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div>中年男子来接他孙子,赵含章把孩子交给他,顺口问了一句,这孩子叫什么名字?
中年男子道:回使君,他还未有大名,因他是我唯一的孙子,所以一直小郎小郎的叫着,想着等他再大一些取大名。
他眼巴巴的看着赵含章,他和使君有缘,还请使君为他取个好名字。
赵含章就看着这个孩子思索片刻,然后笑道:我想了想,有个名字虽俗,却很适合他。
赵含章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道:他现在还小,只希望他接下来能够平安长大,就叫平安吧,却不知他姓什么?
他姓何,中年男子连着念了两遍何平安,眼中渐渐泛起泪水,这个名字好,这个名字极好,希望他能平安长大,他父母的心愿亦是如此。
赵含章没有问他的父母去哪儿了,这个世道,很多话是不必问出口的。
陈荫也上来了,见赵含章说完了话,他就躬身请赵含章入内。
他家就是很普通的乡下地主的大房子,没有赵氏庭院的精致和豪华,院子里甚至没有花圃,只种了零星几棵果树。
陈妻领着女儿和小儿子站在院中等候,赵含章一到,他们就盈盈下拜。
赵含章免去他们的礼,和陈荫坐到了前厅,见他吩咐人宰羊做美食,一副要热烈庆祝她来陈家坞堡的样子,她便阻止道:我就休息一会儿,且现在百姓艰难,实没必要铺张浪费。
陈荫还要再劝,赵含章已经提起正事,要在这里建造县治,并不能只靠我的一纸公文,还有很多事要做呢。
赵含章道:比如县城的大门,县衙,这两处都是极要紧的地方,只有这两处设立起来,百姓们才能从心底认同这是县治。
又道:除了这两样便是人口了。
赵含章道:我刚才进坞堡时看了一下,坞堡里的百姓的确不多。一个县城里总不能只有百千人,所以你还得继续收留难民,吸引更多的百姓来此……
陈荫一听,呆住了,忙问道:可我实在是拿不出粮食来了,收留难民,我用什么养活他们呢?
既然把人收进来,那他就得负责,否则肯定生乱,但要负责就需要粮食。
赵含章就笑道:我会给你一批粮食,但你不能白给他们、
赵含章提议他以工代赈,既然想把这里做县治,那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比如在坞堡外面建造村落,以拱卫县城,这就需要很大的工作量。
正好,冬天到了,大家都在农闲,正好办这些事情。
陈荫没想到要做的事情这么多,一时心中胆怯,咽了咽口水道:这,使君,荫全无经验,只怕做的不好呀。
赵含章便笑着安抚他道:你是头一遭做县令,我也是第一次做刺史,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一步一步来,只要走得慢,便是不小心摔了,也能扶着河底的石头起来。
赵含章道:我便是你能够扶的石头,有我在,陈卿惧怕什么呢?
陈荫一听,心中的胆怯瞬间消了一大半,看着年轻得像他女儿一样的赵含章,他自愧弗如,忙道:唯,使君但有吩咐,荫莫敢不从。
赵含章微微笑了笑,不必害怕,我会给你派几个人来协助的,他们有一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