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喜遇良辰 第167节是陈家村,掌柜满脸笑容,您可能没听过这村子吧?
宋羡摇头:没听过。
掌柜试探着道:那我就与您说说这村子?
宋羡一副求教的模样。
杜琢在旁边看着,只觉得手心痒痒,他将腰间的玉佩藏了藏,他郑重其事地穿戴一番,就是来陪着宋羡自夸的?
掌柜道:这陈家村是北方镇州的一处村庄,您别看这线穗知晓的人不多,但……成药您知道吧?北方春天的时候闹了时疫,您说巧不巧那时候我弟弟刚好带商队去北方,我们全家都担惊受怕,我那老娘眼睛快要哭瞎了。
还好时疫被及时压制住了,镇州的官药局还做出一种成药,就是一颗药丸,顶得上一碗汤药,熬汤药多不容易啊,吃药丸可就快多了,时疫就这样被压了下去。
您知道这成药是谁做的吗?
宋羡思量片刻道:不是官药局吗?
杜琢的手抠着屁股下的杌子。
掌柜的笑道:不是,是陈家村献的方子,帮官药局一起做出来的。
宋羡道:就是做线穗的陈家村?
掌柜颔首:没错,就是这个陈家村,我那弟弟回来,就像是死里逃生,嘴里一直在说陈家村的好,这不,陈家村的人来卖线穗,没等他们找上门,我就前去寻他们的商队,要下线穗来看。
宋羡道:您这样是为了回报陈家村?
掌柜笑道:哪是呢?我们常年做买卖的人都知晓,只要东家聪明做什么都差不了,陈家村之前也没有村子卖药材做成药啊?事事走在人前,靠得不是运气。
我找到线穗一看,就知道没错了,这线穗可比毛织物好卖。尤其这一等线,京城达官显贵多,讲究也多得很,谁也不可能去成衣铺子买做好的毛织物,这样穿出去未免丢了颜面。
自己买线穗来做就不同了,想做什么样子全凭他们自己,眼下我这铺子里的一等线就剩这一穗了,这一穗是要留着让大家瞧的,方便后面向陈家村订货。
掌柜说完忽然看向杜琢:您别拽绑线穗的那根线,那线绳的颜色是陈家村用药材染的,用来辨别货物真假。
杜琢停了手。
掌柜笑道:看二位老爷非富即贵,这是想要与陈家村做大买卖?所以来问问我们这些铺子到底是什么情形?
掌柜的在线穗上赚了银钱,又因为成药的事是真的看好陈家村,于是接着说了不少的好话。
宋羡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儿,还有闲情逸致与掌柜一问一答,杜琢年纪不小了,却替宋羡羞臊难堪。
终于从铺子里出来,宋羡继续向前走:我与大人一起去前面看看,这铺子掌柜知晓的不多,兴许还有人更清楚。
这还知晓的不多?要点脸行吗?
难不成还要夸得天上有地下无,说陈家村做线穗的都是七仙女?
杜琢觉得自己一腔热血喂了狗,不过冷静下来,宋羡此举何尝不是让他对镇州等地有些了解。
至少宋羡治下的镇州和赵州与从前不同了。
将来举兵需要军资,不能让百姓赋税太过繁重,要打仗,也要维持百姓生计。
杜琢看向宋羡:我卖了。
宋羡扬起眉毛。
杜琢想了想道:将羊毛卖给镇州陈家村做线穗,既然陈家村做的好,不如帮衬一下西北。
宋羡眼睛一亮:大人真能如此?若不然再去前面看看。
再听一顿褒奖?宋羡还没有炫够?
杜琢觉得自己若是迟疑,宋羡真的会这样做,于是斩钉截铁:就这样吧!
宋羡道:不过具体细节,我做不了主。
杜琢盯着宋羡。
宋羡道:府衙不与百姓争利,这些都是镇州商贾自己做的事,羊毛多少钱入,要在哪里做线穗,都需要陈家村的人与西北商队的管事商议。
杜节度使可以放心,我们镇州的商贾一向诚信,绝不会任意要价,只有双方得利,才是好买卖。
杜琢听到这话,不禁一笑,刚想要从心底夸赞宋羡。
宋羡道:我们去前面的茶楼坐坐,里面有人说书,提及春天的时疫……
第二百五十三章 挂念
宫中。
皇帝将手里的奏折放在御案上,身边的内侍将茶碗递过来。
皇帝润了润嗓子才道:他们去哪里了?
内侍道:宋指挥使和杜节度使两位大人在街面上转悠呢,先去了针线铺子,又去了茶楼、笔墨铺子和药铺、铁匠铺。
天黑之前,赶着去了趟京中的官药局。
皇帝抬起头:这些地方?
内侍应声。
皇帝微微皱眉:是不是发现有人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