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周锦年,苏飞玉心中一阵阵甜蜜,又一阵阵惆怅。
有此未婚夫婿,闺蜜皆羡慕,但至今,周锦年未曾与她交过心。
今天三月三,她绣了香包,悄令丫鬟送与周锦年,也被退了回来。
他们定亲数载了啊,收一个香包又何防?
苏飞玉曾酸楚猜测过,或者周锦年心中没有她。
再后来,她又想,男女婚事,皆是父母之命,周锦年不从也得从。
待婚后,总有磨得他真心那一刻。
苏飞玉如此一夜辗转反侧,第二日便没有什么精神,至午,补了一个眠,待醒来,便见杏雨上来撩帐子,悄声道:姑娘,老爷太太回了,适才带了一个黑瘦丫头去见老太太,这会子还没出来。
第19章 .天子脚下 富贵人家
马车进京城时,苏立秋撩起帘子朝外瞧了几眼,一时大大惊叹,哎呀,京城跟秘笈里形容的一样,特别繁华啊!
这地下铺了石板,马车驶过去时,特别平稳,不像乡下那些泥土地,一动泥水四溅,又颠得慌。
不远处走着的男女,好些穿着绸缎衣裳,脸上洋溢着笑容,白白净净,动作闲适,小娃儿手里举着糖人儿,笑得甜甜的。
原来天子脚下,生活富足的人,是这样子的。
石泉村的村民们,一年到头劳作,晒得漆黑,双手粗糙,脸上多是愁容,也就村长家,在大日子才会穿上好衣裳,普通村民,过年才会换一套粗布新衣裳,至于绸缎么,村里没人穿得起。
苏立秋想起苏阿婆和杨氏,微微心酸,哎,阿婆和阿娘,一辈子辛劳,至今没穿过好衣裳呢!
待放下车帘,苏立秋有了斗志,自己须得在京城立住足,待有了身份和地位,将来自能帮阿婆和阿娘一把,让她们过上好日子。
再幸运些,像秘笈里那些女主一样,活得风生水起,一呼百应,哪是不是还能提携石泉村的村民一把,让他们不致那么辛劳,起码在年节时都能吃上肉穿上新衣,有疾病时能请得起大夫。
这几年干农活,她深知道干农活的辛劳及对身体的损耗,也知道每年收成如何,能否养活一家子。
村民真是看天吃饭,年景好时,自能吃得饱,年景不好时,全是心酸。
总之,村民活得太苦。
苏夫人见苏立秋撩完帘子之后,低头不说话,以为她怯了,便安抚道:京城的人比乡下多些,以后惯了,便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