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八章 乡学(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若是朝廷继续派人征派呢?

那就再少吃点。

若是除了征派赋税,还要拉你去戍边呢?

家中失去劳力,必死无疑。横竖都是死,反了。赵胜沉声说道。

那就是了。赵括说道。

到了这个程度,和失期当不当斩其实已经没有关系了,前面朝廷干的坏事已经够多了,大家早就想造反了,只是引而不发罢了。羗

当成千上万的戍卒聚在一起,这样念头会不断膨胀,只要有一个人挑明旗号,其他人自然会跟随。

故而,寡人认为商鞅之策是行不通的,王叔以为呢?赵括说道。

如此说来,确实行不通。赵胜点了点头。

因此我们需要用另一种方式让百姓安稳,一个是让大家能够吃饱穿暖,男有分女有归。另一个就是让大家看到希望,这也是学校和军功制的意义。还有一点就是,让底层人的诉求能够传达上来。

虞信、乐毅等人编订法律你们也看到了,各行各业的人员都有,唯独没有农民。别的法律也就算了,《农法》的编订居然没有农民参与,你觉得合理吗?

不等赵胜回答,赵括继续说道,很显然是不合理。但是那些农民不识字,懂得的知识有限,无法编订法律。这不怪虞信他们,因为寡人也不会让农民参与。但是,农民不识字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们的错,我们无法做到有教无类。

所以,寡人打算重设乡学,既作为公学,也作为普通人议政之场所,由王叔负责,让底层的话能够传达上来。羗

乡学不是赵括发明的,几百年前的西周就有了。

西周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

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有大学和小学之分。

周天子的大学叫辟雍,诸侯国的大学叫泮宫。乡学分为,乡校,州序,党养,私塾。

每年乡学还会向大学举荐人才,大学向国君举荐人才。

周礼言,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在教育方面,周朝有着同时期最完善最先进的制度。羗

启民智从来都不是先贤随口说说的,而是实实在在有人在做的。

虽然周朝的官学只有部分国人能够享受到,距离普及教育还非常非常远,但他却实实在在在做。

以赵国现在的条件,普及教育同样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是可以学习周朝,在各地设立乡校,每县设立县学,既为议政之所,也为教学之所。

每个乡校安排一名乡老负责主持,同时代为教学,任何人都可以旁听。

每年选拔优秀的人才送到郡里继续学习,郡里选拔人才送到邯郸学院。

赵国不需要有额外的开支。当然,效果也不会太好,毕竟,你不能指望每一个乡老都认真负责,并且博学多才,同时还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羗

等到赵国发展几年,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再建造真正的学院,开展启蒙教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