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庚的脸腾地红起来。
谢良辰抿嘴笑,抬起头看向陈老太太:外祖母是不是又将之前藏的糠皮拿出来了?
这下换做陈老太太目光闪烁:家里的粮食够吃。
祖母、二婶和村子里的人又在囤粮食了,陈子庚道,明明饭里加了糠皮,却骗我们说是杂粮,我们怎么能不识得糠皮?
谢良辰能想到陈老太太偷偷摸摸煮糠皮的模样,被发现了还要瞪着眼睛说瞎话。
陈老太太撇了撇嘴,她这个孙儿有能耐,就会在他阿姐面前告状:村子里没炖鸡给你们吃?这几日没有稻米饭?
陈子庚笑着道:那是宋将军送来的。
说到这里,陈子庚看向谢良辰:阿姐,宋将军还与我们一起烧鸡蛋吃,不过将军太忙也只来了一次。
谢良辰没想到宋羡不声不响地去了趟陈家村。
陈老太太道:你四舅和初二他们在赵州也挺好的,赵州那边的铁匠炉就没停过。
谢良辰颔首,前世因为这场时疫陈家村许多人都没了,幸好今生大家都没事,不光如此还救回了狗子和他姐姐。
谢良辰道:狗子的姐姐怎么样?
陈子庚道:二婶照看着呢,说得养一阵子才能下炕,多亏宋将军让人去的及时,那些人已经要向她下手了。
谢良辰又问:狗子的阿爹和姐夫没了吗?
陈子庚点头:当着狗子姐姐的面杀的,狗子说等到时疫散了,就找到他阿爹和姐夫的尸骨,再将他们好生安葬。
陈老太太叹气道:命苦的孩子。
是那些辽人狠毒,陈子庚道,这是人祸,早晚有一日我们强盛了,那些人就不敢再作乱。
说到狗子一家,陈老太太不由地想起藏在心头的那些秘密,其实这些话她本想等到良辰回到陈家村再说……
谢良辰低声道:外祖母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要与我说?您放心外面有宋将军的人守着。
陈子庚虽然不知晓外祖母准备说些什么,但在阿姐说完这话之后,外祖母的神情明显凝重了许多。
陈老太太半晌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庚哥儿说的对,这是人祸,有那些辽人奸细在,就不得安生。
说完这话,陈老太太又陷入沉默中。
祖母,陈子庚低声道,您有什么事就告诉阿姐,阿姐那么聪明定然会有好法子。
陈老太太望着外孙女和孙儿,终于她决定卸下肩膀上压着的重担,让两个小的帮她一起担下。
陈老太太道:我其实认出了许先生,知道她是从广阳王属地来的。
谢良辰脑海中浮现出陈老太太徘徊在熟药所前的身影,那时候她以为外祖母是担忧她们走不出成药,现在想来,应该也在踌躇,要不要与她提及这桩事。
陈老太太接着道:因为我们也是广阳王属地逃来的流民,整个陈家村都是。
这没有让谢良辰和陈子庚太过惊讶,因为从前陈老太太就说过,陈家村是因为前朝覆灭战事四起才相携逃难的,辗转了好几个地方,最终来到陈家村。
所以即便陈家村从广阳王属地来,那也十分寻常。
陈老太太深深地望着谢良辰,继续往下说:我们会逃出广阳王属地,那是因为带着你母亲,当年你母亲十四岁,刚刚经历了家破人亡,若是她露面于人前,便会有性命之忧,需要有人将她妥善藏好。
谢良辰听着陈老太太的话,耳边夹杂着自己慌乱的心跳声,手脚发麻,做不出任何的反应。
陈子庚也睁大了眼睛。
家破人亡,这几个字,足以让他明白一个道理。
陈子庚道:祖母……姑姑……不是您的孩子?
陈老太太摇头:她不是,她是……
谢良辰喉咙里终于能发出声音:广阳王的女儿吗?
陈老太太几乎以为外孙女已经想起了从前的事,可看到谢良辰求证的目光,她就明白了,一切都是良辰的猜测。
陈老太太点头:你母亲就是广阳王和王妃留下的唯一血脉。
陈老太太没有提及当年将小郡主带出属地的艰辛,陈家村不少人在半路上丢了性命,整个陈家村上下一心,都听从当时的里正,也就是陈老太爷的吩咐。
知晓真相的几个人帮忙遮掩。
陈家村对于陈里正多出来的这个女儿,并没有多加探听。
知晓真相的几个人,年纪大的与陈老太爷一样,逐渐离开了人世,剩下的人跟着陈咏敬去了军营,除了陈咏胜和陈咏义兄弟活着回来,其余人都死在了战场上。
陈咏敬过世之前将陈家村托付给了陈咏胜,所以陈咏胜也知晓一些内情。
陈老太太道:村里的那些妇人,表面上不说,背地里经常念叨,说你母亲是你祖父和外面的人生的,逃难的时候没办法只好与我过了明路,我是陈家的童养媳,不敢抗争,只好哑巴吃黄连。
虽说这样的话有些对不住你母亲,但也算为你母亲的出现寻了个好缘由。
陈老太太说到这里心中一哼,如果真是老太爷在外面养了人,她岂能这般消停?到底是村子那些妇人没见识,谁说童养媳就只有受委屈的份儿?
谢良辰道:那我母亲和父亲……
陈老太太道:你父亲是我们逃难时遇到的,他在属地做些小买卖,为广阳王府送过东西,曾见过你母亲一面,不过这一路上他什么都没说,处处帮衬我们,后来被你外祖父发现端倪,差点就给打死了,还是你母亲求了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