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
三里屯。
《赤壁(下)》在新建成的三通影院首映。
这座刚刚落成的影院,有着极强的视觉吸引力。
建筑外观,仿明朝古风,古朴、浑厚,又结合了现代设计,充满几何对称之美,简洁大气。
朱红色外墙上有一面巨大裸眼3D大屏幕,没有三通娱乐标志,只有一面印有三通Logo红旗悬挂在一角。
巨大3D屏幕,汉白玉地板,天花板嵌入式顶灯,随处可见三通娱乐出品的电影海报,共同构筑了这家三通影院旗舰店。
是三通娱乐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影院。
王忠军和一个长相奇怪的人边走边聊:我感觉不像电影院。
马晕点头:应该是借鉴了米国苹果手机零售店风格,选择繁华的商业区,简约时尚统一的装潢。
像苹果在纽约的最大旗舰店,入口处采用了玻璃立方体结构,每一面由18块玻璃组成,柜台布局,卖的电脑、手机,就像是供桌上的圣品。
王忠军一乐:沈三通是把电影包装成圣物了,把自己捧成神了?
马晕欣赏道:他把自己打造成了个人IP。
正聊着,沈三通走了过来。
王忠军快走几步伸手:恭喜新片大卖。
沈三通和王忠军、马晕握手寒暄道:王总,马总,欢迎,一会一起看电影。
马晕与王忠军老交情。
早年在BJ一起做黄页,可谓相识于微时。
马晕也是华夷上市的推手之一,华夷的大股东,最新一轮的股权变动,沈三通在华夷只剩下五个点,马晕还有十个点。
沈三通对马晕印象,很能说,很自信,很有煽动性。
最近一年阿狸不好过,全球金融危机来袭,阿里巴巴股价暴跌,只剩下十分之一不到,而且公司现金流也有问题。
不过沈三通丝毫不小看马晕,亏的是投资人的,不影响马晕赚钱。
不出意外今年还会大笔分红,再过几年,阿狸还会退市。
按照马晕给员工的公开信说法:上市的时候只融了17亿美金,但私有化要花出去20多亿美金,看起来是个赔本的生意,有人建议用低一点的价格买回股票。
这也就听听,马晕性格,一个是喜欢夸大功劳,另一个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上市肯定赚的,几年里,美元和人民币汇率有汇率差,从股市募的钱,比银行用钱利率低。
而且上市才能流通,引入股民接盘,实现从估值到变现的一跃。
马晕可惜道:你完全没必要紧抓住电影不放,做泛娱乐也好过做电影。
电影有什么前途,真正有前途的是你自己的形象,互联网又比泛娱乐还要好赚。
马晕觉得沈三通暴殄天物:你搞出了裸眼3D这样的技术,可以对标虚拟现实,你都做到技术落地了。
比米国领先的技术,再结合你手中的社交媒体洞天微博,走好了,就是第二个企鹅,千亿市值。
就算不好,这个概念,也比做电影赚钱,你上市估值才多少,一百五十亿吧,根本不符合你公司潜力。
你路子错了,不够国际化,引入国际投资,筹备港股或者美股上市,你就是百亿富翁,我也比不上你。
马晕使劲画饼,王忠军听的连连点头:马总生意做的很大,认识很多人。
沈三通要是推迟,华夷就能拿到娱乐第一股概念。
沈三通摇头,拒绝了马晕的提议:上市流程都走完了,已经做好了发行准备,我只想专注于做电影。
马晕的提议,沈三通也有些心动,互联网估值确实高。
不过只是心动了一下,还是坚持做电影。
现在马晕还不是后世的那样,但本身路子已经定了,只是接触圈层没那么高,心也没以后大。
沈三通有前后眼,和他不是一路人。
金融危机吃了一口,沈三通可不会认为自己是股神,金融、股权操作,只算小学生。
没有国会山背景,国内也没背景,就只能紧跟产业发展。
也就是东大的发展逻辑。
往互联网发展,想要高估值,就要往米国逻辑靠拢,就要遵从米国叙事。
当下就会失去主动,三通娱乐整体上市本身就是为了掌握主动,如果走互联网路线,主动权立刻让出,马晕就能拿捏他。
马晕又不是善人,用他的渠道和人脉绝对要付出代价。
金钱只是一方面,还有各种人情。
而且三通娱乐筹备阶段的各个参与方也要得罪,交的过路费白花了,支持他的人也会离去。
当然,主要是道不同,不是一路人。
三通娱乐发展模式是经营获利,再扩大生产,不是米国那套。
马晕恨铁不成钢:你不会做生意啊,你那个形象,换了我,绝对给干出几千亿的市值,你电影才有多少,你损失多大?
沈三通摇头:多谢马总好意,我不懂金融操作。
马晕心道你骗谁呢,谁不知道去年在美股赚了很大一笔,说不懂金融?
我懂,我团队也可以帮你。
沈三通:算了,我只想做电影,好好做电影,这也是我三通娱乐能顺利上市的原因。
马晕:不影响你做电影。
肯定会影响,做电影,我能占据主动,手握大部分股权,公司是我说了算,做别的,肯定不行。沈三通喝了杯茶走人:我还要彩排首映仪式,马总要是看好我的公司,上市的时候可以买入。
王忠军见沈三通不为所动,半喜半忧。
娱乐第一股拿不到了,但可以跟在三通娱乐后面做第二股。
反正三通娱乐整体打包上市,从创业板改为了深股主板,如此一来,和华夷在创业板上没有竞争关系。
去年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世界范围内的融资体系均进入停滞状态,创业版也随之搁置。
最新消息,这个月月底创业板会开闸,华夷兄弟可以再次提交上市申请。
三通娱乐上市难度比华夷低得多,企业营收远比华夷强,合规性也更高。
每年光是沈三通电影,就是一笔巨额收益,游戏和音乐平台也实现了盈利。
三通娱乐如果能走通一条路,成功IPO,华夷上市之路也更简单。
又回到了王忠军这几年的舒适区。
沈三通探索边界,他后面吃好处。
而且未来华夷和三通娱乐没有竞争关系。
三通娱乐IPO发行材料主打的是电影,电影是第一业务,游戏只是第二,至于社交媒体更是营销宣传渠道。
沈三通这个人,王忠军也算了解。
不是说一套做一套,按照招股书所说的发展,和华夷没有冲突。
王忠军上市后,打算往互联网发展,逐步去娱乐去电影化。
原因就和马晕说的一样,做电影才赚多少钱。
而且谁能保证电影赚钱?
也许只有沈三通。
冯晓刚不靠谱,不纯粹了,老是想玩艺术。
金融危机,互联网是陷入了低谷,但总会走出来,一旦米国那边热起来,国内也会跟着热。
王忠军只想赚钱。
拿出一个概念,给出预期,支撑股价,方便他减持套现,什么业务并不重要。
傍晚。
首映礼开始。
这一次不只是《赤壁(
下)》首映礼,也是三通旗舰影院的开业典礼。
嘉宾走红毯。
沈三通一身休闲装,和一般认知的导演不同,他的形象年轻又充满活力。
他要把电影打造成一种的生活方式。
主持人谢南问新电影上映的感想。
沈三通在朱红色的影院下,言谈举止,颇有些有些大祭司的味道。
假设一个拥有1.0视力水平的人作为观众,在距离为25-30厘米的时候观看一块4寸大小的屏幕,这时候视网膜在不看到像素点的可以观测到的像素极限应是300ppi。
但如果距离半米外看一块1366×768的普通笔记本电脑屏幕,即使不是我之前提过的视网膜级别的屏幕,人眼也一样无法分辨出像素点,但是两者的画面感跟色彩还原度真就是一样的吗?
