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长也参加过长平之战吗?赵括问道。
我们上党的成年男子,哪个没参加过长平之战,战争激烈的时候连十三四岁的娃娃和健壮的妇女都要参加战争。
仲看着赵括,越看越觉得像一个人,不过当初他也只能站在远远的地方看,因此并不敢确定。
在他心里赵王是高高在上的,不可能坐下来和他聊天,更不可能喝他家里的水。
孩子有送去上学吗?赵括看着躲在仲后面的两个孩子说道,变戏法一样从袖子里掏出两块饴糖,递给两个孩子。
没有,学校只有郡里有,距离遥远。仲摇了摇头。
过几年应该能建到县里,到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去读书,即便是晚几年,也不能不读。赵括说道。
仲会记得贵人的话。仲点了点头。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读书,不过他觉得以赵括的身份应该不至于骗自己。
客人还没有吃饭吧,我们这……粗饭……不知道贵客能不能看的上。老妪和儿媳妇端着饭菜走进屋里,放好之后,便站在一旁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我们人有点多,就不留在这里吃饭了,喝口水就好,马上就离开。赵括看了一眼饭菜,饭是粟米粥,挺稠的,还有烙饼,菜是腌制的小葱。
算不上好,不过吃饱不成问题。
如果连里长都吃不饱饭,那赵国大部分人就都吃不饱饭了。
那……我再给客人添点水。老妪连忙走了出去。
家里有几亩田地?赵括询问道。
一百一十亩。仲说道。
亩产几何?赵括问道。
粟亩产一石半左右,小麦和黍要低一些,只有一石,大豆更低。仲说道。
可曾有多征收赋税或者多派劳役的现象?赵括问道。
以前有过,最近几年没有。仲摇了摇头。
每亩地能产一石半,没有苛政,粮食应该足够每天三顿饭了吧,为何还是每天两顿饭?赵括询问道。
为了省点粮食,虽然现在能吃饱了,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天灾。另外,还要留下一些粮食防止朝廷加税,免得到时候又要借粮,总之,家里有余粮,心里不慌。仲叹了一口气。
你们是哪里来的消息?我没听说朝廷要加税啊?赵括眉头一皱,这才短短几年,难道又要杀一批人了?
朝廷加税是不会提前通知的,随时都有可能加税,另外,只要发生战争,必定会加税。仲说道,其实加税也无可厚非,毕竟前线的士兵总不能饿着肚子打仗吧,他们饿着肚子打败了,我们这些躲在后方的人也要遭殃,只要加的不是太多,我们也是能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