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鉴看了看小娃儿,怕她着凉,忙让苏阿婆抱进去。
苏阿婆把小娃儿抱进去放杨氏怀中喂奶,又出来跟苏鉴悄声说贵夫人一行人的事。
道是听得他们说话,猜测他们一行人上京,途中碰着什么事,耽搁了行程,到得这处,贵夫人又临产,亏得产婆来得及时……
杨氏是农妇,身体壮健,在寺中休息半天,便说寺中一切不方便,想要及早回家。
贵夫人身边的婆子便喊了车夫,让他用马车送杨氏一行人回家。
这些年过去了,忆起当年的事,杨氏诸人犹觉惊险。
因着娃儿是立秋当日出生的,苏鉴便给娃儿起名苏立秋。
苏立秋三岁前身体娇弱,极是难带,四岁之后,杨氏每年的年关会带她到慧宝寺上一回香,祈福一回,自此后,疾病渐少,且看着活泼可爱。
至今年,杨氏也是打算择日带苏立秋到慧宝寺上香的。
现下罗太太相邀,杨氏自然答应。
胡氏见杨氏应了,便道:正好当家的要到镇上去,便让他回复了罗太太,明儿罗太太自会派车子来接你们。
杨氏忙摆手道:我们娘俩起个大早,坐了板车去就行,不必派车子,那得多贵啊。
胡氏笑了,罗太太既然相邀,定是会派车子来,你且放心,这车钱不会叫你出。
杨氏微急道:不是怕出这钱,是觉得不必费这钱。
胡氏拿眼看一下她,大冬天的,坐着车子,暖暖和和上香不好么?坐着板车,四处透风,到得寺中,脸青唇紫的,不好看。
杨氏一听,便不再推辞。
罗家早前有意说亲,现罗太太一心一意要约她一道上香,她娘俩一脸狼狈出现,确实不好看。
第二日,杨氏起了一个大早,又喊醒苏立秋,仔细打扮了她一番,交代了几句话,这才去收拾祭品诸物。
到得天大亮时,罗家派的车子果然来了 。
杨氏便提着篮子,带了苏立秋上马车。
近午的时候,车子到了慧宝寺,才下马车,便见一位披了灰狐毛斗蓬的妇人迎上来笑道:是苏太太罢!说着又含笑朝苏立秋道:秋姐儿今儿可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