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烈酒家的小相公 第81节(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又有人发现不同了:而且他们穿着也很好,在京城都有不少穿着打补丁的人家,在这里好像没看到几个?

也有,只是少。有人不认同他,指着街道上几个打着补丁的人说,不过他们虽然穿着补丁,脸上却没有太多的悲伤,好似全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

这跟他们南下这一路看到的所有地方的平民百姓都不一样。

就不说京城了,京成这两年达官显贵家都没多少笑容,就说离永安府最近的苏州府,不缺吃,不缺喝的,他们现在也沉浸在科举改革的不忿中。

其他地方的百姓更是麻木而茫然的,而这里的百姓就像是充满了生机一样,每个人的眼睛里和脸上透着都是对生活的希望。

不明所以的他们找到一个,脚踏烂草鞋,身穿烂衣裳,脸上却洋溢着笑容的老伯问了问情况。

你们是外地来的吧,被他们拦着的老伯也不忤,笑呵呵地看着他们,我们现在的日子有奔头了,当然开心了。

什么奔头?!看他穿着也不像是有奔头的人啊。

种地有奔头啊!老伯指了指身上的衣服,又指了指别人,别看老汉我现在穿得烂,等秋收了,我也能穿得跟他们一样。

他指的是街上一些穿得比较好的人家,众位使臣都不相信,就他这样的,除非家里有几十亩薄田,不然如何在秋收达到中上水家庭的穿着。

别不相信呀,老汉也不认生,笑眯眯地跟他们说,今年我家种了一亩的半夏,济安医馆说了今年以一百二十文斤的价格收购,老汉我一亩地大概有一百斤的半夏,能收十四两银子呢!

这可是十四亩地,还是收成比较好的十四亩地的收成,他一亩地就能办到,如何叫他不高兴?!

当真?!众位使臣都被老汉说出的价格给震惊到了,一亩地十四两的收成?!

这一亩地岂不是就可以缴一两四钱的税了?!

当然是真的了,你们不信可以随便拉个人问问,我们桃源县全县都在种半夏,这已经是很低的价格了,要放在去年,人家济安医馆三百文一斤收的呢!

外地人就是大惊小怪!

老汉看着他们的表情摇摇头,颇有些失落,可惜了,去年闵县令没有选他们村做实验县,不然还可以再多得一年的钱!

全县都在种?!!!户部的人被这句话给惊到了,种这么多卖得出去吗?!

一家一亩地,全县有多少亩地,又该有多少税收?!

关键是一家医馆竟然吃得下这么大的产量?!

怎么会卖不出去!老汉如同看傻子一样看着他们,济安医馆有一种用半夏做的止咳丸,卖得可好了。以前是原材料不够,打不出名气,现在原材料够了,都卖别的承宣布政使司去了!

济安医馆就是以做药丸子发家的,在昌南各地口碑都好,可惜是工户,再家大业大能买的土地也有限,自己所产的药材只能供给本承宣布政使司的医馆,外承宣布政使司就只能爱莫能助了。

现在桃源县各府开始推广种植药材,他们可不就起了想要拓展的心思了吗!

老伯说着还特别惋惜道:就是种的人太多了!价格也掉了好多!要还是原来的三百文一斤,老汉我一亩地,岂不是能挣三十两!

十四两也很多了!

户部的人都算不出今年一年桃源县能税收能多多少了!原本以为永安府今年的税收能够在去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已经是极好的了,现在看来还是他们太保守了!

我们这个不算什么,老汉摇了摇头,你们去平溪县,云梦县,靡山县这些地方看看,那才叫惊讶呢!

人家平溪县种得黄芪,听说联系上了江南的大医馆,一百五十文有多少收多少,人家黄芪两分地就能收三百斤!每家每户就出两分菜地,一年就能挣三十两!

还有靡山县的生姜也是两分地能出三十两!嘿,两分地,也就巴掌大的菜地,田地还不耽误人家种庄稼,我们都没法跟人家比!

哦!老汉像是说不够似的,说着说着像想起什么又多说了一句,还有云梦县,云梦县那个桑酒卖一百五十文一坛,没人要的桑葚都十文钱一斤收,他们县养蚕的,每家每户都有少说都有上百棵树,那钱就跟捡一样。

比我们稍微差一点的也就隔壁安宁的蔗糖了,不过人家有糖坊,家里种甘蔗的去买糖都会少个五文十文的,也不差什么了!

老汉这一通比较下来,听得户部的人手指头都在抓麻,那今年永安府光这几个县的税收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更别说其他了!

不怪桃源县两年的时间就起了这么多商铺,实在是百姓们生活水平好了,舍得花钱的人多了,生意如何不好!

你们外地来的也别只在桃源县打转,也可以去别的地方转转,买点特产嘛,老汉再说其他县的事,旁边人来人往的路人也有注意到这群外地人的,等老汉说完,给他们出主意道,去买酒,去买糖,再不济去杏花村玩玩,那边的人可会用生姜做吃食了!

别怕是村里,诺,怕他们找不到还替他们指了指路,看到那条黑黢黢的路没,那是我们永安府特色煤炭渣子路,不管你是牛车骡车还是马车走在上面一点都不颠簸,哪个县都通的!

杏花村还有通到永安,通道昌南的煤炭渣子路哩!而且他们村的房子都是青砖瓦房,比起县城也不差什么,你们也不用担心没地方住,人家村里人家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比县城里的客栈还好哩!

连老汉都被众人说得一脸向往,他也想去杏花村看看,大家日子好过了,都离不开杏花的许相公和他夫郎,都是知恩图报的人,见不着恩人,好歹给恩人村里做点贡献嘛。

一众京城来的使臣听了桃源县路人的话,来到煤炭渣子路上,看到那绵延一路却又很结实很黑的道路,试着上去走了走。

真的很平稳!

比走在青砖上的感觉还要好!

而且下雨天也不怕被冲散!

有人拿水泼在道路上试试了,水并不会沉下去,而是从两边流出去,这就意味着只要下面的泥土不塌,这条路就永远都不会成泥水汤汤。

好路!好路!

要是全天下都是这种路!要遇上个什么紧急军情岂不是也能快速赶回来了?!

有时候八百里加急都会因为路太烂而耽误,要是全天下都是这种路,那不管需要什么紧急的事,都能如实抵达了?!

然而这还不是令他们最惊讶得,最令他们惊讶的还是杏花村那群精神面貌比起桃源县还要好的村民们。

见过家家户户都是青砖瓦房的村子吗?!

见过家家户户都吃白米饭的村子吗?!',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