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朱标解释完,老朱有些得意:这四样都是我们老家安徽产的。你们拿着它们也好好做些经天纬地的文章,政令,时刻记得我们老朱家是从如何才有今日的。
且不说这东西值不值钱,老朱着实是费了些心思的。
朱柏和朱标忙郑重回礼:儿臣一定铭记在心。
从书房出来,朱标笑着对朱柏说:十二弟,你那个什么铅笔和笔筒也给大哥弄一个。我平日也带在身上好记些东西。
朱柏:行,我做了叫人给大哥送来。我还有做了其他的小文具,大哥都用用看好不好用。有什么意见建议麻烦告诉我。
朱标笑:亏得你还有这心思。
他搓着手想:太好了。这一套东西得了朱柏和老朱的肯定,我就可以大批量生产在我的经书店里卖了。只要我跟他们两都用起来,就是最好的广告,很快整个应天甚至是全国的文人墨客都会人手一份。
朱柏和朱标在街上巡视,看拆房修房听人汇报的时候,都会时不时掏出这个黄铜匣子,潇洒展开,写几个字,再合上。
很快,城里的人都在打听,那是个什么宝贝,然后大家就在朱柏的经书店里看到了一模一样的东西。
按照档次分了四种:分别是一两,五两,十两和二十两银子一套。
四款匣子上都刻着:湘王亲制,御用同款。
只是分别用铜银玉金四种材质制成。
昨日还无人问津的几个铺子门口一下都挤满了来看热闹的人。
本来大家看着价格心里都在嘀咕:好贵。
可是有人直接甩了银子在柜台上:伙计,给我十个银的。
伙计:不好意思,每个人限购两个。超过三个,要涨价一倍。
那人:加加加,赶紧给我。
围观的人一看:卧槽,对啊。可以囤货炒卖啊。
有人把银子直接往里扔:给我十个铜的,加价也要。
我也要十个铜的。
伙计:铜的没有了。
给我十个银的!!
我要二十个银的。
银的也没有了。
还有什么,都给我。
后面的别挤了,没了,明日会补货。请各位明日赶早。
围观的人骂骂咧咧:怎么这么快。才站了半柱香时间,就没了。
去他家别的铺面看看。
结果城中朱柏所有的铺面都卖断了货。
朱柏的小作坊已经在日夜加班做了。
还有好多外地客商来问:那个湘王特制文具能不能批发。
伙计说:能啊,不过要等,可以先下定。
一个作坊做不过来,朱柏又买下了另外三个作坊,同时加班做。
他交代工匠虽然订单多,可一个工序都不能马虎,务必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
每日朱柏的店铺里都是熙熙攘攘,银子叮当作响的往柜台里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