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平涛顿时来了兴趣,问:女儿叫什么?
慕霜,虎慕霜。苏小琳眼里泛着得意的光彩:是不是很好听?我找了好几个人,还翻了辞海才选定这个名字。
虎平涛深知妻子的心意,笑着问:就因为你是在冬天怀上的孩子,所以起这名?
是啊!苏小琳连连点头。
虎平涛笑了:我爸那个人很倔,儿子名字这事儿就由着他吧!想开点儿,以后有的是机会。
苏小琳不明就里,问:你的意思是,以后还能把儿子名字改过来?
虎平涛摇头笑道:现在国家放开了生育计划,别说是二胎三胎,就算四胎也没问题,所以别在这件事情上纠结。以后你多生几个,想叫什么就叫什么。
苏小琳感觉头上全是黑线。她咬牙切齿地问:虎平涛,你把我当什么了?
老婆啊!
虎平涛没闪没躲,脸上一直带着坏坏的笑,解释带重复了一遍:会生孩子……嗯,应该是会生很多很多孩子的老婆。
……
耳原路派出所少了一些熟悉的面孔,多了一些陌生人。
以前的指导员陈信宏调去区里另有安排,现在的指导员叫谭涛,是从经开区那边调过来的。
周昌浩和付军是前年过来的新副所长,在职警员多了张广胜和李元海。
张建国和李兆军今年都办了退休。
辅警基本上没动过,差不多还是原来那些人。
放眼望去,能让虎平涛叫得出名字的在职老警员,也就王浩坤和李思德等几个人。
谭涛长得很敦实,个子虽然不高,却有着宽厚的肩膀,肌肉结实的胳膊。如果只穿白色工字汗衫,很有点儿大力水手的味道。
欢迎,欢迎啊!他很热情,牢牢握住虎平涛的手不肯放,圆胖的脸上充满了笑容:前天省厅组织部就打电话给我,说要调来一个新所长,没想到是你。
虎平涛颇感意外,试探着问:怎么,你认识我?
见过,也听过你的大名。谭涛属于那种没什么心机的直爽汉子,他咧开嘴笑道:那年在省厅开表彰大会的时候见过。哈哈哈哈,我对你可是久仰大名啊!一等功获得者、年度优秀干警,还有系统内的年度最佳服务奖……那年表彰的时候,连续念了你五次名字。上台领奖的时候,光是证书就有厚厚的一大摞。
虎平涛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笑着回应:那咱们应该是老相识了,以后还得靠你多多关照,多多指导。
这话说的富含隐喻,对应谭涛的职务。
谭涛的笑声越发爽朗:我是早就盼着你来了。
刚到派出所时的热闹劲儿已经过去,现在办公室里除了谭涛,只有老警员王浩坤。
虎平涛感觉这话似乎意有所指。他先是看看谭涛,又把视线转到王浩坤身上,笑问:王哥,辖区里是不是出什么事儿了?
虽然职务和身份比过去高了,但虎平涛很会做人,仍然恪守着年龄与资历第一的准则。再加上自己刚入行的时候王浩坤已经在所里干了好几年,所以即便是现在自己当了所长,仍要尊称对方一声王哥。
只要是谦逊温良的性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好人缘。
王浩坤心中荡漾着巨大的满足感。他本以为虎平涛会管自己叫老王,没想到这个后来居上的年轻人还是跟过去一样。刹那间,王浩坤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说话也比平时认真,更多了几份慎重。
说起来,都是关口村那边闹的。
他叹了口气,往虎平涛那边走了几步,凑到很近的位置,认真地说:那边整村拆迁,很乱。
虎平涛有些奇怪,凝神注视着王浩坤,疑惑地问:我记得以前在所里……就是廖所还在的时候,关口村就说要拆迁了。怎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没拆完?
谭涛在旁边解释:不是没拆完,是没法拆了。
虎平涛不明就里,问:到底怎么回事?
王浩坤在耳原路派出所待的时间长,对这一带的事情很熟:关口村很早就列入了市政的拆迁计划。可拆迁改造这种事情,官方只提供计划和地皮,关键还得看有没有投资商愿意入场。
谭涛点了下头,在旁边附和着说:关口村面积很大,再加上位置好,旁边就是一环,很早就被开发商看中。前些年市政府拍卖的时候,很多开发商你争我抢,报价一个比一个高。可后来到了真正落实拆迁改建的时候,其中有几个就打了退堂鼓。
拆迁改造得拿出真金白银才行。以前对楼市的管控远不如现在这么严,开发商只要手上有点儿钱,能把地皮拍下来就行。打个比方:只要你手里有五百万,从市政那儿拍到价值五百万的一块地皮,就能拿着地皮到银行贷款,开始入场做工程。
房地产项目刚开始那会儿,根本不用什么预售许可证,只要开始打地基,就能按照图纸卖房子。资金回笼就是这么来的。一个楼盘,差不多只要卖掉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工程款就基本有保证了,剩下的都是利润。
当时很多房地产开发商都是这么玩的。只要交了钱,房子想怎么盖就怎么盖,质量面积什么的就全都是开发商说了算。后来政策改了,必须有预售许可证,否则就是违规销售。可即便是这样也没用啊!很多开发商都是跟风,看见这个赚钱就一股脑的上。这些人别说是工程资质了,甚至就连最基本的规划设计都没有。
再后来,国家管的更严了。从银行信贷方面着手加以管控,实力不足的公司别说是开发地块,就连参与地皮拍卖的资格都没有。
虎平涛听得连连点头:是啊!很多烂尾楼都是以前留下的。现在拆又拆不掉,留着更麻烦。
王浩坤道:关口村就是这种情况。当年全城大开发的时候,关口村按照古时候留下来的军事规划,被分成四块,分别是前营、中营、后营和大营。这地方以前是屯兵的,后来没了战事,就改为村子。前营和中营刚好位于村子两端,也遇到了讲诚信的开发商,所以这两块地现在变成了封闭式小区,房子质量好,买的人多。当时一开盘就全部卖光,区上还把这两个楼盘作为典型拿出来宣传。
轮到后营和大营的时候,很多开发商都参与进来抢地,导致地皮价格比前营和中营整整翻了一番。如果按照以前那种一边卖一边搞基建的做法,其实这两个楼盘都还勉强可以维持,问题是前几年国家新出了政策,银行方面压缩信贷,严查审核。再加上这些年购房标准越来越严,首付比例拔高,买房的人越来越少,开发商维持不下去……去年,后营和大营两个楼盘的开发商都跑了,留下的全是烂摊子。
虎平涛惊讶地问:跑了?房子不盖了?
谭涛苦笑着说:后营和大营的房子只拆到一半就停下来,后期基建根本没有入场。其实老王刚才说的那些只是一个方面。我觉得吧,关口村的拆迁项目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还有另外几个原因。
一个是村民的期待值太高。因为是分批签的协议,再加上前面两个地块有了标杆效应,后面签约的村民要价就高了。以前的补偿价只是四千块一平米,现在一下子变成八千,足足涨了一倍。
再一个就是市场低迷。你想啊!省城就这么多人,有能力买房早就买了,买不起的就算房价再降还是买不起。这些年全城大开发,东南西北一下子增加那么多楼盘,开发商为了尽快卖房回笼资金,都使出浑身解数做广告。什么免装修、送车位、赠送面积……说起来都是噱头,但的确收到了效果。关口村这两块地很多年前就做了规划,可直到现在才拆迁,时间上就已经晚了,开发商挣不到钱也很正常。再加上手上的钱花光了,资金链断裂,银行那边又贷不到款,只能跑路。
虎平涛听得直摇头:那现在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