当然不一样,所以中国巨幕其实归根结底只是一个标准,中国巨幕3D就是在确保这些标准的情况下增加3D效果,普通的IMAX或者巨幕,就是在正常情况下符合这些标准。
三里屯三通影院有一座超级巨幕,我们首映场观众稍后能看到的,22米宽16米高的巨幕,这是绝大多数的影院做不到的。
外场观众欢呼。
听不懂,但不影响欢呼。
沈三通如今在一些观众眼里,就是神,电影之神。
明星嘉宾也是一眼纯真,他们也听不懂。
谢南同样不懂,遵循常识接话:16米高,那就是五层楼?
沈三通点头:是的,必须专门修建。一般不会有这样影厅,绝大部分影院在商场里面,占面积太大了。
想要打造这种巨幕很难,就是不计成本的让那些主流影院重新改建也都非常困难。
所以我们重新选址,专为这种巨幕打造影院。
我们工程师团队和我沟通过,可以通过技术上的改动,造出11米宽8米高的屏幕,足够大了,但是我要求必须要最佳效果。
现场又是一阵欢呼,听不懂,但是大家都欢呼了,也就欢呼了。
谢南问:全世界都在推动院线改革,这方面我们是走到了世界前列?
沈三通纠正:世界第一!裸眼3D和超级巨幕,我们三通娱乐都是世界第一!
谢南听傻了,场外叫声震耳欲聋,沈三通别的不说,言语的感染力太强。
沈三通理直气壮的装逼,身份是自己给的。
他说的这些,有些是说谎
。
比如视网膜屏幕完全是营销话术。
应该是明年iPhone4发布会,营销大师乔帮主提出的概念。
沈三通先拿来用了。
包括三通影院的建造,同样带着一股宗教场所的味道,这也是跟苹果学的。
谢南道:我们开启最后的特别仪式。
沈三通号召外场观众:我们大家一起倒计时。
随着321,影院外墙的3D点亮、
相比于三通大厦那块,这一块小了许多,不过却是三块屏幕做成的,几乎一体。
《赤壁(下)》楼船燃烧的场面,在大荧幕中再现。
引爆全场。
外场环节结束。
沈三通没搞花里胡哨的,进入内场环节就是放电影。
首映采用的是中国巨幕3D版本。
当22宽16米高的超大屏幕,电影画面立体呈现在首映观众面前。
所有人难言震撼。
震惊!
十分震惊!
第2/2页)
实在是太震撼了!
电影高潮部分,巨大的楼船锁在一块无法脱离,在冲天火海中燃烧。
火焰似真似幻。
前进到曹军水上船阵约1公里的时候,黄盖军把几十艘火船同时点着,借着猛烈的东南风,火船一头扎进了曹军战船群里。
一时间,江面上风火蔓延、烈焰张天。
曹军连在一起的战船纷纷燃烧起来,水军四散逃命。
岸上有的营寨也连着起了火,军营到处是大火,四面都是溃军,曹军彻底乱了。
曹操见大势已去,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
干脆带着主要将领和精锐骑兵逃跑了。
在逃跑前,曹操下令把没烧的船也烧了,军营也烧了。
赤壁隔江的北岸,大火更加疯狂地燃烧。
乱军中淹死、烧死的曹兵不计其数。
观众几乎窒息,触手可及的画面,一片火海,现场观众身临其境。
似乎身处这场赤壁大战之中。
除了震惊已经说不出话!
一些人想到了多年前的画面,当年看《泰坦尼克号》时被大船所震撼,大船竖起的场景,震撼了无数人。
现在,同样的震撼,出现在了一部国产电影之中。
看到自己的历史,用这种让人无比震撼的视角呈现出来,一些观众激动到泪流。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更有人想起四年前沈三通在《鲈鱼有约》,用玩笑说出的话:我捏死他的电影,和捏死一只蚂蚁没什么难度。
这是对吴语森的放话。
沈三通做到了!
狂言成为事实。
不仅是票房的胜利,这样的画面,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到了电影尾声。
关于电影结尾,沈三通考虑很多,主要是顺序问题。
电影结尾是三阵营战后结算。
一个是蜀汉阵营。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局势。
虽然我方在赤壁大战中表现得并不出彩,但却是最好结果。
可以闷声发大财。
不出彩能带来两个好处。
一是我方手下没有出现骄兵悍将。
诸葛亮精确预言,日后,蜀汉和东吴将从合作走向竞争。
而和我方竞争,以及谋夺荆州,进攻西川等重大决策上,周瑜会自行其是,造成东吴上下意见不一,五心不定。
所以,看似东吴赢得最大,但长期来看会输得干干净净。
第二点,东吴成功转移了曹操的关注方向。
赤壁大战前。
曹操的计划是打败我方,威慑孙权,统一江南。
赤壁大战后,曹操定然会转变方向,认为统一的主要障碍不是我方,而是孙权。
诸葛亮做出判断,接下来是我方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利用曹孙交战的机会,先后夺取了荆州、西川和汉中。
沈三通给武侯安排了超级高光戏份。
历史上可能没有,但是他这部《赤壁》重点高光塑造蜀汉团队。
采用了《亮剑》原著一样的手法,马后炮塑造人物。
《亮剑》原著里,为了塑造田墨轩作为知识分子的前瞻性,因为已知东大和老苏闹翻,所以让田墨轩判定老苏不可靠,要和老米合作。
可笑可笑。
主要是田墨轩这个角色可笑,经不起推敲。
铮铮铁骨的文人,安然无恙的活到了解放。
螨清,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鬼子,罕见走狗,刮民党反动派,还乡团,一波又一波,也不知道怎么活下来了。
就他那个态度,没有怕过谁,更不会怕土共的手枪。
螨清,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鬼子,罕见走狗,刮民党反动派,还乡团,竟然都放过了他。
可能吗?
