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熄火,三日出窑。
景德镇看热闹的把个小作坊围得水泄不通。
熊老爷,马会长,严老爷等人早已在窑前等。
扒开窑口,随着一件件的匣钵被打破,一个个青花碗碟、杯盏被小心翼翼地从沙块砖砾中取出来,惊叹声越来越多。
这都已经是第十个匣钵了,还没有看到残次品,不会全烧成了吧?
怎么可能!现在出来的都是火口的,肯定都烧得好。越到后面,残次品越多。
哎呀!又一匣完好无缺的。
有个人烧坏了的!有个烧坏了的!
等到出了残次品,竟然惹的人高声叫了起来。
别人家出窑是数成品,他们家是数残次品,这在景德镇也算是头一遭了。
很多人看了,不由在心里想着,呵呵地笑着。
整个龙窑放了四千七百多件瓷坯,烧成了四千二百多件。
天啊!周围全是欢呼声,烧成了这么多。
这得赚多少钱啊?
宋家今年行大运了吧!做什么成什么!
偶尔夹杂着几个激动的声音:发财了!发财了!只烧坏了十一个碗。
还有人后悔:我早说让你多烧几件,你不肯。现在怎么办?宋老板说了,今年只烧这一窑。
更多的是恭喜声:宋老板,太厉害了!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宋积云笑着接受了大家的恭贺,请了熊老爷等人参加庆功宴。
熊老爷等人也没有客气,大伙儿一起去了桃花居。
席间,熊老爷特意敬了宋积云一杯酒,赞她:巾帼不让须眉。
众人哄笑,道:您这是拾人牙慧了!我们县太爷刚来梁县的时候就赞过宋老板‘巾帼不让须眉’。
熊老爷哈哈地笑,不以为意,豪爽地道:我读书少,怎能和县令爷相比。
走的时候,他还是和严老爷搭伴一道走的。
宋积云并没有放在心上,她还等着回家去和钱氏他们庆祝呢!
*
桃花居原是洪家的产业,宋积云在那里摆庆功宴,洪老太爷自然立刻就知道了。
真的一窑烧了四千二百多件?他问去看了热闹的洪家大管家。
大管家连连点头,想起那场面依旧有点激动,道:我算了算,这一窑他们家最少也能赚个十万两银子。
如今洪家也开始烧瓷,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利润有多丰厚。纵然如此,洪老太爷也不由的倒吸了口凉气。
他捏着须子沉吟道:大公子如今也到了适婚的年纪了吧?我记得宋家还有两位小姐,虽说年纪相差有点大,可大公子拿出去在梁县那也是数一数二的。
大管家会意,连连点头,称赞洪老太爷这主意好,并道:您看,我是去请官媒还是请私媒?我们府上也的确少了位主持中馈的少奶奶。
洪老太爷笑眯眯地道:不急,不急。娶妻娶贤,宋老板是人才,宋小姐怎样,还得打听打听。以后照儿读书还得靠他哥嫂多多照拂,嫂子太精明厉害了,也不是个好事。
不敢当辛苦!大管家谦虚了几句,道,还是老太爷您想的周到。这件事您就包在我身上了。
大管家去了良玉窑厂,旁敲侧击地问起宋桃宋家的事。
(本章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