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岩把案卷呈给兴元帝过目。
兴元帝逐字看过名单,气极反笑:人还不少。
这其中就有一位尚书,两个侍郎,一位阁臣,另外还有已经致仕的一些老臣,至于低阶官员就更多了。
当然,这只是章首辅叔侄供出来的人,是单方面的口供。这些人最终会不会被定罪,还要等审问后才有定论。
兴元帝把名册往龙案上一甩,冷冷道:给朕仔细审问,不论身份。
微臣领旨。贺清宵便要告退。
辛柚这时开口:陛下,臣也该出宫了,正好与贺大人一起走。
兴元帝第一反应就是反对,可迎上少女澄澈干净的眼神,只好装作云淡风轻:嗯。
阿柚这么坦荡,显得他怪多心的。
于是辛柚光明正大与贺清宵走在一起,出了宫门。
贺大人有没有问章友明叔侄,君字印记是否有特殊意义?
问过,二人口径一致,说是取‘君子不器’之意。
君子不器,而后国治。辛柚喃喃,冷笑出声,他们倒是会给自己脸上贴金,觉得做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伟业?
明明是盘剥百姓,杀人不见血的一群贪婪之徒。
他们可能真的这么想。
辛柚脚下一顿,微抬着头看着贺清宵。
她的个头不低,许是从小吃好喝好还习武的缘故,放到男子中也能混个中等,可比眼前的男人还是矮了有半头多。
贺清宵有些受不住这般对视,微微错开视线,压抑心头与脸颊莫名升起的热度。
他的语气却比所想要平静许多:一群自恃身份不凡的人聚在一起,行令人不齿之事,打一个高尚的幌子是这类人的惯例了。
辛柚赞同点头:也是,既要又要。
二人慢慢往前走,偶尔有路人目光投来,因为隔着一段距离不担心被听了去,贺清宵低声问:陛下愿意推行先皇后所提新政吗?
作为辛柚最信任的合作者,他自是了解新政的具体内容。
新政很好。
这也是除了个人情感,他愿意全力以赴支持她的原因。
那日我提过,今上倾向推行新政。
辛柚所言留了几分余地。
圣心难测,一个每日面对无数国家大事的帝王,说不定就因为某件事改了想法。
我这些日子常思量此事,今上推行新政的阻碍除了利益受损的官绅富户这一庞大群体,还有朝野的议论风评。贺清宵这话可谓推心置腹。
辛柚轻声吐出两个字:舆论。
不错,正是舆论。新政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我常外出办事,与许多人打过交道。绝大部分普通百姓不识字,不懂政策,他们能听到的是读书人的声音,是乡绅富户的宣传。而这些能传递声音的人,几乎都是新政的对立者……
贺清宵谈不上饱读诗书,但这个道理不需要学富五车,凭经验、凭见识便能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