沈三通用马后炮
手法刻画武侯,看起来不别扭。
因为武侯的形象太好。
把历史结果,让武侯说出来。
历史上东吴在赤壁战后几乎一事无成,战果没有得到最大化。
刘备集团就没有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渐渐的,赤壁大战的战果大多落入刘备手中。
孙权也是无可奈何。
而曹操多次南征东吴,给东吴造成很大压力,使得东吴无暇顾及其他。
东吴胜利结算场景。
东吴胜利之后,周瑜威望大增。
而孙权作为少主难免产生猜忌之心,阵营内部出现了问题。
空前的大胜会下埋藏巨大的危机,东吴就因为大胜出现一批威名赫赫的战将,周瑜、程普、黄盖,特别是周瑜。
下属威名过盛,造成集团意见分歧。
曹魏是失败结算。
曹操的下场,没有什么关羽义释曹操,曹操狼狈逃走。
史书记载有问题,因为地泥泞,曹操让人铺在地上,骑兵踏过去,文人不懂打仗。
不过沈三通采用了这版结尾。
三个阵营,蜀汉阵营胜利没有那么大,但是一片团结欣欣向荣。
孙吴阵营胜利大,但是内部开始失和。
曹操最惨,统一大好机会失去。
胜利能解决一切问题。
他如果赢了,拿下东吴顺势可以登基。
但是他输了,反对他的力量就会增长,战败的曹操只有仓皇逃命。
三个阵营结局,是三种不同情绪。
如果是蜀汉在前,东吴在中,曹魏阵营结局在后。
情绪从高往下走,越走越低。
而如果是东吴在前,曹操阵营在中,而蜀汉在后。
情绪是先平滑往下,再断崖式往下,再来一个急速拉升。
而曹魏阵营在前,东吴在中,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谷,慢慢的往上走,到了蜀汉武侯高光到了顶点。
不同的顺序排列,给出的观影体验也有不同。
文青的选择,可以越来越往下,以曹魏结尾。
沈三通选择对观众最友好的结尾顺序。
曹魏在前,东吴在后,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往上走,到了蜀汉达到顶点。
沈三通这版《赤壁》,蜀汉是闪光点。
曹魏有米国的影子,好大喜功。
蜀汉闷声发大财很契合东大一个时期的发展基调。
甚至赤壁之战,
有点像911,一下子把米国注意力转移了。
天下大势就是这样,祸福相依,得失难计。
盛名伟业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唯有藏拙守志才是不败之道。
吴语森《赤壁》的闪光点,在孙吴。
可能是不小心,也可能是故意,他偏向于孙吴。
电影在武侯指点江山下结束。
周洁爆发力确实强,大段大段的念白,很有感染力。
当然,没有完全结束。
还有彩蛋。
镜头往上走,鹰飞过,而后往下。
出现了一面唐的旗帜。
又出现了一面秦的旗帜。
一个骑马的身影出现。
镜头给到正面,是沈三通的客串。
手下高呼:秦王。
有唐又有秦,观众自然知道秦王是指。
而熟悉历史的观众,甚至可以猜到这是哪场战争。
李世民约束手下:勿惊扰百姓。
镜头一切。
确定虎牢关之战方略的时候,有谋士用赤壁之战作比喻。
如今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距离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四百多年过去。
浩浩中华,经历了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三国时期。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进入晋朝时期。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317年西晋灭亡,同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进入十六国,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588年隋灭陈之战。
至此,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中央政权之下。
不过统一之后三十年后,半个甲子,隋朝就灭亡了。
于是,天下又来到了一个分界点。
重演三国,还是归于一统,就在李世民兵锋之下。
李世民生发无数感叹:近七甲子。
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丧失大一统的大好机会。
尤其是以战争手段的高合法性大一统,导致四百年来,天下无法长治久安。
唯有强力的武力统一,唯有军事的胜利,才能奠定日后的长治久安。
李世民感召天命落于身上,也誓言不做曹操。
竭尽全力。
所以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
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战败被俘。
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
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军功显赫。
昭陵六骏,皆是神驹不寿。
邙山之战灭王世充,飒露紫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洺水之战灭刘黑闼,拳毛騧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灭窦建德,什伐赤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定鼎天下,青骓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战马如此,那战马上的人呢?
这便是天策上将,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的皇帝,可汗的可汗,天可汗!
唐朝真正的开国皇帝李世民!
镜头又是一转。
第二个彩蛋。
画外音,一个声音响起,对于历史来说,千年也只是弹指一挥间。
唐国强老师的客串,似乎在讲三国历史,声音平淡,并不刻意:大一统,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追求,任何人也无法阻挡,任何势力也无法阻挡。
画面拉伸,原来是在武侯祠之中。
跟着一男一女两小儿,似乎是孙儿一辈。
就听04后男孩说:谁敢阻止我们,我们就给谁扔核弹。
唐国强立刻就有些绷不住。
影院里的观众,也不由哈哈大笑。
没人当回事,童言无忌。
最后镜头再次对准了天空,天空依然是天空。
在现在,在三国,也在唐朝。
百年,千年,华夏依然是华夏,没有变过。
两个彩蛋结束,电影完。第2/2页)
实在是太震撼了!
电影高潮部分,巨大的楼船锁在一块无法脱离,在冲天火海中燃烧。
火焰似真似幻。
前进到曹军水上船阵约1公里的时候,黄盖军把几十艘火船同时点着,借着猛烈的东南风,火船一头扎进了曹军战船群里。
一时间,江面上风火蔓延、烈焰张天。
曹军连在一起的战船纷纷燃烧起来,水
军四散逃命。
岸上有的营寨也连着起了火,军营到处是大火,四面都是溃军,曹军彻底乱了。
曹操见大势已去,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
干脆带着主要将领和精锐骑兵逃跑了。
在逃跑前,曹操下令把没烧的船也烧了,军营也烧了。
赤壁隔江的北岸,大火更加疯狂地燃烧。
乱军中淹死、烧死的曹兵不计其数。
观众几乎窒息,触手可及的画面,一片火海,现场观众身临其境。
似乎身处这场赤壁大战之中。
除了震惊已经说不出话!
一些人想到了多年前的画面,当年看《泰坦尼克号》时被大船所震撼,大船竖起的场景,震撼了无数人。
现在,同样的震撼,出现在了一部国产电影之中。
看到自己的历史,用这种让人无比震撼的视角呈现出来,一些观众激动到泪流。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更有人想起四年前沈三通在《鲈鱼有约》,用玩笑说出的话:我捏死他的电影,和捏死一只蚂蚁没什么难度。
这是对吴语森的放话。
沈三通做到了!
狂言成为事实。
不仅是票房的胜利,这样的画面,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到了电影尾声。
关于电影结尾,沈三通考虑很多,主要是顺序问题。
电影结尾是三阵营战后结算。
一个是蜀汉阵营。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局势。
虽然我方在赤壁大战中表现得并不出彩,但却是最好结果。
可以闷声发大财。
不出彩能带来两个好处。
一是我方手下没有出现骄兵悍将。
诸葛亮精确预言,日后,蜀汉和东吴将从合作走向竞争。
而和我方竞争,以及谋夺荆州,进攻西川等重大决策上,周瑜会自行其是,造成东吴上下意见不一,五心不定。
所以,看似东吴赢得最大,但长期来看会输得干干净净。
第二点,东吴成功转移了曹操的关注方向。
赤壁大战前。
曹操的计划是打败我方,威慑孙权,统一江南。
赤壁大战后,曹操定然会转变方向,认为统一的主要障碍不是我方,而是孙权。
诸葛亮做出判断,接下来是我方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利用曹孙交战的机会,先后夺取了荆州、西川和
汉中。
沈三通给武侯安排了超级高光戏份。
历史上可能没有,但是他这部《赤壁》重点高光塑造蜀汉团队。
采用了《亮剑》原著一样的手法,马后炮塑造人物。
《亮剑》原著里,为了塑造田墨轩作为知识分子的前瞻性,因为已知东大和老苏闹翻,所以让田墨轩判定老苏不可靠,要和老米合作。
可笑可笑。
主要是田墨轩这个角色可笑,经不起推敲。
铮铮铁骨的文人,安然无恙的活到了解放。
螨清,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鬼子,罕见走狗,刮民党反动派,还乡团,一波又一波,也不知道怎么活下来了。
就他那个态度,没有怕过谁,更不会怕土共的手枪。
螨清,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鬼子,罕见走狗,刮民党反动派,还乡团,竟然都放过了他。
可能吗?
