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你们好。从今天开始240余万字的《黑夜书》凯文日记就和大家见面了。《黑夜书》凯文日记网络连载了两年半的时间,到现在终于告一段落。搁笔伏案,作者吴凯感触良多。吴凯本是一个住过数次精神病院的精神病人,并且已经吃了20年的抗精神病药物,每日痛不欲生。于是写作成为了吴凯唯一的爱好也是工作。通过写作吴凯获得了一份人生的成就感,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吴凯的写作对绝大多数读者都是有益的。这种有益既是文学作品精神上获得愉悦,也是知悉到很多社会避而不谈的秘密和深层次为人之道后形成一种高认知。所以,《黑夜书》凯文日记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劝世书,一部福音书,一部新时代的圣经。
吴凯198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04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后赴韩国成均馆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在一次暑假回国的途中,吴凯莫名其妙的被家人送进了精神病院,从此成为一名病人。吴凯没有什么大智慧,但吴凯仗着自己精神病人的身份敢于说几句旁人不敢说的大实话,所以这本《黑夜书》凯文日记就很有趣,很值得了。更何况,吴凯还有许许多多的朋友,这些朋友都来历不凡,他们有的甚至可能被一些普通读者看作是天龙星人似的上层人物。如果吴凯不把他们介绍给大家,大家又怎么知道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天上人呢?可见《黑夜书》凯文日记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甚至于你们可以把这本书里写作的故事全部看作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吴凯不善于撒谎,吴凯只希望和各位读者愉快而又幸福平安的度过这末世仓惶之年。
本书原名人间凯文日记、风城凯文日记,满船清梦压星河凯文日记现在三部书合为一书,更名为《黑夜书》凯文日记。吴凯在黑夜中寻找光明,而你们在黑夜中是疑惑还是踟躇呢?不重要了,让我们一起经典吧。愿《黑夜书》凯文日记伴您一路黑夜有明灯,光明无限量。作者吴凯有礼了。
黑夜书凯文日记
2022年9月17日
创建时间:2022/10/44:34
标签:第一篇日记
今天开始正式写日记!这么多年留存在心底很多话,但却无人可诉,就用写在纸上的方式来倾诉吧!许久不动笔,早已是提笔忘字,希望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我喜欢文学,我喜欢屈原的浪漫和情感丰沛,我喜欢李清照的忧伤但不失气度,我喜欢李白的大气而绝不粗糙。记得上大学时,我还能全文背诵《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又是多么高的境界。我辈若能效仿一二,何尝不是人生的大丘壑。外国作家里面,我尤为欣赏的是杰克伦敦和高尔基。我喜欢杰克伦敦的狼性,也喜欢高尔基的狂放。他们看似来自两个不同的阵营,灵魂却又如此的接近。这正像我同情左的激昂,赞赏右的周旋。但同时,我反对破坏,也绝不喜欢投降。
周旋这是我赞赏的一种人生态度。世事芜杂,光怪陆离,我们需要学会周旋,这绝不意味着妥协,而是我们变得更有智慧。我们也无论输赢,因为周旋本身不是输赢,我们只是变得更有韧性。我反对杀戮,无论以任何名义。杀死某一种人表面上很厉害,其实是一个陷阱,一个绝对不能踩中的巨大的陷阱。杀戮是一种魔鬼的诱惑,或者说圈套。你以为你在屠魔扬善,殊不知,魔鬼正躲在你的心中,得意的舒展身体,然后看着你,露出诡秘的微笑。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在自己的坚持和残酷的现实之间,找寻到一种平衡。然后,我们的内心开始变得宽广而辽阔,像一汪清澈的湖水。有的人的人生像山川,有的人的人生像河流。我们没有权力去改变对方的认知,但我们可以相互尊重。这不正像治疗癌症,猛烈的化疗药可以杀死癌细胞,但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灾难。或许抑制癌变,带癌生存才是最正确的做法。