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日后,朝廷宣布再征准噶尔,不仅皇帝御驾亲征,此番除太子留京监国外,自大阿哥至八阿哥,已成家离宫的皇子们都将分领八旗,随驾出征。
紫禁城里,各宫嫔妃纷纷来宁寿宫向太后道喜,太后待众人到齐后,却语重心长地说:这几年,皇上身边都是年轻的几位贵人答应在伺候,我知道你们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不好受,可你们看看,阿哥们都大了、出息了,你们也都是当祖母的人了。
众人起身称是,太后要大家坐下,继续说道:往后宫里再不可有吃醋拈酸之事,要多为孩子想一想,别让他们在大臣面前为难。
座下席中,宜妃与荣妃挨着一起,她不动唇齿地低声问:荣姐姐,好端端的,老太太怎么提起这一茬?
荣妃道:这不是前几日,惠妃宫里那个袁答应,仗着去了几趟乾清宫,就敢对僖嫔不敬。んΤTρs://ωωω.gǎйqíиG五.cōm
宜妃轻声笑道:惠妃姐姐怎么调教了这么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妖精,不像她的路数啊。
上首的太后瞧见她们窃窃私语,便指名道:宜妃啊,我说的什么,你可听见了?
宜妃从不是那脸皮薄的人,笑着应道:您这会子点臣妾,自然是觉着臣妾在姐妹里最年轻,是,臣妾一定好好把您的话记在心里,趁着还有几分年轻貌美,用心伺候皇上。
众人都笑了,太后嗔道:你啊你,得亏胤祺不在跟前。
宜妃起身来,亲热地对太后道:臣妾就是成了白发老婆婆,在您跟前也是儿媳妇,臣妾就是到老了,也是要跟您撒娇的。
这样的日子与场合,有宜妃在,总是热热闹闹,几句玩笑话,不会有人较真。
不久后,领了圣旨的阿哥们,要进宫向各自的母亲行礼禀告此事,太后便催众人都散了,回去好好叮嘱孩子们,并不愿他们再辛辛苦苦来跟前做规矩,今日就不见了。
嫔妃们领命谢恩,依序离了宁寿宫,德妃回到永和宫后不久,就等来了儿子。
胤禛向额娘行大礼,告知母亲他领了正红旗,会一路照顾好皇阿玛,在军中按令行事,绝不鲁莽贪功。
快起来,地上凉。德妃满眼骄傲地看着儿子,坐下说,慢慢地说。
胤禛笑道:儿子心里很是激动,虽早就做准备,可真到了这一刻,我心里高兴极了。
儿子高兴,当娘的自然更高兴,德妃笑道:看出来了,方才那样的步履生风,胤禛啊,一会儿回府,若是骑马走,可不能跑太快了。
胤禛笑得灿烂,脸上红光满面,高兴地说:岳父他早就提醒儿子,勤加练习骑射,春日以来不曾懈怠,这几日反而要悠着些,出征在即,可不能磕着碰着了。
德妃很欣慰:这是对的,你如此冷静,额娘就不多说什么了。有什么话,等你回来我们再聊,今日早些回去,多陪陪毓溪吧。
胤禛道:儿子和毓溪都好了,前阵子实在让您担忧了,儿子很愧疚。
德妃温和地说:你们才多大,谁不是从糊涂来的,你们能想明白,能继续珍惜彼此,额娘就安心了。
是皇阿玛点醒了儿子。胤禛道,皇阿玛让儿子明白,不论为不为孩子的事,都不该强求毓溪日日欢喜,不能见她不高兴了,我就愁孩子的事如何解,明明这是无解的。
德妃耐心地听儿子诉说,心里对皇帝又更多了几分敬佩。
胤禛道:既然孩子的事无解,那就不该总劝毓溪放下想开,只要在她伤心难过时,哄她高兴就好了,这样一来,儿子心里的包袱也得以解脱。
德妃感慨道:如此甚好,过去你总劝毓溪放下,实则自己都不曾放下。毓溪总还要挣扎几年,她还那么年轻,将来侧福晋和侍妾若再为你诞育儿女,她就要再受一重折磨,到时候,也要记着你今日说的话。
胤禛郑重地答应:儿子一定记着。
话音刚落,外头一阵热闹,便听胤禵的声音远远就传来:四哥、四哥……
母子俩相视一笑,胤禛便起身出门来,看着弟弟们跑向自己。
四哥,你领了哪一旗?
哥,你骑什么马?
哥、哥,你的甲胄做好了吗?
两个弟弟围着自己,着急地问了好些话,红扑扑的脸蛋上,满是对沙场征战的憧憬,胤禛摸了摸他们的脑袋,说道:一个个问,吵得我脑仁疼。
十四额头上都是汗,小小的人儿,不知哪里学来的豪气冲天,挥着拳头说:四哥,你把噶尔丹的脑袋拧下来,带回京城挂到菜市口去。
不可胡说,关乎大清与漠西的长治久安,噶尔丹虽该死,他也是个英雄。胤禛说道,皇阿玛更是大英雄,胸怀之宽广,可纳百川千山,我们都要学阿玛的仁厚。
小十四微微撅着嘴,很不甘心地说:为什么我还是小孩子,哥哥们都去,偏我不能去……
胤祥掏出自己的帕子,给弟弟擦汗,说道:从前皇阿玛只能带大皇兄去打仗,如今四哥五哥他们都能去了,再往后,就是咱们了。
十四仰起脑袋,对兄长道:四哥,我要当大将军。
胤禛笑道:当,一定当,可你得先好好吃饭,长个子长身体。
十四立时转身,朝着他的乳母跑去,嚷嚷道:我饿了,书房里没吃饱……
弟弟果然还是个小孩子,胤禛轻轻一叹,看向胤祥,笑问:你呢,书房里吃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