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div>赵含章让人翻出不少空的箱笼,抬到书房就开始装书。
汲渊知道后,屁颠屁颠的跑来,要帮着一起收。
成伯见他们一卷一卷的往箱子里装,只能围在他们身边提醒,悠着些,悠着些,小心走不掉。
的确不能太过分,在族人眼中,赵二郎的根基还是应该在西平老家这里,她带走太多书籍,颇有吃里扒外,胳膊肘外拐的嫌疑。
赵含章克制住自己,和汲渊道:先带这些走,等抄好一份送回来再换一批带走。
汲渊一愣,全抄了?
赵含章看他,很难吗?多请一些识字的人就是了。
汲渊刚想说,识字的人那么好请吗?而且要抄这么多书得要多少人啊?
赵含章已经一脸严肃的道:我们要尽可能的收拢人才,带过来的部曲及家眷,还有路上跟过来的难民,已经超千数,管好这些人,需要的人手就不好,识字是最基本的。
她道:洛阳已乱,就算乱军退出洛阳,已经流离的百姓却很难立即回归洛阳,成为流民流落在外。
汲渊惊讶的看着她,女郎要收拢流民?
为什么不呢?赵含章诧异的看着他,我祖父不就一直在做这样的事吗?可见这件事是正确的。
她道:世道已乱,仅凭这几百壮丁想要护住我们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们守护了我们,我们也要守护住他们,既如此,掌握在我们手里的力量自然是越大越好。
汲渊:……女郎好志气,但朝廷有明文规定,不许世家门阀赡养超过千数的部曲,而赵氏已经有不少部曲,女郎独自一人,按律,可豢养的部曲不得超过百人。
赵含章似笑非笑的看着汲渊:先生,这偌大的赵氏坞堡里,难道只有两千部曲吗?
汲渊沉默了一下后道:至少名义上是的。
那您放心,我名义上也不会有亏,我在上蔡那么大的田庄,自然需要不少长工和佃户,而且,县君不查,谁知道我那田庄里养了多少人?赵含章道:就是查了,就又一定可以查得出吗?
汲渊听得心情激荡,不由去看傅庭涵,见他面色淡然,并不反感女郎的强势,他心中越发欢喜,却嘴硬道:女郎想要隐户,这岂不是挖朝廷的根基吗?
赵含章收起了脸上的笑,认真道:若有一日,国家出现明君,对方可掌控朝政,那我自然不会再留隐户和部曲。
她道:国家若安定可保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何须部曲?朝廷若能使民安居,隐户自然不愿再留在我这里,到时候我不会阻拦他们离开。
但现在,国家不能保护她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百姓流离失所,她的田庄可以保他们一命,她为什么不做?
实际上,要不是江南太远,这个时代出行的成本太高,她都想提前搬去江南了。
只要想想后面北方和中原彻底陷入战乱中,近百年的时间都是在你打我,我杀你间度过,她就有种深深的危机感。
但想到江南那边人生地不熟,且本地士族林立,他们这些北方人去了未必就能好过,不如在汝南,好歹有亲族依靠。
考虑到这些,她这才选择上蔡留下,而且,从上蔡到洛阳也近一些,他们要是找到回去的路,说不定还得跑到洛阳城门那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