营造一个城市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破坏一个城市,只需要几枚炸弹,没有人有权这么做。对人类社会的财富和秩序,我们更应珍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我认识的第一个网友,是一个清瘦且健谈的青年。他一个人在成都生活,工作,也算个蓉漂。他带我见他的朋友,一个走路摇摆着腰肢的高大青年。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一种从容。他们也许并不富裕,游走在社会的边缘,但他们没有抱怨,而是更加热烈的活着。也许,他们将和伟大无关,但他们是值得尊重的。我和他们见过几次面,后来终于失去联系,不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时候我在想,无论是哪一种理想,说起来多么的高尚,它不应带来贫穷,灾难或者是疾病,否则就是值得反思的。有的时候,我们或许太执拗于超我,而忽略了本我。佛教消极的人生观和我是有隔阂的,但我赞许佛教的淡泊和宽容。基督教非常的高级,像一杯浓烈的咖啡,佛教则像一杯清幽的茶。
无论哪一种宗教,都是神的启示。信仰宗教的人有神的抚慰,神会带领我们走向光明。无论以前走过的路多么曲折,神都会张开双臂,抚去我们所有的苦痛。我们要学会容纳,无论现实看起来有多糟。有的时候,我们未必能清楚得看清事物的本质。我们只是肉眼凡胎,我们的眼睛可能是迷茫的。有的人,事可能远比他表面上看起来,要好得多。我们只是不知道其中的误会,迂回和关节。有时候,我常问自己到底是左还是右?我的内心更像一朵粉红色的棉花糖,在不经意的瞬间,它是隐有刃的。
不久之前,莫先生告诉我一个秘密,原来我竟然是伟人的外孙。这让我大吃一惊,虽然我早已猜到自己的红色背景。我希望这种红色的血脉对我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激励。有的时候,我也想发泄自己的愤怒,为这幽深的暗夜里的恐怖。但我总是不断告诉自己,做得好一点,再好一点,为了自己血液中的红色。
有朝一日,我们发现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件精巧的艺术品,所有人都在其中安居乐业,这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快乐。莫先生也总有一天会隐退江湖,而我们将再度出发,找寻自己的期许。这个国家不能在我们手中衰败,即使有暂时的休憩,也是为了再度的崛起。魔未必能战胜神,神也未必能战胜魔,但当我们老去,我们能骄傲的对自己说,自己无愧为人,这不比神魔更重要吗?
我的家乡是成都。但莫先生告诉我,我可能有一个更遥远的故乡,那是哪里?东北,北京,抑或是南京?东北我没去过,以后有机会一定去看看,北京,南京我都待过一段时间。北京是首都,南京是繁华金陵,她们比之川渝,更有另一重的韵味。无论是东北,北京还是南京,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能找到自己的根。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此开卷第一回也。希望自己能坚持写下去,当老的时候,逐篇阅过,能会心一笑,不负韶华也。小的时候,看过一本杂志,叫《画书大王》。里面有一个作者叫颜开,他的作品清新,自然,富有朝气,他是我有明确记忆的唯一一个中国内地漫画家。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带着少年般的朦胧情愫,立足于现实,走出一条向着爱和希望的道路。即使我只是一只小小的蜗牛,但爬着爬着,也能爬上一棵郁葱葱的葡萄藤,在阳光和雨露中自由的徜徉。
2022年9月18日
创建时间:2022/10/46:02
标签:天涯
从10年到19年,我最爱逛的网上站点是天涯论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当时的网络论坛,右有凯迪,左有中华,站在中间的是天涯。天涯在那段时间占据我上网的绝大部分时间,没有之二。天涯像一个哲学家,你能和他聊历史,文化,哲思,天文地理都没有问题。天涯又像一位邻家大姐,说说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她也能和你聊得热乎。天涯的观点是倾向于中立的,他没有左的暴躁,也没有右的妥协,他是一个百家论坛,任何流派,任何理论都可以在上面看到,这也是我喜欢天涯的原因之一。我也曾在天涯上发过不少帖子,现在看来感触良多。天涯上有我网络上的澎湃,至于如何评论,就留给天涯er吧,他们是最有创造力的。
