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div>青砖这种东西,家境一般的百姓是用不上的,须得家资丰厚一点点,且最近又有建造房子的人家才有需求。
当然,汝南这么大,人这么多,建造房子的人还是有的。
赵含章觉得再把价格略微放低,让更多想建房子的人买得起砖。
反正他们烧砖的成本并不是很高,只要有泥和人,他们可以源源不断的烧出砖来。
不过这个很廉价,赵含章还是想做利润高一点儿的生意,她跑去找傅庭涵想办法。
烧玻璃不难,我先把温度计做出来。
赵含章:炉子和人工……
傅庭涵笑道:用烧瓷器的窑炉就可以,工匠最好也是会烧瓷的工匠。
在傅庭涵看来,瓷器和玻璃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使用的原材料不一样,手法有些差异而已。
对于他来说,配置烧玻璃的原材料并不困难。
你想做什么玻璃制品?
赵含章道:好看的玻璃杯,好看的镜子,好看的玻璃工艺品。
傅庭涵:没有模具。
这才是难处。
赵含章笑道:你只要能做出玻璃,模具不是问题。
工匠们自有办法将它做得漂漂亮亮的,实在不行,让王氏画几幅好看的花样子就是了。
傅庭涵就拿出庄园的地图看,那你说玻璃作坊建在哪里?
赵含章仔细看了看,考虑到需要用水,她指了沟渠边上的一块地道:这里如何?
有水,是旱地,距离西营也近,一旦有事,西营可以很快赶到。日常还能够巡视保护。
傅庭涵:窑炉我来监督建造,但所需的工匠。
赵含章:我来想办法。
办法还是只能从西平那边想。
做瓷器的工匠不同别的工匠,这类工匠更值钱,也更稀少。
上蔡县就没几个,仅有的那几个还不是自由身,是在官府的官窑里工作,除非贿赂县令把人的籍书注销成死亡状态,不然她连买都买不到。
赵淞喜欢瓷器,他名下似乎就有一个瓷窑,那是属于他的私产,并不是族中的公产,赵含章想要人,只能去求赵淞。
这和之前借用的泥瓦匠和烧砖的匠人不一样,赵含章决定亲自去西平走一趟。
正好,夏收快结束了,她也回去看看西平那边的田地收成如何。
于是赵含章换上更素淡的麻布衣服,带了听荷就要去西平。
傅庭涵听说,连忙带了傅安跑过来,我和你一起。
赵含章好奇,你去干什么?
傅庭涵:不是你说的,过几年中原一带会混乱吗?我打算出去看看附近的山川和道路,做成舆图,以后这里要是也乱了,我们逃命的时候不至于分不出东西南北。
赵含章一听,立即冲他伸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