,就看到村口站着的宋老太太。
宋家宅子清理好了,宋老太太让人护着回了家,今日却不知为何又来了陈家村。
宋老太太道:左右在家也无事,羡哥儿出征在外,良辰又要走,我越想越担忧,怎么也睡不着。
陈老太太觉得宋老太太最近提及良辰的时候,比从前又亲近了不少,现在干脆还将宋将军和良辰摆在一起说。
陈老太太笑着道:这孩子与旁人不同,不让她去,她哪里肯答应,将她从谢家带回来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喜欢折腾就让她折腾去吧!
更何况她的外孙女每次折腾出来的都是好事。
军资装满了骡车,谢良辰和陈咏胜、陈咏义带着初二、仲秋等人准备出发。
许汀真拉住谢良辰的手嘱咐:一定要小心。
谢良辰应声。
许汀真眼睛发红,看到旁边的丽姝、玉娘几个女子,她们也会跟着谢良辰前去白马岭,她们还不知晓良辰的身世,但玉娘几个对许先生格外亲近。
丽姝看出许先生的担忧,走几步上前低声道:先生安心,谢大小姐一向聪慧,这一路上我们也会好好照应着。
去吧,许汀真道,不要耽搁了时间。
谢良辰一路出了村子,许汀真就站在那里定定地望着,不知什么时候眼前的一切变得模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