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div>成功和上蔡县合作,为将来的伟大事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赵含章高高兴兴的回西平去了。
一回西平,赵含章便去找赵宽。
这么多人才不能都窝在西平啊,这也太浪费了。
现在赵云英姐妹两个进入学堂,惹得赵氏里不少女孩都心思浮动,正求着家里也要去学堂呢。
所以赵含章想把赵宽几个比较稳重得力的派到上蔡去,当然,不能说派,因为至今为止她和赵氏都是合作的关系。
赵宽几个并不归她直接管理,所以此时,她也只是劝说。
赵宽很惊讶,去上蔡?
赵含章点头。
赵宽疑惑,我们去上蔡能做什么?
做现在我在西平做的一切,赵含章道:宽兄不也说过,民生都是琐碎事?但那毕竟都是纸上谈兵,我想让兄长们真实感受一下何为民生,县令要怎样做才算称得上父母官。
赵宽半张着嘴巴,半晌才纠结的问道:你……你要取柴县令而代之?
赵含章:……宽兄想多了,我是那样的人吗?
她道:现在上蔡和西平是兄弟县,我和柴县令是兄弟!哦,不,是兄妹!
赵宽一脸怀疑的看着她,最后也不知道信了没有,他沉思许久,没有立即给出答案,我得想一想。
赵含章:想吧,给你两天的时间,若不愿意也没什么,我另外找人。
她叹息道:西平这边也很需要兄长啊,夏侯仁的图稿和文稿还需要你,学堂也离不开你……
赵宽的心中的天平就倾向了上蔡县。
倒不是他就讨厌西平县的这两个工作,只是十八九岁的青年,一件工作做久了,总会想要换一份工作的。
说是考虑,赵宽却没有独自思考,而是直接去找赵程,将此事告诉他。
赵程怔了一下后问道:你有想过将来出仕为官吗?
赵宽敛手道:是,我想做一番功绩。
他道:不求能和大爷爷一样位列三公,封侯拜相,但至少也要在这世上留下些什么,做下一番事业才好。
赵程就点头道:那就去吧。
他道:既然决定要出仕,那就脚踏实地的从头做起,莫要学朝中王衍之流,既占官位,却又瞧不起实务。
赵程沉着脸道:你将来若做此误国之事,不仅我,赵氏也绝不容你。
赵宽郑重应下。
赵程就叹气道:你多听含章的,你这三妹妹虽然油嘴滑舌,嘴里没几句实话,但论做民生上的实事,我看朝中没几个人能比得过她。
赵宽一一应下。
得了赵程的同意后,赵宽想了想,还是去找了赵铭。
赵铭没有思索便道:好好干,别辜负了你程叔父多年的教导。
赵宽忍不住和这位家族的实际掌舵人道:铭叔父就不怕三娘在外树敌太多吗?
赵铭就叹气道:你以为她意在上蔡吗?
赵宽疑惑,难道不是吗?
赵铭摇头道:上蔡的柴县令虽然不太聪明,耳根子还软,如墙头草一样左摇右摆,毫无担当,但他有两个优点。
都已经这样了,还有什么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