我记得我最爱逛的版块是经济论坛,国际观察,娱乐八卦。现在经济论坛已经被封很久,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现在去逛天涯,仍然是熟悉的感觉,但已没有往日的热烈。天涯在经历辉煌之后,终于回归平淡,那个言论相互碰撞的年代已然过去。那时的天涯,评论,观点,思考,辩论,小道消息,鸡毛蒜皮层出不穷。每次登上天涯就像打开一本生活的百科全书,看尽世间百态,人生炎凉。
有一个玩笑说:天涯er20多岁看情感天地,30多岁看国际观察,40多岁看经济论坛,上了50就混莲蓬鬼话了…天涯有无限的可能性,他能给任何人自由发挥的余地。那时,甚至我连看新闻,都在天涯上看,天涯能在第一时间让我知道又发生了什么,这种时效性甚至超过一般的综合网站。现在的天涯已然归于寂静,像一个步入暮年的老人,但他留给我的情怀还时时浮现于我的脑中。我希望天涯论坛能重焕生机,再度起飞,成为一个网络的传奇。让他带着我的理想和情怀投入火热的生活,成为我们的一个精神家园,我期待着。天涯论坛一定能越办越好,因为我们都需要精神的陪伴和沟通的桥梁。
相信天涯,我在了望。
2022年9月19日
创建时间:2022/10/47:51
标签:同学
莫先生说秋天要告诉我一个大秘密。可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他怎么还不告诉我?这个秘密是什么?难道就是所有人都知道,但所有人都瞒着我的,那个我一无所知的事情?那这个事情到底是什么?我猜不到,我找不到线索,也许我也确实被隔离得太久。难怪所有人都笑我傻,但这个秘密究竟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这么多年我对莫先生的反抗完全是滑稽的,甚至是愚蠢的?我想知道答案,我期待着莫先生的坦诚。
过去的十年,我是在莫先生的利刃和铁锤下熬过来的。最难过的那几年,我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自杀,我不是怕死,我是怕没有死的机会。这十年,莫先生对我看管严密,他知道我想死,但他始终没有给过我机会。这十年我受莫先生的刑,也算是超越极限。我不想太多的回忆这些,就仿佛我成了《红岩》中的烈士。有的时候,我只想表达自己的愤怒,为这幽深的魔境中的恐怖。也许回忆本身就是一种乞怜,在我们以为我们自己有多么苦难的时候,其实我们已比别人得到太多。所有的苦难,在神那里都会变成一种对价,然后在合适的时候,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反馈给受难者。
不久前,我见到星同学,他胖了,也更成熟了。莫先生说他关乎着我的结局,但我和星同学在聚会中并没有太多的交流。他会成为我生命中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莫先生那天说,给我找了一个男朋友。我猜是牙同学,但我怕被莫先生忽悠。牙同学和我同班四年,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中毕业。记得牙同学曾笑着对我说:kevin,你好老实哦,眼中满是喜欢。牙同学是温和的,我喜欢这种温和,但我对牙同学只有情愫,没有贪欲。牙同学很适合托付终身,不是吗?莫先生告诉我牙同学的红色背景,那又怎么样?在我认识牙同学的那四年里,我对这些是一无所知的。
莫先生还告诉我一些关于广同学的事情。广同学也是有红色背景的,他和牙同学一样,根正苗红。但我听到广同学的消息,有些伤感,如果莫先生说的都是真的。记得高中时,广同学和其他几个高中同学来我家补习。中午时,广同学亲自下厨为我们做一顿午饭。厨艺不好评价,真诚是有的。广同学和牙同学一样,都很善良。莫先生还告诉我一些金同学的事,我会有一点同情金同学:不是每个人都是俗世中的弄潮儿,有的人只是被命运推向急流。我们可能只是看不清真相,但有的人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好得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经过莫先生十年的锤炼我已疲惫不堪。留给我的是一个虚脱的身体和衰老的精神。我的心脏,大脑,肝脏,肾脏,口腔,膝盖无一不是伤痕累累。我还健康吗?也许是。但这些外表看不出的积累伤,早已让我的身体不堪重负。记得有一次,吃莫先生给我的饭菜,咸得不得了,于是我喝了很多水,没想到莫先生在水里加了不咸的盐,结果我的两条腿都肿了。类似的事,比比皆是。好在,所有的苦难,在事后看来,都不过是一部编年史。我们需要做得只是望向光明,然后不断的迈动脚步。
