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劝进
谢行周持枪僵在那里, 不知过了多久,他骤然将手一松,红缨枪的一端随之落地。
我是母亲最疼爱的人, 不管多难, 我都会为她报仇。
谢骁亦放下那枪,他望着自己的孩子,大概知悉谢行周已经放下对自己的怨恨了。可谢骁却无法松一口气,因为他明白,得知真相的谢行周此刻该有多痛苦。
为父会让京师所有的谢家部曲配合你。谢骁如此说道:你长大了,已经足够了解这个时代的运转了,父亲可以放心地把这些人的身家性命交给你。
谢行周闻言,面上并无太多色彩, 淡淡道:只是借用。
什么?
不必永久地交给我, 我只是借用, 大仇得报之时便会还你。谢行周答道:父亲近日就可以着手培养其他族中子弟了,反正谢家争气的孩子颇多,少我一个也不影响家族荣辱。
谢骁顿时有些急, 你这是何意?要去搏命不成?若是如此, 我宁愿……
想多了。谢行周毫不犹豫地打断, 人已经在往府外走,只留个谢骁一个潇洒的背影, 我才不会死,我会陪着我爱的人好好活着。
谢骁闻言诧异, 吹胡瞪眼,被噎得说不出话。
他爱的人?不是长公主吗?
这浑小子不会是移情别恋了, 打算远走高飞吧?
眼瞧着追不上自家儿子了,谢骁只好背着手转身往正堂走, 走了两步又恍然大悟道:这小子的意思……是不是让我早些把他踢出族谱划清界限啊?免得牵连我们?还怪有心的。
老爷说什么呢?管家仲叔迎上来问道。
谢骁连忙朝他嘱咐:你是看着这小子长大的,没事时候你得劝劝他。
额……老爷让我劝什么?
当然要劝他别把路想窄了,移情他人的事儿可以与长公主好生商量嘛!哪怕是负荆请罪呢?长公主又不是那么计较的人,哪至于将那小子吓成这样,连族长之位都要拱手让人了。
哦哦!那是应该好好劝劝!
……
秦姝再度睁眼时,已经是次日清晨了。
她是被窗外的晨曦刺了眼才苏醒的,走下床活动一番,觉得筋骨舒服了不少。推开房门,正好碰见端着水盆走过来的桃良。
殿下醒了。桃良见她很是欣喜,簪月大人说您只是睡着了,但奴婢见您睡得时间颇久,还是有些担心来着。
秦姝眉眼弯弯,朝她笑笑才道:这是准备做什么?莫不是要用水将我泼醒?
桃良一皱眉头,嗔道:殿下胡说。是朝上有人来台中传旨封赏了,大人让我来看看殿下,若是殿下还不醒,就给殿下擦擦脸。
这个坏丫头。秦姝随她重新进屋,恨恨地坐回床上,她就是想让你用凉水把我弄醒,桃良姐姐可不要学她。
桃良笑了笑,为她擦拭的动作不停,好像是颇为重要的旨意,陛下特别委派了沈御史来的,此刻正在大殿候着殿下呢,大人也是没法子。
秦姝闻之抬首,这是稀奇事儿,不磨蹭了,这就走吧。
秦姝下楼赶到大殿时,殿中的气氛并没有她预想的那样糟。
簪月和许青霄一左一右,将前来传旨的沈南归夹在中间,正热络地谈论着什么。
簪月听到秦姝的脚步声后率先回首,面上露出明显的喜色:果然醒了,我就知道时辰差不多了。沈御史,你没白等哦。
沈南归抿唇淡笑:信簪月掌司的准没错。
秦姝听这话不免觉得怪异,但也没急着追问,反倒朝许青霄问道:你任职领军将军后,恐怕不便回九层台走动了吧?这些忌讳,你不懂吗?
许青霄顿时敛了笑意,老实垂下头道:是陛下准臣回九层台交接事宜的,正好今日早朝时陛下派沈御史入台颁旨,臣便与他一道了。
秦姝面上没有方才的随意,切记不要坏规矩。
臣明白。
秦姝这才手提前襟,双膝触地,殿内众人亦随之跪地,御史请吧。
沈南归的目光落在秦姝身上已是许久,却没见她与自己交谈几句,不免有些失落。但也没耽误了正事,陛下口谕,项安长公主抗敌赈灾有功,加封护国长公主,赏食邑八千户,特赐上朝议事之权。
末了,他才道:恭喜护国长公主殿下,成为我朝女子上朝第一人。
秦姝,领旨谢恩。秦姝站起身来,朝着沈南归直言道:我,赈灾有功?
沈南归早就等着她问他了,是。今日朝上顾尚书已经上奏,京城富户经殿下游说后皆倾尽家财用于赈灾之事,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景象,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令满朝臣工汗颜,纷纷自请捐献家财,共解灾民之难。
速度这么快。秦姝喃喃道,看来那些商户都不糊涂,早就有此准备了,否则光是整理那万贯家财,也是需要一些时日的。
沈南归盯着女子的眼睛,说道:或许,他们原本准备的是带着家财离开中原,可殿下突然给了他们转机和生路。
秦姝抬眼看去,两人目光交接处尽是警惕与试探。
沈南归,本宫记得你。
沈南归眼中跳动着熠熠的光,炽热而坚定,能被殿下记住,臣不枉此生。
秦姝凝视着眼前气质儒雅、面如冠玉的年轻公子,稍稍回想一番才道:你师承卢中丞,半年前你入京就职,第一件事便是向陛下举荐,由本宫掌后宫出入权。
沈南归露出笑容,正是微臣。
没想到半年而已,你便在朝中游刃有余了,陛下竟会派你来宣旨,可见对你信赖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