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让他们把这功劳给许怀谦他们是一万个不同意的。
好。沈温年等的就是他们这句话,那温年就先谢过几位大人了。
客气了,客气了。
吏部的人为了帮沈温年获得功劳压过许怀谦一筹,这次不用昌盛帝催,自己就下公文督促下面各承宣布政使司的官员,要尽心尽力地把这灾情所给建好。
到时候,他们好把这功劳都给推到沈温年身上,好让提出这个建议的许怀谦什么好处都捞不到。
许怀谦管他们呢,他本就没想过要这功劳,就是做戏要做足,下了朝他还跟着钦天监的人去了趟太医院,在太医院里找应星海看了病。
结果,太医院的院使诸黄粱听到他来了,非要过来给他把脉。
这许怀谦那敢给他瞧啊,赶紧给他转移注意力:诸大人,这临近入冬了,我看今年也挺冷的,要不要多储存一些治疗风寒的药物,再多备一些,冻疮膏什么的?
储存这些做什么?太医院院使诸黄粱听许怀谦如此一说,不太理解,他们太医院平时伺候的都是达官贵族,这些东西也不太用到。
挣钱?许怀谦看了看他们太医院的规模也不小,但上次教段祐言的那个教习,居然偷偷扒拉翰林院的药材,他就知道太医院也不富裕。
挣钱?诸黄粱的眉心一皱,我们太医院向来都是贴钱的,何来挣钱一说。
不管是皇宫的谁,还是外面那些王孙贵族们看了病,他们难道还要向他们收钱么?
有些大方的院子给他们塞些赏银就偷着乐吧!上哪儿去挣钱?!
或许可以向陛下申请,在民间开设太医院药坊,把一些太医院的药材推至民间?许怀谦给他出主意,天底下最赚钱的部门除了书,还有药啊,不看别人,就光他一个月的药钱,都能让各大医馆把他当财神爷看。
你们太医院的药方都比民间的药方要好很多,许怀谦想到裴望舒说道,别的不说,那安心丸在民间就没有卖的,你们要是推广出售的话,不知道多少人要抢着买。
不能天底下就裴望舒他娘一个人有心疾吧?肯定还有人多与杜月蓉一样,有心疾却没有治疗的药丸,只要他们太医院肯放出风声去,等着给他们太医院交钱的人一大把一大把的。
可以倒是可以,诸黄粱听了许怀谦的话,沉思了一下,有些犯难道,可是我们太医院的药,药材用量都极为珍贵,不是民间那些普普通通的医馆调制出来的药剂能够匹配的,造价贵不说,不定能有多少。
不然他们太医院为什么是太医院?民间随随便便一个医馆就胜过他们了。
那就先卖便宜的,许怀谦本意就不在此,拐了个弯就把话顺了回来,这冬天了,你们太医院肯定有,好用有能防止风寒还便宜的药剂卖,薄利多销,一样的可以挣钱!
不见后世板蓝根都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感冒药剂了。
且就一样,也不会与民间医馆争利。许怀谦循循善诱,你们太医院商量一下,然后再找陛下说说情,每年给陛下上上税什么的,他肯定答应。
昌盛帝现在可是养着一只军队的,这挣钱的事,给他讲,他一准答应。
在野心面前,面子什么都不值得一提。
这是毋庸置疑的。
且就一个不起眼的太医院,他连翰林院都能答应改革,一个小小的太医院出售药物,他还能不答应?
那我去试试?诸黄粱有点被许怀谦说动了,别看太医院的药好,可他们太医院也穷呢。
别的不说,就说许怀谦说的那个安心丸,总共也没几盒,昌盛帝还给其他臣子的家属赏赐了不少。
他们去问户部要钱,户部也不批,想要研制一些新药物,也得等太医院有钱了才能施展开。
所以在翰林院教习的那个御医,才会那么宝贵翰林院的那个药房,那里面可是有不少他们太医院需要的药材呢,能薅翰林院这只肥羊的羊毛为什么不薅,可要是他们太医院自己也能肥羊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给太医院的说好事,许怀谦就放心地回家了。
这灾情所和药物,能够替即将到来的雪灾想到的事,他都想到了,等雪灾来临的时候,朝廷也不必手忙脚忙。
可惜,他什么都算好了,就是没算到雪灾来临前,盛北又来了一场,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的水患。
第73章 携酒上青天17
什么!
盛北袤河决堤了?!
现如今情况如何了!
消息来得太突然了, 昌盛帝正在就寝,就被这八百里加急的消息给叫醒了,他一边急匆匆地穿衣服, 一边向来报信的人问道。
特别糟糕, 报信的人浑身湿透地跪在地上, 满脸的绝望,堤是半夜决的, 所有人都在睡觉,洪水来的时候,根本没人注意, 只是一夜的功夫……
报信的人说着抹了把泪:盛北好几个县城瞬间被淹没, 属下回来报信的时候, 洪水还在泛延, 现如今不知道灾情蔓延到了几个州府了。
好几个县?!昌盛帝一听到这话,脚就软了一下,一个县就算只有五千至一万人口左右, 那溺死之人也达到好几万人!
而且洪水还在蔓延!
照这个一夜之间能够淹没好几个县的架势,就算盛北离着京都只有三四百公里,八百里加急一天多的时间就能跑到, 那受灾的县城现在恐怕也达到数十个之多。
一个府城至多只有十五个县城,这又是一次华阴水患么?!
然而,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那报信的人又继续道:盛北地势平坦,从前朝开始, 袤河就不停地在加固河堤, 现在堤比地高——
恐怕这洪水泛滥的速度比起华阴水患来更恐怖——
报信的人实在说不下去了,昌盛帝痛苦地阖了阖眼, 华阴水患的惨状,重在人而不在水,而这次纯粹就是水的原因,其他的原因,只要措施得当,还能把损失挽回到最小,可在这真正的天灾面前,人力真的很渺小。
通知下去,召集各地人手前往盛北救援,然而再渺小,他这个当皇帝的也要打死精神来,昌盛帝仅仅只是痛苦了一秒,便又果决地睁开眼,眼里盛满了一个帝王的决绝:万里,拿我令牌,去京都军营外,调集十万大军——
不!顿了顿,他又加了一句:调集二十万大军,前往盛北救灾,务必尽可能地多救治一些人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