2022年9月20日
创建时间:2022/10/49:20
标签:韩国
我曾经在韩国待过1年多的时间,时间不算长,但也是我除成都外待过时间最长的地方。现在回忆起来,印象是深刻的,感触也很多。和中国比,韩国是一个小国,面积还没有四川大,人口也只有5000多万。但就是这么一个半岛小国却创造了汉江奇迹,人均gdp高达3万多美元,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中国曾经是韩国的宗主国,但如今从个人财富角度上来说,只能望其项背。
我在韩国的时候,发现韩国的从业者对人的态度都非常和善。无论是小餐馆的服务员,商店的营业员,航司的空姐,或者是学校的校务,他们的待人接物都彬彬有礼,和蔼可亲,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陌生人的尊重和信任,并不做作。反观我们中国的工作人员,态度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似乎随时都做好对来者的反击准备。我常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是由于贫富差距?我觉得没这么简单。也许正是由于我们曾经受到过太多的伤害,而这种伤害带给我们难以忽视的心理惯性。我们对社会缺乏安全感,我们对旁人有太多的戒备,韩国显然比我们做得更好。
韩国也有贫富差距,社会矛盾,但韩国人对他们的社会是信任的,对自己的同胞是有底气的。这种底气来源于一种社会共同规则的遵守,而不是竞相破坏。也许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正是建立起这么一种社会通则。这个社会通则既明文写在纸上,也真正烙在每个人的心底。我们需要追赶,中国和韩国的差距只能缩小,不能扩大。没有人有权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否则难辞其咎。当我们处于一个安全的,规范的,法治的良性社会中,我们才能最大限度的向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并能公平的得到社会的反馈。那种凌乱的,无规则的社会状态只会给绝大部分社会成员带来伤害。
我们前行的路还有很长很长。韩国并不神秘也没有那么高不可攀。论自然资源,社会禀赋,中国完胜韩国。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以一种平视甚至俯视的角度来看待韩国,因为我们本来强大。
2022年9月21日
创建时间:2022/10/49:54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标签:幸福
记得那年,我乘坐一辆老式的绿皮火车去另外一个城市。那时火车慢,我需要坐一天一夜的硬座,这让我有点难受。走过过道的时候,我发现在火车连接处的地板上挤着好几个人。他们衣衫褴褛,皮肤粗糙,仿若乞丐。他们都是进城务工的民工,可能连坐票都舍不得买,买一张站票就匆匆赶往那个装载着他们梦想的城市。有一次,也是在火车上,我听一个住在四川边远地区的妇女说,他们那里很多人一年的主食仅仅是土豆。她是送她女儿去外地上学的,女孩眨巴着眼睛,好奇的注视着这个她可能从未来过的陌生新世界。
有时候我在想,到底什么是幸福?是,这么多年,我一直过在一种:举目皆是敌,无处不藏雷的生活中。但我虽没有大富大贵的豪奢,也算是衣食无忧。我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当我们以为生活对我们不公,其实生活已经给予我们很多,只是我们后知后觉。有时候我会想起在精神病院里的我的那些病友,他们可能是真正的精神病患者,他们目光呆滞,动作刻板,关在医院里,难以见到阳光。而我不是还可以在一个冬日暖阳的下午,去公园的长椅上小憩半日。幸福可能只是一种感觉,她不在于飞黄腾达,风头无两。她可能就藏在和谐的阳光里,公园里的长椅上,公寓楼下盛开的桂花树中。
我房间的窗外正长着一颗桂花树,到八月桂花香的时候,沁人的桂花香味会渗透到我刚打扫过的房间里来,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幸福?我们还要奢求什么?刚才抹窗户时,一只小蜘蛛逃命似的逃离我的房间。我有这么可怕吗?是否生而为人就拥有对其他生命杀伐决断的权力?或者我们本是平等的,我不会伤害你,你也不要伤害我,好吗?
