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迟,苏老爷和苏夫人一行人坐了马车,至苏家门前,只等苏立秋出门。
临别在即,苏阿婆和杨氏都控制不住眼泪,拉着苏立秋一再叮嘱,虽则不是亲生的,可养了十六年,想到此一去,不知何日能相见,如何不伤心?
苏立秋安慰完这个,又安慰那个,一再承诺过后会来看她们,转头又去叮嘱苏立志和苏立冬,让他们懂事些,好些帮衬家里。
苏鉴倒是平静,交代苏立秋一句话道:到了京城若有不顺,想要回来就只管回来,你那房间,会一直给你留着。
苏立秋本来尚算平静,一听苏鉴这句话,冷不防的,眼泪就下来了,自己忙忙擦了,应道:阿爹,我会记着这处还有家的。
杨氏又再交代苏立秋道:你到得京城,见着玉姐儿,且告诉她一声,只要她过得好,我们便心满意足了。
苏立秋点头道:我理会得。
苏夫人在外候了良久,见苏立秋还没出来,便看了李嬷嬷一眼。
李嬷嬷会意,忙进去喊苏立秋道:秋姐儿,时候不早了,若近了午再赶路,傍晚就到不了驿站歇脚处。
苏立秋忍了泪,轻轻抱了抱苏阿婆,又去抱杨氏,这才狠心跨出门。
婆子早把她的行李搁到车上了,见她出来,忙扶着上马车。
马车驶动时,苏立秋揭开车帘,朝追在后面的苏家诸人挥了挥手,待放下车帘,眼泪就下来了。
苏夫人跟苏立秋坐了同一辆马车,这会递给她一方帕子,又柔声道:京城离此不远,以后有机会自能回来,不必太伤心。
苏立秋点点头,待情绪稍平复些,便问起京城的事。
待马车出了村口,苏立秋便得知了苏家的家庭结构。
苏老太太育得两子一女,女儿嫁与昌平侯之子,大儿子苏逸明官至正三品,为翰林院学士,小儿子苏逸仙是五品官,家运昌隆。
苏夫人娘家江南,兄长现是江南织布使,富甲一方。
苏夫人嫁至苏家后,育得两子一女,大女儿便是苏立秋,大儿子苏飞白,小儿子苏飞英。
苏夫人提及苏飞玉时,看一眼苏立秋,秋姐儿,玉姐儿小时候身体不好,老太太娇纵了些,性子有些娇,若得知自己非我们亲生,怕要生事,你到得家中……
苏立秋精神一振,来了,来了,秘笈里常会出现的情节来了!
第17章 .烧火丫头 不知能否割爱
一百本真假千金对照组的秘笈里,真千金父母到乡下接',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