沈三通用马后炮手法刻画武侯,看起来不别扭。
因为武侯的形象太好。
把历史结果,让武侯说出来。
历史上东吴在赤壁战后几乎一事无成,战果没有得到最大化。
刘备集团就没有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渐渐的,赤壁大战的战果大多落入刘备手中。
孙权也是无可奈何。
而曹操多次南征东吴,给东吴造成很大压力,使得东吴无暇顾及其他。
东吴胜利结算场景。
东吴胜利之后,周瑜威望大增。
而孙权作为少主难免产生猜忌之心,阵营内部出现了问题。
空前的大胜会下埋藏巨大的危机,东吴就因为大胜出现一批威名赫赫的战将,周瑜、程普、黄盖,特别是周瑜。
下属威名过盛,造成集团意见分歧。
曹魏是失败结算。
曹操的下场,没有什么关羽义释曹操,曹操狼狈逃走。
史书记载有问题,因为地泥泞,曹操让人铺在地上,骑兵踏过去,文人不懂打仗。
不过沈三通采用了这版结尾。
三个阵营,蜀汉阵营胜利没有那么大,但是一片团结欣欣向荣。
孙吴阵营胜利大,但是内部开始失和。
曹操最惨,统一大好机会失去。
胜利能解决一切问题。
他如果赢了,拿下东吴顺势可以登基。
但是他输了,反对他的力量就会增长,战败的曹操只有仓皇逃命。
三
个阵营结局,是三种不同情绪。
如果是蜀汉在前,东吴在中,曹魏阵营结局在后。
情绪从高往下走,越走越低。
而如果是东吴在前,曹操阵营在中,而蜀汉在后。
情绪是先平滑往下,再断崖式往下,再来一个急速拉升。
而曹魏阵营在前,东吴在中,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谷,慢慢的往上走,到了蜀汉武侯高光到了顶点。
不同的顺序排列,给出的观影体验也有不同。
文青的选择,可以越来越往下,以曹魏结尾。
沈三通选择对观众最友好的结尾顺序。
曹魏在前,东吴在后,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往上走,到了蜀汉达到顶点。
沈三通这版《赤壁》,蜀汉是闪光点。
曹魏有米国的影子,好大喜功。
蜀汉闷声发大财很契合东大一个时期的发展基调。
甚至赤壁之战,有点像911,一下子把米国注意力转移了。
天下大势就是这样,祸福相依,得失难计。
盛名伟业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唯有藏拙守志才是不败之道。
吴语森《赤壁》的闪光点,在孙吴。
可能是不小心,也可能是故意,他偏向于孙吴。
电影在武侯指点江山下结束。
周洁爆发力确实强,大段大段的念白,很有感染力。
当然,没有完全结束。
还有彩蛋。
镜头往上走,鹰飞过,而后往下。
出现了一面唐的旗帜。
又出现了一面秦的旗帜。
一个骑马的身影出现。
镜头给到正面,是沈三通的客串。
手下高呼:秦王。
有唐又有秦,观众自然知道秦王是指。
而熟悉历史的观众,甚至可以猜到这是哪场战争。
李世民约束手下:勿惊扰百姓。
镜头一切。
确定虎牢关之战方略的时候,有谋士用赤壁之战作比喻。
如今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距离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四百多年过去。
浩浩中华,经历了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三国时期。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进入晋朝时期。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
南渡。
317年西晋灭亡,同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进入十六国,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588年隋灭陈之战。
至此,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中央政权之下。
不过统一之后三十年后,半个甲子,隋朝就灭亡了。
于是,天下又来到了一个分界点。
重演三国,还是归于一统,就在李世民兵锋之下。
李世民生发无数感叹:近七甲子。
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丧失大一统的大好机会。
尤其是以战争手段的高合法性大一统,导致四百年来,天下无法长治久安。
唯有强力的武力统一,唯有军事的胜利,才能奠定日后的长治久安。
李世民感召天命落于身上,也誓言不做曹操。
竭尽全力。
所以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
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战败被俘。
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
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军功显赫。
昭陵六骏,皆是神驹不寿。
邙山之战灭王世充,飒露紫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洺水之战灭刘黑闼,拳毛騧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灭窦建德,什伐赤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定鼎天下,青骓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战马如此,那战马上的人呢?
这便是天策上将,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的皇帝,可汗的可汗,天可汗!
唐朝真正的开国皇帝李世民!
镜头又是一转。
第二个彩蛋。
画外音,一个声音响起,对于历史来说,千年也只是弹指一挥间。
唐国强老师的客串,似乎在讲三国历史,声音平淡,并不刻意:大一统,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追求,任何人也无法阻挡,任何势力也无法阻挡。
画面拉伸,原来是在武侯
祠之中。
跟着一男一女两小儿,似乎是孙儿一辈。
就听04后男孩说:谁敢阻止我们,我们就给谁扔核弹。
唐国强立刻就有些绷不住。
影院里的观众,也不由哈哈大笑。
没人当回事,童言无忌。
最后镜头再次对准了天空,天空依然是天空。
在现在,在三国,也在唐朝。
百年,千年,华夏依然是华夏,没有变过。
两个彩蛋结束,电影完。第2/2页)
实在是太震撼了!
电影高潮部分,巨大的楼船锁在一块无法脱离,在冲天火海中燃烧。
火焰似真似幻。
前进到曹军水上船阵约1公里的时候,黄盖军把几十艘火船同时点着,借着猛烈的东南风,火船一头扎进了曹军战船群里。
一时间,江面上风火蔓延、烈焰张天。
曹军连在一起的战船纷纷燃烧起来,水军四散逃命。
岸上有的营寨也连着起了火,军营到处是大火,四面都是溃军,曹军彻底乱了。
曹操见大势已去,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
干脆带着主要将领和精锐骑兵逃跑了。
在逃跑前,曹操下令把没烧的船也烧了,军营也烧了。
赤壁隔江的北岸,大火更加疯狂地燃烧。
乱军中淹死、烧死的曹兵不计其数。
观众几乎窒息,触手可及的画面,一片火海,现场观众身临其境。
似乎身处这场赤壁大战之中。
除了震惊已经说不出话!
一些人想到了多年前的画面,当年看《泰坦尼克号》时被大船所震撼,大船竖起的场景,震撼了无数人。
现在,同样的震撼,出现在了一部国产电影之中。
看到自己的历史,用这种让人无比震撼的视角呈现出来,一些观众激动到泪流。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更有人想起四年前沈三通在《鲈鱼有约》,用玩笑说出的话:我捏死他的电影,和捏死一只蚂蚁没什么难度。
这是对吴语森的放话。
沈三通做到了!
狂言成为事实。
不仅是票房的胜利,这样的画面,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到了电影尾声。
关于电影结尾,沈三通考虑很多,主要是顺序问题。
电影结尾是三阵营战后结算。
一个是蜀汉阵营
。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局势。
虽然我方在赤壁大战中表现得并不出彩,但却是最好结果。
可以闷声发大财。
不出彩能带来两个好处。
一是我方手下没有出现骄兵悍将。
诸葛亮精确预言,日后,蜀汉和东吴将从合作走向竞争。
而和我方竞争,以及谋夺荆州,进攻西川等重大决策上,周瑜会自行其是,造成东吴上下意见不一,五心不定。
所以,看似东吴赢得最大,但长期来看会输得干干净净。
第二点,东吴成功转移了曹操的关注方向。
赤壁大战前。
曹操的计划是打败我方,威慑孙权,统一江南。
赤壁大战后,曹操定然会转变方向,认为统一的主要障碍不是我方,而是孙权。
诸葛亮做出判断,接下来是我方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利用曹孙交战的机会,先后夺取了荆州、西川和汉中。
沈三通给武侯安排了超级高光戏份。
历史上可能没有,但是他这部《赤壁》重点高光塑造蜀汉团队。
采用了《亮剑》原著一样的手法,马后炮塑造人物。
《亮剑》原著里,为了塑造田墨轩作为知识分子的前瞻性,因为已知东大和老苏闹翻,所以让田墨轩判定老苏不可靠,要和老米合作。
可笑可笑。
主要是田墨轩这个角色可笑,经不起推敲。
铮铮铁骨的文人,安然无恙的活到了解放。
螨清,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鬼子,罕见走狗,刮民党反动派,还乡团,一波又一波,也不知道怎么活下来了。
就他那个态度,没有怕过谁,更不会怕土共的手枪。
螨清,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鬼子,罕见走狗,刮民党反动派,还乡团,竟然都放过了他。
可能吗?