我不喜欢一花独秀,我喜欢花满园。我不喜欢那种虚荣的个人优越感,我要的是大家都好。记得刚从精神病院出院时,我在路边的豆花摊上买一碗豆花,四川的豆花分咸的和甜的,我买了一碗甜豆花。真甜啦,润到了心里。这样的滋味我至今难以忘怀,也许这就是我对生活一点小小的理想吧。
2022年9月22日
创建时间:2022/10/413:56
标签:青年路
我小时候,住在成都有名的青年路,那里紧挨春熙路,是有名的商业街。80年代的时候,青年路是成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临街热闹的店铺,街上搭的简易摊位,忙碌的个体户,一天到晚拥挤的人流。青年路上诞生了成都第一个百万富翁,称为某百万,一时风光无两。我记得小时候,青年路上经常会挤得水泄不通,似乎全成都的年轻人都会到这里来逛街购物,稍微兴隆一点的店铺,常常人满为患。我就是在青年路上长大的,一直到小学三年级才另搬他处,不过每天中午放学仍旧会到青年路上来吃午饭。我入读的小学,只和青年路隔一条街。
白天的繁华不用说,一到晚上青年路就开起夜市。从青年路到荔枝巷,一直到春熙路,全是夜市摊位,家家灯火辉煌,恍如白昼。卖衣服的,卖鞋的,卖小百货的,卖吃食的,乌泱泱几条街。一直到晚上9点过,街上才会慢慢恢复平静。这就是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成都的商业盛景。整个经济氛围是活跃的,生机盎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如今,成都的夜市早已取消,但我觉得其实可以划出专门的一块区域来举办早市,夜市。这样既能促进消费,又能为城市增加人气。管理城市不能一味的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适当的保留一部分传统商业形态,才是更亲民,便民,友民的做法。以前成都提出要创建国际大都市,世界田园城市,枢纽城市,我觉得不如争做市民最幸福城市。没有每个城市参与者会心的幸福感,所有的宏大图景都是舍本逐末。只有每个城市参与者都享受到城市的红利和便利,才会有为这个城市加倍努力的动能。至于恢复早夜市带来的各种问题,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懒政,怠政。
现在的春熙路商圈依旧繁华,但比我小时候的记忆,似乎少了些地气。城市总会在光鲜和世俗之间做出平衡,然后达成一种尽可能妥当的和谐。青年路我已久不曾去,什么时候再能回溯记忆,望向乡里。我喜欢青年路,他是我童年的一部分。我也希望成都越来越好,抚慰我浓浓的乡愁。
2022年9月23日
创建时间:2022/10/420:19
标签:金庸群侠传
今天秋分,正好下雨,从早上起床一直下到现在。秋霖脉脉,一场秋雨一场凉,天气要一天天冷下去了。到黄昏,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这里没有梧桐,只有窗前的一颗桂花树,在风雨中摇曳着。小时候,最喜欢在这个时节,写完作业,打开收音机听广播。正是万家灯火,华灯初上之时,避开人世的喧嚣,在朦胧的音乐和柔美的嗓音中,听世间百态,上下沉浮,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惬意。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这种有点凄凉的独处未必不是一种心灵的休憩,孤独是我的常态。窗外秋雨淅沥,我在橘黄色的灯光下,写着自己的心情。
我记得我买过的第一款网游叫作《万王之王》。第一次买回来发现游戏赠送的点卡账号被盗,于是又拿去换了一盒。不过那时网速很慢,网游并不顺畅。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电脑游戏是《金庸群侠传》。金庸先生的是有江湖的,这种江湖其实很贴近我们现实社会,反而更多写实的是虚幻的。
