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亮淡定地说道:王后感激朱公主救命之恩,自是应当。但也应该明白,当时如果王后被杀、对朱公主并无好处;而今利用王后的回信,却有极大的作用。
潘淑的秀眉紧蹙,垂目想着什么。
秦亮见状,不妨把话说得明白一些,王后在建业王宫时,生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孙亮有了嫡子的名分。但若朱公主此时能证明、王后已逃到洛阳大将军府,吴国主孙仲谋便会认定王后受辱,恼羞之下、极可能下诏废黜王后。
他稍作停顿,继续说道,进而孙亮的嫡子名分受到影响,因此太子位不保,这时孙和就有翻身的机会了。支持孙和的士族之首,不正是朱公主的夫君朱据?
潘淑的目光在秦亮脸上徘徊,初见秦将军时,妾只觉将军英雄气概,宽仁大气。不料将军对于阴谋诡计也很擅长,完全不输宫廷妇人,竟又对吴国内的勾心斗角、知道得那么清楚!
秦亮道:这些事与妇人丈夫没什么关系,无非都是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我要是只相信场面上的东西,能坐上高位吗?又怎会对王后说,曾经想过大事不济、逃亡东吴?
潘淑仔细看着秦亮的眼睛,轻轻点头,接着小声道:但我并没有受辱
。
秦亮淡然道:谁会相信?
是阿!潘淑长叹了口气,忽然问道,秦将军也很希望,孙亮能保住太子位?
秦亮怔了片刻,坦然说道:正是。一旦孙仲谋薨,孙亮接任吴国王位,无论如何也才七岁。如果魏国到时候发起灭吴之战,进展应该会容易一些,可以尽量减少将士百姓的伤亡。
这……潘淑的神情变得十分复杂。
秦亮又道:在这件事上,我与王后的立场一致。
潘淑直视着他:为何一致?
秦亮道:亡国之君的待遇,总比孙家其他宗室要好,按理应该封个侯养着,仍旧可以锦衣玉食。大势如此,王后也不用怪我。
潘淑沉默了好一会,不时观察秦亮一眼,终于开口道:以将军之见,如果孙亮做不成太子了,眼下可有危险?
秦亮想了想道:孙亮对各方并没有什么威胁,且是宗室王子,性命应该无忧。不过王后若是回去,却仍有危险。
潘淑疑惑道:孙亮都不是太子了,我对他们有何威胁?
秦亮摇了一下头,冷静地说道:王后的实力太弱,又让孙鲁班不满,弱者拿弱者出气、有何稀奇?
潘淑颓然跪坐在筵席上,久久说不出话来。
秦亮看了她一眼,语气缓了下来:话说得有点直接,不过我对王后并无恶意。但请王后权衡利弊,暂且不要给朱公主回信。我倒是可以写一封亲笔信
,带去东吴交给朱公主。
怔怔出神的潘淑忽然回过神来,秦将军为何要与朱公主通信?
因为内部争斗的失败者、都有被外部拉拢的可能,秦亮只是想试探一下,反正吴国信使也要回去。秦亮遂说道:没什么坏处。
但是潘淑的反应,让秦亮觉得有点意外,他立刻好奇地问了一句:朱公主、是怎样的人?
潘淑看了他一眼,说道:她以前不怎么干预朝政。
秦亮沉吟片刻,又道:长什么样子?
潘淑不答,语气有点酸:敢情吴国的传言是真的,魏国人喜欢已为人妇的女子?
秦亮发出额地一声,不知如何回应。
说自己喜欢人妇,当然不对,若是娶为妻子、朝夕相处感情亲密,而且有得选,他当然喜欢未经人事的女郎!但若不用负责,那人妇与女郎有什么区别?只要不是风尘女子、或者太过随便,管她心里想着谁,重点是姿色如何。后者有时候还更好一点,相互慰藉而已,不会觉得太亏欠了对方;当然如果令君在乎,他也愿意克制。
于是秦亮不答,径直拱手道:我便不多打搅了。王后若缺什么用度,只管告诉令君、或者吴心,切勿拘谨。要是因为人生地不熟,觉得不习惯,也可以出府邸、前去潘夫人夫妇住处走动,我叫吴心给王后安排一辆马车。
潘淑轻叹道:在魏国遇到的人、幸好是秦将军,
我对将军感激之情发乎肺腑。
她说罢朝秦亮俯身顿首,一只手竟然提前按到了衣领上,礼仪显得有点奇怪。
秦亮想提醒她,府上不缺丝织品,可以自己动手缝制两件合身的里衬。不过他随即感觉、说出来不太好,便未多言。
「欠了两位书友的加更。最近周边修缮线路,老是通知停电,只好稍微推迟加更,我会在本月之内补上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