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流言对于东宫来说实在不利。
王太傅打算等到第二天退了朝要提醒提醒楚庭川。
可谁知道,楚庭川干了一件大事。
他第二天在那个御史第二次递奏折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将那个御史骂了个狗血淋头!
御史刚刚才出列说朱元‘不是大家之风’‘失于风范’‘挑起事端’,楚庭川便站出来大声斥责那个御史:胡说八道,沽名钓誉!
楚庭川向来温和无害,在朝中从来没有露过锋芒。
唯有到了此刻,大家才似乎意识到,这位皇子,也是曾在浙江平过乱的。
那个御史被骂的面红耳赤,却坚持道:文死谏,武死战,臣等御史,风闻奏事,乃是本分,不知殿下何故出言不逊?!
是的,文官们也是有风骨的。
哪怕骂人的是太子,在这朝堂之上,你也得把话给我说清楚了,否则御史们就敢撞死给你看。
楚庭川面色冷然,拂袖冷笑:风闻奏事,不知道你风闻的是什么?齐焕吉弑父之事,父皇已经交由刑部亲审,到如今刑部即将结案,文书证据一应俱全,无可质疑之处!连齐驸马家中人也未曾提过一句此事起源于太子妃,你一个外臣,又是如何知晓?!难道你刺探宫闱?窥视皇室?!
这个帽子盖得太狠了,那个御史一时结巴:殿下……臣是坊间听闻,人人都知道太子妃和永昌长公主生了龃龉……
楚庭川冷笑不已:跟太子妃生出龃龉的人是永昌长公主,又不见永昌长公主去杀人?!要是这么说,你家中往后最好是不要再跟亲戚朋友有往来,否则这世上相处之人,不管亲人朋友,哪里会没有口舌?或是按照你这么说,刑部大牢里的那些杀人犯,多有杀人之前跟人有口舌的,难不成就因为他们吵了架,所以便可行凶杀人,枉顾国法?!
太子口齿锋利如斯!
那个御史被斥责得一时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话,楚庭川便不屑看他一眼:什么文死谏,武死战?朝中文臣言官若都跟你这样听风就是雨,毫无分辨是非黑白之能力,那朝廷可就危险了!你说什么文臣本分,分明就是意图以此出名,满足你小人之心罢了!
御史终于承受不住,两眼一翻被楚庭川骂的晕了过去。
第1048章 出名
向来温和无害的太子殿下一朝名动京城,竟然是因为骂人。
神人,真是神人啊!
能跟御史对骂还丝毫不落下风,把御史给骂晕了的,满打满算的,京城也就只剩下楚庭川一个了。
难得的是,嘉平帝只是轻描淡写的斥责了太子几句,说他太年轻,太刚直了,罚了他三个月的俸禄。
可是这又值得什么?
相比较起来,那个御史一辈子的前程可就毁的差不多了。
可见圣心是在何处。
王太傅回了家还在说,楚庭川向来稳重,受此影响,必然是因为家中那个悍妻。
一副很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倒是王老夫人深深觉得解气,见王太傅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便知道丈夫是始终介怀东宫未曾接受他们王家的示好,接受王家女的缘故,可在王老夫人看来,看楚庭川这维护妻子的劲头,倒是幸好没把女孩子送进去。
家族若是真的需要女孩子来增光添彩,那这个家族,迟早有完的那一天。
也因此,王老夫人毫不迟疑的哼了一声,这回没再任由王太傅的酸水往外冒,径直道:老太爷说话也太亏心了!若是真的被那御史污蔑得逞,那太子妃的名声如何办?!太子妃的名声差了,难不成太子这个做丈夫的就能独善其身?!未必罢?这件事,太子如此处置真是有情有义,有什么不好的?
是啊,有什么不好的?
王太傅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有些讪讪的,半响才给自己找台阶下:我也只是想着,殿下其实太过纵容太子妃了,这总不好。
有什么不好的?
王老夫人意味深长的道:东宫和睦,上下一心,早点生出太孙来,有什么不好?
王太傅一怔。
他觉得楚庭川娶的这个妻子实在不是什么好选择,所以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一点,现在被王老夫人这么一说,他才回过味来。
是啊,作为太子,首要的一点是先生下孩子来。
不管怎么说,如果楚庭川其他都好,但是生不出儿子的话,那可是要糟糕的。
他不再说这些了,只是问王老夫人:东宫问了生辰以后,没有别的动静了吗?
没有了。王老夫人摇头,见王太傅似乎还有事,便问他是怎么了,王太傅挑了挑眉,跟王老夫人说:恐怕殿下要当差了。
当差?
王老夫人有些不解:殿下不是一直都在当差吗?
是吗?
王太傅恨铁不成钢看了妻子一眼,但是转念一想妻子当然不知道外头的事,便摇头:那怎么能一样,从前殿下是皇子的时候,也只是领几桩不固定的差事,并没有固定在哪个衙门当差的。
王老夫人恍然大悟,又有些好奇:那殿下此时会去哪里当差?
御史台是不要想的,管御史,那就是管住了天下言路啊。
吏部那是管官员升降,这也有些暧昧,未必能成。
户部是管钱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