《金庸群侠传》我至少通关过三次。主角为一个从现代偶然回到古代的年轻人,他必须集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部才能返回到他自己的世界。游戏里面机关重重,没有攻略的话通关很难。记得要得到智慧果,才能在南北两个说书人那里获得一些晦涩的情报,而有的时候这个情报根本是错的。集齐十四本后,就可到最后一关。这个时候,如果你的善恶值在50以上,会有邪派十大高手来阻击你;如果低于50,会有正派十大高手来和你终极一战。一般认为,打正派高手比打邪派高手更难通关。剧情中,到黑龙潭去找瑛姑要通过一个隐形的迷宫,我在这里卡了好久,那种能望见瑛姑却说不上话的焦躁让我记忆犹新。打败十大高手后,主角就回到现代,才恍然发现原来是自己的一场梦。
雨还在下,而我笔意已尽,今天就到这里吧,希望明天天高云淡,万物顺遂。
2022年9月24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创建时间:2022/10/420:51
标签:对莫先生的评价
莫先生要我用护肤品。这么多年,我被莫先生的刑整得够呛。这些刑让我衰老憔悴,不堪重负,但莫先生却要我用护肤品。莫先生告诉我,护肤品对我是一场灾难,但我必须用,因为这是莫先生早就制定好的计划。至于为什么?我不太了解,莫先生的计划总是深奥而晦涩。有的时候,我在想到底是莫先生和他的徒子徒孙可怕,还是外面的那些自由人更可怕?对莫先生和他的徒子徒孙,我只有一句评价:非同凡响。莫先生和他的门徒们并不是通常意义上讲的坏人,他们是有规矩,有度的。而有的时候我可能更害怕那些没规矩的人。这个问题常常困扰我: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莫先生?他到底是规则的制订者还是破坏者?或者我们要站在更高的一个层面去理解莫先生:他活在世俗中,但更超脱其外。他的追求,普通人想象不到也难以效仿,他是站在比尘世中人更高的空间来谋划尘世的。莫先生不是普通人可以随便揣测的。
这么多年,莫先生对我态度暧昧,他似乎既想报复我,又想塑造我。他似乎想把我塑造成一个图腾似的人物,然后呼啸历史。然而我终归也只是莫先生牢牢抓在手中的一个工具。这种命运我无法摆脱,既然莫先生如此强大。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我直接或者间接和莫先生打过无数次交道,可以说我是在莫先生的严密掌控和设计中慢慢长大的。然而我还不太了解他,或许是因为我终究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我自己的命运,我自己几乎无法掌握,而是取决于各方的博弈,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好了,说点高兴的吧,我希望能在我老得走不动之前,走遍中国。到祖国的江河湖海,山川草原中去,让我的足迹留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这是我的一个愿望,希望能真的实现。纵使我一无所有,我也可以丰满人生。这个不算太简单的愿望能够实现吗?我期待着。
一个人吃饭,走路,旅行,到处走走停停。我想做一片自由飘零的树叶,让风带着我走遍天涯。
2022年9月25日
创建时间:2022/10/421:25
标签:幸福感
上午,出门在家附近闲逛一圈。今天有点阳光,暖暖的照在脸上,有一种朦胧的舒适。就在我家附近有一处高档住宅,现在已经完工,静静的耸立在街边。这里的住宅一套至少要500万元以上,和街附近的低矮旧房遥遥相望。街上走过的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一骑绝尘的外卖小哥和类似我一样的普通居民。不知道每个人看见这些宏伟大厦会作何感想,或者也会心底踟蹰,暗暗羡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我常想到底幸福感来自于哪里?