沈三通用马后炮手法刻画武侯,看起来不别扭。
因为武侯的形象太好。
把历史结果,让武侯说出来。
历史上东吴在赤壁战后几乎一事无成,战果没有得到最大化。
刘备集团就没有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渐渐的,赤壁大战的战果大多落入刘备手中。
孙权也是无可奈何。
而曹操多次南征东吴,给东吴造成很大压力,使得东吴无暇顾及其他。
东吴胜利结算场景。
东吴胜利之后
,周瑜威望大增。
而孙权作为少主难免产生猜忌之心,阵营内部出现了问题。
空前的大胜会下埋藏巨大的危机,东吴就因为大胜出现一批威名赫赫的战将,周瑜、程普、黄盖,特别是周瑜。
下属威名过盛,造成集团意见分歧。
曹魏是失败结算。
曹操的下场,没有什么关羽义释曹操,曹操狼狈逃走。
史书记载有问题,因为地泥泞,曹操让人铺在地上,骑兵踏过去,文人不懂打仗。
不过沈三通采用了这版结尾。
三个阵营,蜀汉阵营胜利没有那么大,但是一片团结欣欣向荣。
孙吴阵营胜利大,但是内部开始失和。
曹操最惨,统一大好机会失去。
胜利能解决一切问题。
他如果赢了,拿下东吴顺势可以登基。
但是他输了,反对他的力量就会增长,战败的曹操只有仓皇逃命。
三个阵营结局,是三种不同情绪。
如果是蜀汉在前,东吴在中,曹魏阵营结局在后。
情绪从高往下走,越走越低。
而如果是东吴在前,曹操阵营在中,而蜀汉在后。
情绪是先平滑往下,再断崖式往下,再来一个急速拉升。
而曹魏阵营在前,东吴在中,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谷,慢慢的往上走,到了蜀汉武侯高光到了顶点。
不同的顺序排列,给出的观影体验也有不同。
文青的选择,可以越来越往下,以曹魏结尾。
沈三通选择对观众最友好的结尾顺序。
曹魏在前,东吴在后,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往上走,到了蜀汉达到顶点。
沈三通这版《赤壁》,蜀汉是闪光点。
曹魏有米国的影子,好大喜功。
蜀汉闷声发大财很契合东大一个时期的发展基调。
甚至赤壁之战,有点像911,一下子把米国注意力转移了。
天下大势就是这样,祸福相依,得失难计。
盛名伟业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唯有藏拙守志才是不败之道。
吴语森《赤壁》的闪光点,在孙吴。
可能是不小心,也可能是故意,他偏向于孙吴。
电影在武侯指点江山下结束。
周洁爆发力确实强,大段大段的念白,很有感染力。
当然,没有完全结束。
还有彩蛋。
镜头往上走,鹰飞过,而后往下。
出现了一面唐的旗帜。
又出现了一面秦的旗帜。
一个骑马的身影出现。
镜头给到正面,是沈三通的客串。
手下高呼:秦王。
有唐又有秦,观众自然知道秦王是指。
而熟悉历史的观众,甚至可以猜到这是哪场战争。
李世民约束手下:勿惊扰百姓。
镜头一切。
确定虎牢关之战方略的时候,有谋士用赤壁之战作比喻。
如今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距离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四百多年过去。
浩浩中华,经历了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三国时期。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进入晋朝时期。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317年西晋灭亡,同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进入十六国,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588年隋灭陈之战。
至此,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中央政权之下。
不过统一之后三十年后,半个甲子,隋朝就灭亡了。
于是,天下又来到了一个分界点。
重演三国,还是归于一统,就在李世民兵锋之下。
李世民生发无数感叹:近七甲子。
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丧失大一统的大好机会。
尤其是以战争手段的高合法性大一统,导致四百年来,天下无法长治久安。
唯有强力的武力统一,唯有军事的胜利,才能奠定日后的长治久安。
李世民感召天命落于身上,也誓言不做曹操。
竭尽全力。
所以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
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战败被俘。
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
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
奠定唐朝版图基础,军功显赫。
昭陵六骏,皆是神驹不寿。
邙山之战灭王世充,飒露紫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洺水之战灭刘黑闼,拳毛騧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灭窦建德,什伐赤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定鼎天下,青骓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战马如此,那战马上的人呢?
这便是天策上将,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的皇帝,可汗的可汗,天可汗!
唐朝真正的开国皇帝李世民!
镜头又是一转。
第二个彩蛋。
画外音,一个声音响起,对于历史来说,千年也只是弹指一挥间。
唐国强老师的客串,似乎在讲三国历史,声音平淡,并不刻意:大一统,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追求,任何人也无法阻挡,任何势力也无法阻挡。
画面拉伸,原来是在武侯祠之中。
跟着一男一女两小儿,似乎是孙儿一辈。
就听04后男孩说:谁敢阻止我们,我们就给谁扔核弹。
唐国强立刻就有些绷不住。
影院里的观众,也不由哈哈大笑。
没人当回事,童言无忌。
最后镜头再次对准了天空,天空依然是天空。
在现在,在三国,也在唐朝。
百年,千年,华夏依然是华夏,没有变过。
两个彩蛋结束,电影完。第2/2页)
实在是太震撼了!
电影高潮部分,巨大的楼船锁在一块无法脱离,在冲天火海中燃烧。
火焰似真似幻。
前进到曹军水上船阵约1公里的时候,黄盖军把几十艘火船同时点着,借着猛烈的东南风,火船一头扎进了曹军战船群里。
一时间,江面上风火蔓延、烈焰张天。
曹军连在一起的战船纷纷燃烧起来,水军四散逃命。
岸上有的营寨也连着起了火,军营到处是大火,四面都是溃军,曹军彻底乱了。
曹操见大势已去,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
干脆带着主要将领和精锐骑兵逃跑了。
在逃跑前,曹操下令把没烧的船也烧了,军营也烧了。
赤壁隔江的北岸,大火更加疯狂地燃烧。
乱军中淹死、烧死的曹兵不计其数。
观众几乎窒息,触手可及的画面,一片火海,现场观众身临
其境。
似乎身处这场赤壁大战之中。
除了震惊已经说不出话!
一些人想到了多年前的画面,当年看《泰坦尼克号》时被大船所震撼,大船竖起的场景,震撼了无数人。
现在,同样的震撼,出现在了一部国产电影之中。
看到自己的历史,用这种让人无比震撼的视角呈现出来,一些观众激动到泪流。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更有人想起四年前沈三通在《鲈鱼有约》,用玩笑说出的话:我捏死他的电影,和捏死一只蚂蚁没什么难度。
这是对吴语森的放话。
沈三通做到了!
