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沈指挥这样能担任骁骑军指挥使,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爹是兵部侍郎。
而李之本这样出身白丁的人,若能进入骁骑军,那也算是飞黄腾达,前程无忧。
可是,大宋一朝,武将地位很低,不受重视,而文官地位崇高,待遇优厚,所以人们都把做文官当做首选。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句话最能形容科举入仕一步登天的际遇。
李之本拒绝沈指挥拔擢他进入骁骑军,足以见证其野心之大。
第032章 少年往事
032少年往事
李之本又说:卓娘子比一般女子更通达事理,应该能懂李某说的什么。
卓妍心虚道:可是人家叫我刁妇——
李之本突然呵呵笑起来,这让卓妍吃惊不小,望着李之本笑起来的样子,卓妍也尴尬地笑了。
恕我说话无礼。卓妍小声道。
没有……李之本道,卓娘子是真性情,敢说别人不敢说的,敢做别人不敢做的,李某很佩服卓娘子的胆识和魄力。
这是真心的?卓妍问。
李之本点头。
既然你这么说,其实我还想知道,为什么你的决心和毅力如此坚定?
李之本长舒一口气,换了个坐姿,身体靠在椅背上,微微抬头,道:既然卓娘子问起,我就跟你说说我小时候的事吧。
卓妍既惊又喜,她就像个在听大人讲故事的孩子一样,满怀期待地望着李之本。
我出生在晋州,祖上世世代代务农,我爹娘也不例外……李之本目光辽远,仿佛正望向自己的家乡,我家中还有一个哥哥,比我年长十八岁,我出生之后没几个月,我哥哥的儿子也出生了。所以,我和我的侄儿一样大。
我们家虽然世代务农,可也算累积了几十亩田地和一些家产,我出生以后,我的嫂子认为我会分走家中的一半财产,因此对我心怀芥蒂,从没给过我好脸色,所以小时候,我很怕她。
说到这里,李之本脸上浮现出惊惧之色,仿佛童年的阴影还在。
我跟我侄儿长到七八岁的时候,村中一个大户人家,请了私塾先生教他们家的孩子读书认字,他姓崔,因为早年中过秀才,我们叫他崔秀才。
村中有好几户人家,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私塾去读书,我跟我侄儿也一起去了,但是我侄儿不肯用心,不愿再去读书,家里人拿他没办法,哥哥嫂子又宠他,只好让他回家,而我继续留在私塾。
嫂子见我不但不用干活,还要花费家里的米粮去读书,便撺掇我爹娘,让我从私塾回来,我爹娘害怕我大嫂,就不再让我到私塾去。
李之本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抑郁。
后来你又回去了吗?
李之本点头,继续说:崔秀才见我没回去,到我家找我爹娘,说我天资聪颖,不应该继续种地,应当另谋出路,他觉得我能通过科举考试改变祖上世代务农的命运。
我爹娘听说我有可能通过科举考试去做官,便有意我再回来。
可是,我大嫂听到崔秀才的话,认为崔秀才只是想骗取我们家的米粮,说我是因为不愿意干农活,所以跟崔秀才串通',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