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是京城一霸: 第99页姑娘,您要抄经吗?周嫂见她进来,恭恭敬敬地问,那奴婢一会儿再来打扫。
不妨碍,你忙你的,我是来还经书的。上官清说着,佯装在一旁柜子上摆弄几下,就闲聊起来,周嫂嫂多久没回家,你家在京城吗?
朱嬷嬷才失踪不见人,周嫂不免有些慌张,问道:姑娘的意思是……
上官清忙笑道:与朱嬷嬷不相干的,早在嬷嬷离开前,我就和老太太说过,今年春节连着二哥哥的婚事,大家忙碌好几个月,实在辛苦了。
周嫂谦虚道:姑娘实在体恤下人,奴婢只在内院伺候,实在谈不上辛苦。
上官清说:记得我来家那年,周嫂嫂已经在了。
周嫂点头应道:小的是看着姑娘长大的,您刚来的时候,才这么高。
上官清欠身:多亏各位照顾了。
不敢当、不敢当……
说起来,就快到四叔忌日,不知今年怎么办,二哥哥才成了亲,家里那么喜庆,似乎也不合适。
周嫂叹道:是啊,今年也不知怎么才好,这每年办一场,就是老太太伤心一场,如今有年纪了,多多保重才是。
上官清看她一眼,说:还有二妹妹的亲娘,往年家里祭奠四叔,总也不提起那位姨娘,我年纪轻虽想到些,也实在不敢多嘴。如今二妹妹渐渐长大,已在将笄之年,她面上不说,心里未必不想,实在可怜。
周嫂往门外看了眼,轻声道:姑娘听奴婢一句话,这事儿您别搀和,何苦得罪四夫人呢。
上官清说:府里平日无人提起这件事,我不懂也不敢问,嫂嫂可知道些什么,教我几句道理,也好免了我做错事。
周嫂搀扶她往里走了几步,谨慎地说:奴婢不敢说指教的话,佛爷座下更不敢撒谎,姑娘且记着,那是笔糊涂账,您离远些才好。当年四老爷弥留之际,给姨娘放了休书,还送了宅子,让她离开展家自己过活。谁知没过几天,四老爷就走了,紧跟着姨娘就殉情死在了灵堂里,吊在那房梁上,把一家子人都吓坏了。
上官清眼眸轻转,问道:嫂嫂的意思是?
周嫂说:她屋里细软都收拾好了,本是在四老爷咽气前就要先走的,说白了,不像是要殉情的人,但有些话,奴婢也不好说了。
上官清心里有了算计,刻意地感激道:多亏嫂嫂提点我,不然我好心多嘴,倒成了我的不是,也伤了婶婶的心。
一面说着,从袖口里拿出手帕,顺势落下几片金叶子,她捡起来交给周嫂:这不值什么,嫂嫂哪天回家去,带给孩子们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