狂言成为事实。
不仅是票房的胜利,这样的画面,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到了电影尾声。
关于电影结尾,沈三通考虑很多,主要是顺序问题。
电影结尾是三阵营战后结算。
一个是蜀汉阵营。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局势。
虽然我方在赤壁大战中表现得并不出彩,但却是最好结果。
可以闷声发大财。
不出彩能带来两个好处。
一是我方手下没有出现骄兵悍将。
诸葛亮精确预言,日后,蜀汉和东吴将从合作走向竞争。
而和我方竞争,以及谋夺荆州,进攻西川等重大决策上,周瑜会自行其是,造成东吴上下意见不一,五心不定。
所以,看似东吴赢得最大,但长期来看会输得干干净净。
第二点,东吴成功转移了曹操的关注方向。
赤壁大战前。
曹操的计划是打败我方,威慑孙权,统一江南。
赤壁大战后,曹操定然会转变方向,认为统一的主要障碍不是我方,而是孙权。
诸葛亮做出判断,接下来是我方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利用曹孙交战的机会,先后夺取了荆州、西川和汉中。
沈三通给武侯安排了超级高光戏份。
历史上可能没有,但是他这部《赤壁》重点高光塑造蜀汉团队。
采用了《亮剑》原著一样的手法,马后炮塑造人物。
《亮剑》原著里,为了塑造田墨轩作为知识分子的前瞻性,因为已知东大和老苏闹翻,所以让田墨轩判定老苏不可靠,要和老米合作。
可笑可笑。
主要是田墨轩这个角色可笑,经不起推敲。
铮铮铁骨的文人,安然
无恙的活到了解放。
螨清,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鬼子,罕见走狗,刮民党反动派,还乡团,一波又一波,也不知道怎么活下来了。
就他那个态度,没有怕过谁,更不会怕土共的手枪。
螨清,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鬼子,罕见走狗,刮民党反动派,还乡团,竟然都放过了他。
可能吗?
沈三通用马后炮手法刻画武侯,看起来不别扭。
因为武侯的形象太好。
把历史结果,让武侯说出来。
历史上东吴在赤壁战后几乎一事无成,战果没有得到最大化。
刘备集团就没有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渐渐的,赤壁大战的战果大多落入刘备手中。
孙权也是无可奈何。
而曹操多次南征东吴,给东吴造成很大压力,使得东吴无暇顾及其他。
东吴胜利结算场景。
东吴胜利之后,周瑜威望大增。
而孙权作为少主难免产生猜忌之心,阵营内部出现了问题。
空前的大胜会下埋藏巨大的危机,东吴就因为大胜出现一批威名赫赫的战将,周瑜、程普、黄盖,特别是周瑜。
下属威名过盛,造成集团意见分歧。
曹魏是失败结算。
曹操的下场,没有什么关羽义释曹操,曹操狼狈逃走。
史书记载有问题,因为地泥泞,曹操让人铺在地上,骑兵踏过去,文人不懂打仗。
不过沈三通采用了这版结尾。
三个阵营,蜀汉阵营胜利没有那么大,但是一片团结欣欣向荣。
孙吴阵营胜利大,但是内部开始失和。
曹操最惨,统一大好机会失去。
胜利能解决一切问题。
他如果赢了,拿下东吴顺势可以登基。
但是他输了,反对他的力量就会增长,战败的曹操只有仓皇逃命。
三个阵营结局,是三种不同情绪。
如果是蜀汉在前,东吴在中,曹魏阵营结局在后。
情绪从高往下走,越走越低。
而如果是东吴在前,曹操阵营在中,而蜀汉在后。
情绪是先平滑往下,再断崖式往下,再来一个急速拉升。
而曹魏阵营在前,东吴在中,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谷,慢慢的往上走,到了蜀汉武侯高光到了顶点。
不同的顺序排列,给出的观影体验也有不同。
文青的选择,可以越来越往下,以曹魏结尾。
沈三通选择对观众最友好的结尾顺序。
曹魏在前,东吴在后,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往上走,到了蜀汉达到顶点。
沈三通这版《赤壁》,蜀汉是闪光点。
曹魏有米国的影子,好大喜功。
蜀汉闷声发大财很契合东大一个时期的发展基调。
甚至赤壁之战,有点像911,一下子把米国注意力转移了。
天下大势就是这样,祸福相依,得失难计。
盛名伟业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唯有藏拙守志才是不败之道。
吴语森《赤壁》的闪光点,在孙吴。
可能是不小心,也可能是故意,他偏向于孙吴。
电影在武侯指点江山下结束。
周洁爆发力确实强,大段大段的念白,很有感染力。
当然,没有完全结束。
还有彩蛋。
镜头往上走,鹰飞过,而后往下。
出现了一面唐的旗帜。
又出现了一面秦的旗帜。
一个骑马的身影出现。
镜头给到正面,是沈三通的客串。
手下高呼:秦王。
有唐又有秦,观众自然知道秦王是指。
而熟悉历史的观众,甚至可以猜到这是哪场战争。
李世民约束手下:勿惊扰百姓。
镜头一切。
确定虎牢关之战方略的时候,有谋士用赤壁之战作比喻。
如今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距离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四百多年过去。
浩浩中华,经历了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三国时期。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进入晋朝时期。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317年西晋灭亡,同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进入十六国,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588年隋灭陈之战。
至此,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中央政权之下。
不过统一之后三十年后,半个甲子,隋朝就灭亡了。
于是,天下又来到了一个分界点。
重演三国,还是归于一统,就在李世民兵锋之下。
李世民生发无数感叹:近七甲子。
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丧失大一统的大好机会。
尤其是以战争手段的高合法性大一统,导致四百年来,天下无法长治久安。
唯有强力的武力统一,唯有军事的胜利,才能奠定日后的长治久安。
李世民感召天命落于身上,也誓言不做曹操。
竭尽全力。
所以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
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战败被俘。
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
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军功显赫。
昭陵六骏,皆是神驹不寿。
邙山之战灭王世充,飒露紫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洺水之战灭刘黑闼,拳毛騧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灭窦建德,什伐赤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定鼎天下,青骓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战马如此,那战马上的人呢?
这便是天策上将,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的皇帝,可汗的可汗,天可汗!
唐朝真正的开国皇帝李世民!
镜头又是一转。
第二个彩蛋。
画外音,一个声音响起,对于历史来说,千年也只是弹指一挥间。
唐国强老师的客串,似乎在讲三国历史,声音平淡,并不刻意:大一统,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追求,任何人也无法阻挡,任何势力也无法阻挡。
画面拉伸,原来是在武侯祠之中。
跟着一男一女两小儿,似乎是孙儿一辈。
就听04后男孩说:谁敢阻止我们,我们就给谁扔核弹。
唐国强立刻就有些绷不住。
影院里的观众,也不由哈哈大笑。
没人当回事,童言无忌。
最后镜头再次对准了天空,天空依然是天空。
在现在,在三国,也在唐朝。
百年,千年,华夏依然是华夏,没有变过。
两个彩蛋结束,电影完
。第2/2页)
实在是太震撼了!
