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泰扑通一声跪在皇帝面前,把脑袋咚磕在地板上:圣上,臣绝无私心,更不想斗翻谁!只是事关重大,叩请圣上不要偏听骗信黄子澄一人。曹国公用不得!若圣上不放心身份稍低的武将,要选勋贵大将,就是郭英也比李景隆好!
哼!皇帝的心情很差了,满朝文武,谁不是这么说?谁不是像你这般,绝无私心,满嘴公心忠心?
齐泰的脸贴在地板上,浑身颤抖,突然他抬起头道:圣上若觉得臣不忠,假公营私,只要一句话,臣可死矣!臣以死谏言,杀了臣,不用李景隆!
你敢逼朕?皇帝怒道。
齐泰道:圣上继大统于皇祖,谁能逼圣上?圣上不必听任何人的意思,国家大政,圣上一人决之!若是臣之死,让圣上能听从自己的意愿决断,臣死而无憾!臣之死活,不过圣主一句金口玉言。
皇帝气得袖子发抖,伸手指着齐泰,又收了回去,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
这时皇帝忽然冷笑了一声:齐尚书,你想以命搏名,朕能如了你的愿,那朕岂非要背上昏君暴|君之名?
齐泰久久跪伏,已是无言以对。心道:今上就是太顾惜名声,像放走燕王诸子的事,如果不是顾名声、何必管那燕王世子的死活,放走之后又怕人说,全数推到有司身上;又如对待燕王,今上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却不愿意担负杀叔之名,只想将士体察圣心,将燕王阵斩了事……其实在齐泰看来,圣主锐意进取,想有大作为,哪能全做好事?食肉者皆如虎狼,荣华富贵争得你死我活,不做些心狠手辣的事,如何能行?
过了一阵子,皇帝情绪稍平,说道:朕自有主张,你下去罢。
齐泰叩首道:臣谢恩,告退。吾皇万岁!
他走出东暖阁,太监吴忠送他出内廷。走到斜廊上时,吴忠的脸色还是惨白的,刚才似乎被吓住了。
沉默了好一会儿,吴忠或许想起了齐泰没出卖他的事,终于开口道:齐尚书莫怕,皇爷就是一时生气,被您给气的!不过皇爷应该会宽恕您,皇爷本就仁厚,何况齐尚书还是顾命大臣,哪有那么容易就倒了?
齐泰也渐渐冷静了下来,说道:我知道的,今日多谢吴公公了。
吴忠哭丧着脸道:谢咱家作甚?咱家也没帮上齐尚书什么,要是知道您今天来是为了惹皇爷生气,咱家就不替您传话了……
帮上大忙了的,吴公公义举,功在国家社稷。齐泰沉吟道,此事虽不顺利,但不一定就不成功。
齐泰心道:今上并非愚钝之人,心思是极其聪慧的,太祖也喜欢他这一点。以今上之聪慧,应该明白一些关节,李景隆想挂帅可能性不大了。
齐泰走出乾清门,吴忠便告辞回去了。齐泰从诸前朝大殿外面路过,准备去兵部衙署。
正到御道之上,忽然碰到了黄子澄。看样子黄子澄等在这里很久了,很巧地出现在齐泰的必经之路上。
黄子澄脸上十分不悦,问道:齐部堂单独觐见圣上,说什么了?
没说什么。齐泰淡然道。
黄子澄完全不相信,一边跟着齐泰走,一边怨道,枉老夫一直把齐部堂当自己人……
齐泰听到这些话,心里更火,就因为黄子澄一门心思结党,才造成了今日的困境!齐泰强忍住怒火,冷冷道,你我都是圣上的人、大明朝的人,满朝文武都是自己人。
呵!黄子澄冷笑了一声,齐部堂,算你狠!老夫瞎了眼,还曾把你当好友。
齐泰也跟着冷笑了一声,摇头不语。他心道:谁把同僚当好友,谁是蠢猪!
过了一会儿,黄子澄又缓了口气,竟然讨好地说道:我不举荐李景隆了;齐部堂告诉我,究竟在圣上跟前悄悄说了甚?
齐泰顿时站定,说道:黄寺卿真的不举荐李景隆?
咱们各让一步,你告诉我,我就依了你。黄子澄看着他,又语重心长地叹道,做官就得这样嘛!都不妥协退让,最后大家谁捞也不着好。
齐泰十分动心,但一想到自己在圣上跟前说黄子澄的坏话,真要是老实说了,黄子澄不恼羞成怒?他心下感叹:他娘|的,你早点说相互退让,那不就好了……不过,如果不是齐泰威胁到他,黄子澄能退让?
齐泰便道:也没说什么,我就是劝圣上,别用李景隆为帅。
黄子澄冷冷道:如果只说这些,齐部堂须得背着老夫,单独跑到内廷去觐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