这些外在的物质财富真的能给人带来幸福吗?或者财富的主人也有难以倾诉的苦恼?10多20岁时,我也曾梦想过有一天能锦服华美,宝马香车,但现在我更在意的是内心的满足和安宁。幸福感来自于哪里?她来自于人的内心。下午5点钟,日暮沉沉时飘过的饭菜香;走在路上邂逅一个熟识或者陌生的人,相互一个浅浅的微笑;穿过一条斑驳的小巷,传来一段神秘悦耳且舒缓的乐曲,刚想听清楚,转瞬已找不到头绪。这些不都是幸福感吗?或许对有些人来说,这样的幸福感来得太廉价,但我们不正是靠着这一个个的小幸福来治愈我们早已伤痕累累的内心吗?我们已疲惫不堪,我们不需要匕首和铠甲,我们要的是初春时的小雨淅沥和雨后的那一抹霞光满天。我们都曾看见过晚霞彩虹,无论你承认不承认。
话说回来,任何的精神上的追求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城市中不起眼的破旧公寓可能就是农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堂。我们不能贫穷,这个国家不能贫穷,贫穷不是我们所追寻的目标,哪怕它有某种特别的诱惑力。我们不羡慕物质的充裕但也不去诋毁,我们心平气和的享受生活的给予。放下执迷,我们能更加愉悦;摆脱愚昧,我们更加聪颖。只要不断的追寻,谁又敢说谁会沦为不幸,毕竟,我们都曾那么努力。
明天又是星期一了,又一个新的开始。
2022年9月26日
创建时间:2022/10/54:20
标签:宗教
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我的体重成功减轻5公斤。毕竟,我本不是大体重的人,减重5公斤并不容易。从明天开始要从减体重变为稳体重了,希望我能长久保持这个状态:体态轻盈,不再臃肿。莫先生鼓励我吃素信佛,关于吃素信佛这件事,我本不排斥。吃素,我能够接受,动物的肉体就让它安然吧。我管不了别人的嘴,但能管自己的。就只是有点担心长久吃素,营养能不能保证,看来以后要多关注这方面。至于信佛,似乎也能够接受。我好像还算是有点佛缘的人,至于有没有慧根,但看天意。10年前,我曾在大慈寺做过一段时间的义工,现在想来还记忆犹新。佛寺能给我清净的感觉,而吃素能让我内心安详。后来,文殊院我也是常去的,只是每次去就只是到处逛逛,看虔诚的善男信女礼佛随喜,这让我感到他们都是有信仰的。我不太喜欢去跪拜神佛,我只是静静的去感受宗教的召唤和启示,我是孤独且寂寞的。
在韩国的时候,每个星期天我都会去学校附近的教会:一是为练习口语听力,二是可以扩大朋友圈。教会里也有一部分中国人,大多是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在那里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些学习生活上的事。教会在礼拜结束后,会安排几个韩国人教我们韩语,虽然形式大于内容,但诚意是有的。中午还会提供一份免费午餐,但我想单单是为了免费午餐来教会的人是没有的。有一次,在教会门口,保安不让我进去,他说中国人不能进去。这种公然的歧视虽然少见,但我曾感受过。基督教很高级,只是多少有点洋气,而佛教似乎更适合中国人。文殊院的斋饭我去吃过几次,感觉还好,是符合我胃口的。以后多自己做饭吧,想吃什么,自己选择,虽然没有肉类,但一样可以抚慰五脏庙。
今天最开心的是我的体重降了下来,看来,不懈的坚持总会有回报的,我们都曾这么经历过。下午的时候,去家乐福的快鱼专卖店,买长袖外衣和长裤。我不是一个喜欢买衣服的人,现在我的衣柜里的衣服有几件还是读大学时买的,离现在20多年了。但这些衣服并没有破烂,成色还好,我舍不得扔掉。回家后,莫先生又开始对我洗脑,他给我讲了一个离奇遥远的故事,这个故事涉及到我的来历。但这个故事太过离奇,令人难以置信。末了,莫先生告诉我他讲的这些未必全是事实,但也未必全是假话,这让我茫然。我的大脑的脑洞远没有莫先生那么大,他的故事只能让我寂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