电影高潮部分,巨大的楼船锁在一块无法脱离,在冲天火海中燃烧。
火焰似真似幻。
前进到曹军水上船阵约1公里的时候,黄盖军把几十艘火船同时点着,借着猛烈的东南风,火船一头扎进了曹军战船群里。
一时间,江面上风火蔓延、烈焰张天。
曹军连在一起的战船纷纷燃烧起来,水军四散逃命。
岸上有的营寨也连着起了火,军营到处是大火,四面都是溃军,曹军彻底乱了。
曹操见大势已去,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
干脆带着主要将领和精锐骑兵逃跑了。
在逃跑前,曹操下令把没烧的船也烧了,军营也烧了。
赤壁隔江的北岸,大火更加疯狂地燃烧。
乱军中淹死、烧死的曹兵不计其数。
观众几乎窒息,触手可及的画面,一片火海,现场观众身临其境。
似乎身处这场赤壁大战之中。
除了震惊已经说不出话!
一些人想到了多年前的画面,当年看《泰坦尼克号》时被大船所震撼,大船竖起的场景,震撼了无数人。
现在,同样的震撼,出现在了一部国产电影之中。
看到自己的历史,用这种让人无比震撼的视角呈现出来,一些观众激动到泪流。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更有人想起四年前沈三通在《鲈鱼有约》,用玩笑说出的话:我捏死他的电影,和捏死一只蚂蚁没什么难度。
这是对吴语森的放话。
沈三通做到了!
狂言成为事实。
不仅是票房的胜利,这样的画面,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到了电影尾声。
关于电影结尾,沈三通考虑很多,主要是顺序问题。
电影结尾是三阵营战后结算。
一个是蜀汉阵营。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局势。
虽然我方在赤壁大战中表现得并不出彩,但却是最好结果。
可以闷声发大财。
不出彩能带来两个好处。
一是我方手下没有出现骄兵悍将。
诸葛亮精确预言,日后,蜀汉和东吴将从合作走向竞争。
而和我方竞争,以及谋夺荆州,进攻西川等重大决策上,周瑜会自行其是,造成东吴上下意见不一,五心不定。
所以,看似东吴赢得最
大,但长期来看会输得干干净净。
第二点,东吴成功转移了曹操的关注方向。
赤壁大战前。
曹操的计划是打败我方,威慑孙权,统一江南。
赤壁大战后,曹操定然会转变方向,认为统一的主要障碍不是我方,而是孙权。
诸葛亮做出判断,接下来是我方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利用曹孙交战的机会,先后夺取了荆州、西川和汉中。
沈三通给武侯安排了超级高光戏份。
历史上可能没有,但是他这部《赤壁》重点高光塑造蜀汉团队。
采用了《亮剑》原著一样的手法,马后炮塑造人物。
《亮剑》原著里,为了塑造田墨轩作为知识分子的前瞻性,因为已知东大和老苏闹翻,所以让田墨轩判定老苏不可靠,要和老米合作。
可笑可笑。
主要是田墨轩这个角色可笑,经不起推敲。
铮铮铁骨的文人,安然无恙的活到了解放。
螨清,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鬼子,罕见走狗,刮民党反动派,还乡团,一波又一波,也不知道怎么活下来了。
就他那个态度,没有怕过谁,更不会怕土共的手枪。
螨清,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鬼子,罕见走狗,刮民党反动派,还乡团,竟然都放过了他。
可能吗?
沈三通用马后炮手法刻画武侯,看起来不别扭。
因为武侯的形象太好。
把历史结果,让武侯说出来。
历史上东吴在赤壁战后几乎一事无成,战果没有得到最大化。
刘备集团就没有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渐渐的,赤壁大战的战果大多落入刘备手中。
孙权也是无可奈何。
而曹操多次南征东吴,给东吴造成很大压力,使得东吴无暇顾及其他。
东吴胜利结算场景。
东吴胜利之后,周瑜威望大增。
而孙权作为少主难免产生猜忌之心,阵营内部出现了问题。
空前的大胜会下埋藏巨大的危机,东吴就因为大胜出现一批威名赫赫的战将,周瑜、程普、黄盖,特别是周瑜。
下属威名过盛,造成集团意见分歧。
曹魏是失败结算。
曹操的下场,没有什么关羽义释曹操,曹操狼狈逃走。
史书记载有问题,因为地泥泞,曹操让人铺在地上,骑兵踏过去,文人不懂打仗。
不过沈三通采用了这版结尾。
三个阵营,蜀汉阵营胜利没有那么大,但是一片团结欣欣向荣。
孙吴阵营胜利大,但是内部开始失和。
曹操最惨,统一大好机会失去。
胜利能解决一切问题。
他如果赢了,拿下东吴顺势可以登基。
但是他输了,反对他的力量就会增长,战败的曹操只有仓皇逃命。
三个阵营结局,是三种不同情绪。
如果是蜀汉在前,东吴在中,曹魏阵营结局在后。
情绪从高往下走,越走越低。
而如果是东吴在前,曹操阵营在中,而蜀汉在后。
情绪是先平滑往下,再断崖式往下,再来一个急速拉升。
而曹魏阵营在前,东吴在中,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谷,慢慢的往上走,到了蜀汉武侯高光到了顶点。
不同的顺序排列,给出的观影体验也有不同。
文青的选择,可以越来越往下,以曹魏结尾。
沈三通选择对观众最友好的结尾顺序。
曹魏在前,东吴在后,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往上走,到了蜀汉达到顶点。
沈三通这版《赤壁》,蜀汉是闪光点。
曹魏有米国的影子,好大喜功。
蜀汉闷声发大财很契合东大一个时期的发展基调。
甚至赤壁之战,有点像911,一下子把米国注意力转移了。
天下大势就是这样,祸福相依,得失难计。
盛名伟业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唯有藏拙守志才是不败之道。
吴语森《赤壁》的闪光点,在孙吴。
可能是不小心,也可能是故意,他偏向于孙吴。
电影在武侯指点江山下结束。
周洁爆发力确实强,大段大段的念白,很有感染力。
当然,没有完全结束。
还有彩蛋。
镜头往上走,鹰飞过,而后往下。
出现了一面唐的旗帜。
又出现了一面秦的旗帜。
一个骑马的身影出现。
镜头给到正面,是沈三通的客串。
手下高呼:秦王。
有唐又有秦,观众自然知道秦王是指。
而熟悉历史的观众,甚至可以猜到这是哪场战争。
李世民约束手下:勿惊扰百姓。
镜头一切。
确定虎牢关之战方略的时候,有谋士用赤壁之战作比喻。
如今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距离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四百多年过去。
浩浩中华,经历了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三国时期。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进入晋朝时期。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317年西晋灭亡,同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进入十六国,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588年隋灭陈之战。
至此,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中央政权之下。
不过统一之后三十年后,半个甲子,隋朝就灭亡了。
于是,天下又来到了一个分界点。
重演三国,还是归于一统,就在李世民兵锋之下。
李世民生发无数感叹:近七甲子。
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丧失大一统的大好机会。
尤其是以战争手段的高合法性大一统,导致四百年来,天下无法长治久安。
唯有强力的武力统一,唯有军事的胜利,才能奠定日后的长治久安。
李世民感召天命落于身上,也誓言不做曹操。
竭尽全力。
所以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
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战败被俘。
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
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军功显赫。
昭陵六骏,皆是神驹不寿。
邙山之战灭王世充,飒露紫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洺水之战灭刘黑闼,拳毛騧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灭窦建德,什伐赤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定鼎天下,青骓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战马如此,那战马上的人呢?
