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爷立马从怀里掏出一封婚书,高举着给众人看:这是我们两家的婚书。街坊邻居们看看,帮我们家做个证。我可不是勒逼谋娶!
有族老一看,顿时满头大汗,忙朝着门外看热闹的人作揖:一场误会,一场误会!大家都散了吧?
就算是误会,也是场戏啊!
梁县巴掌大的地方,这样的误会能说好几年。
谁愿意走!
钱氏急了,道:我们虽是商贾之家,可也不是那不讲规矩的破落户。我们家老爷还躺在灵堂里呢,我怎么会这个时候嫁女儿。还请诸位还我们家一个公道。
这件事,是我决定的!曾氏轻咳了几声,走到了大门口,走到了钱氏面前,既像是在向她解释,更像是在向门外看热闹的人解释,凝声道:二房大姑娘的婚事,是老二在世的时候就定下来的。只是没想到老二走得这么急,还没来得及过礼,就去了。
按理说,这婚事原本不应该这么急。
可老二家的大姑娘今年都十七了,若再等三年,花期都过了。
我就做主,让他们热孝成亲。
大姑娘嫁过去了,在夫家给老二守孝一年。
曾大老爷也回过神来,忙道:我当着诸位乡邻发誓。我们曾家,绝对不会让儿媳妇做那不忠不孝之事的。婚事只是为了信守承诺,让两个孩子早点定下来,绝没怠慢宋家的意思。
不行!钱氏瞪着曾老爷,我不同意!
可她的声音,被看热闹的人一阵交头接耳吞噬了。
宋积云低下了头,脸被藏在了孝帽里,看不清楚情绪。
有人道:这话也有道理。法理不外人情。总比不愿意守三年,就退了亲的好。
也有道:出嫁女守孝一年,曾家这是想早点娶媳妇吧?
还有道:不管怎么说,都有些对不起死去的宋二老爷。这事做得不太地道。
钱氏见此,茫然四顾,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曾大老爷忙踢了那官媒一脚,道:还等什么?还不把聘礼送进去!
官媒如梦初醒,嗯了一声就要去帮着曾家的小厮搬东西。
宋三良夫妻对视一眼。
曾氏脸上也露出淡淡的笑意。
请问!人群中有个清越的声音不高不低却正好把众人的议论都压了下去,让大家一静。
众人循声望去。
就看见一个气宇轩昂,英俊逼人,却衣饰寻常的年轻男子站在人群后面。
大家不自觉地给他让出一条道来。
宋家众人一头雾水,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不知道这人是从哪里钻出来的,要干什么。
按理,他们应该立刻把这人喝斥一顿赶走。
可这人气质太好,清高、倨傲从骨里子透露出来,看着就不是个普通人,让他们心里千思百转,却没人敢开口。
曾氏和宋三良更是心里怦怦乱跳,有种不祥的预感。
男子已闲庭信步般地走到了他们面前,道:你们说,宋家二房大小姐和曾家订了亲?
宋三良飞快地睃了母亲一眼,咬着牙上前一步,说了句:正是!
男子闻言,从怀里掏出一份婚书,递给了宋三良,困惑地道:那,和我定亲的宋积云小姐,又是宋家的哪一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