这便是天策上将,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的皇帝,可汗的可汗
,天可汗!
唐朝真正的开国皇帝李世民!
镜头又是一转。
第二个彩蛋。
画外音,一个声音响起,对于历史来说,千年也只是弹指一挥间。
唐国强老师的客串,似乎在讲三国历史,声音平淡,并不刻意:大一统,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追求,任何人也无法阻挡,任何势力也无法阻挡。
画面拉伸,原来是在武侯祠之中。
跟着一男一女两小儿,似乎是孙儿一辈。
就听04后男孩说:谁敢阻止我们,我们就给谁扔核弹。
唐国强立刻就有些绷不住。
影院里的观众,也不由哈哈大笑。
没人当回事,童言无忌。
最后镜头再次对准了天空,天空依然是天空。
在现在,在三国,也在唐朝。
百年,千年,华夏依然是华夏,没有变过。
两个彩蛋结束,电影完。第2/2页)
实在是太震撼了!
电影高潮部分,巨大的楼船锁在一块无法脱离,在冲天火海中燃烧。
火焰似真似幻。
前进到曹军水上船阵约1公里的时候,黄盖军把几十艘火船同时点着,借着猛烈的东南风,火船一头扎进了曹军战船群里。
一时间,江面上风火蔓延、烈焰张天。
曹军连在一起的战船纷纷燃烧起来,水军四散逃命。
岸上有的营寨也连着起了火,军营到处是大火,四面都是溃军,曹军彻底乱了。
曹操见大势已去,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
干脆带着主要将领和精锐骑兵逃跑了。
在逃跑前,曹操下令把没烧的船也烧了,军营也烧了。
赤壁隔江的北岸,大火更加疯狂地燃烧。
乱军中淹死、烧死的曹兵不计其数。
观众几乎窒息,触手可及的画面,一片火海,现场观众身临其境。
似乎身处这场赤壁大战之中。
除了震惊已经说不出话!
一些人想到了多年前的画面,当年看《泰坦尼克号》时被大船所震撼,大船竖起的场景,震撼了无数人。
现在,同样的震撼,出现在了一部国产电影之中。
看到自己的历史,用这种让人无比震撼的视角呈现出来,一些观众激动到泪流。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更有人想起四年前沈三通在《鲈鱼有约》,用玩笑说
出的话:我捏死他的电影,和捏死一只蚂蚁没什么难度。
这是对吴语森的放话。
沈三通做到了!
狂言成为事实。
不仅是票房的胜利,这样的画面,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到了电影尾声。
关于电影结尾,沈三通考虑很多,主要是顺序问题。
电影结尾是三阵营战后结算。
一个是蜀汉阵营。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局势。
虽然我方在赤壁大战中表现得并不出彩,但却是最好结果。
可以闷声发大财。
不出彩能带来两个好处。
一是我方手下没有出现骄兵悍将。
诸葛亮精确预言,日后,蜀汉和东吴将从合作走向竞争。
而和我方竞争,以及谋夺荆州,进攻西川等重大决策上,周瑜会自行其是,造成东吴上下意见不一,五心不定。
所以,看似东吴赢得最大,但长期来看会输得干干净净。
第二点,东吴成功转移了曹操的关注方向。
赤壁大战前。
曹操的计划是打败我方,威慑孙权,统一江南。
赤壁大战后,曹操定然会转变方向,认为统一的主要障碍不是我方,而是孙权。
诸葛亮做出判断,接下来是我方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利用曹孙交战的机会,先后夺取了荆州、西川和汉中。
沈三通给武侯安排了超级高光戏份。
历史上可能没有,但是他这部《赤壁》重点高光塑造蜀汉团队。
采用了《亮剑》原著一样的手法,马后炮塑造人物。
《亮剑》原著里,为了塑造田墨轩作为知识分子的前瞻性,因为已知东大和老苏闹翻,所以让田墨轩判定老苏不可靠,要和老米合作。
可笑可笑。
主要是田墨轩这个角色可笑,经不起推敲。
铮铮铁骨的文人,安然无恙的活到了解放。
螨清,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鬼子,罕见走狗,刮民党反动派,还乡团,一波又一波,也不知道怎么活下来了。
就他那个态度,没有怕过谁,更不会怕土共的手枪。
螨清,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鬼子,罕见走狗,刮民党反动派,还乡团,竟然都放过了他。
可能吗?
沈三通用马后炮手法刻画武侯,看起来不别扭。
因为武侯的形象太
好。
把历史结果,让武侯说出来。
历史上东吴在赤壁战后几乎一事无成,战果没有得到最大化。
刘备集团就没有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渐渐的,赤壁大战的战果大多落入刘备手中。
孙权也是无可奈何。
而曹操多次南征东吴,给东吴造成很大压力,使得东吴无暇顾及其他。
东吴胜利结算场景。
东吴胜利之后,周瑜威望大增。
而孙权作为少主难免产生猜忌之心,阵营内部出现了问题。
空前的大胜会下埋藏巨大的危机,东吴就因为大胜出现一批威名赫赫的战将,周瑜、程普、黄盖,特别是周瑜。
下属威名过盛,造成集团意见分歧。
曹魏是失败结算。
曹操的下场,没有什么关羽义释曹操,曹操狼狈逃走。
史书记载有问题,因为地泥泞,曹操让人铺在地上,骑兵踏过去,文人不懂打仗。
不过沈三通采用了这版结尾。
三个阵营,蜀汉阵营胜利没有那么大,但是一片团结欣欣向荣。
孙吴阵营胜利大,但是内部开始失和。
曹操最惨,统一大好机会失去。
胜利能解决一切问题。
他如果赢了,拿下东吴顺势可以登基。
但是他输了,反对他的力量就会增长,战败的曹操只有仓皇逃命。
三个阵营结局,是三种不同情绪。
如果是蜀汉在前,东吴在中,曹魏阵营结局在后。
情绪从高往下走,越走越低。
而如果是东吴在前,曹操阵营在中,而蜀汉在后。
情绪是先平滑往下,再断崖式往下,再来一个急速拉升。
而曹魏阵营在前,东吴在中,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谷,慢慢的往上走,到了蜀汉武侯高光到了顶点。
不同的顺序排列,给出的观影体验也有不同。
文青的选择,可以越来越往下,以曹魏结尾。
沈三通选择对观众最友好的结尾顺序。
曹魏在前,东吴在后,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往上走,到了蜀汉达到顶点。
沈三通这版《赤壁》,蜀汉是闪光点。
曹魏有米国的影子,好大喜功。
蜀汉闷声发大财很契合东大一个时期的发展基调。
甚至赤壁之战,有点像911,一下子把米国注意力转移了。
天下大
势就是这样,祸福相依,得失难计。
盛名伟业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唯有藏拙守志才是不败之道。
吴语森《赤壁》的闪光点,在孙吴。
可能是不小心,也可能是故意,他偏向于孙吴。
电影在武侯指点江山下结束。
周洁爆发力确实强,大段大段的念白,很有感染力。
当然,没有完全结束。
还有彩蛋。
镜头往上走,鹰飞过,而后往下。
出现了一面唐的旗帜。
又出现了一面秦的旗帜。
一个骑马的身影出现。
镜头给到正面,是沈三通的客串。
手下高呼:秦王。
有唐又有秦,观众自然知道秦王是指。
而熟悉历史的观众,甚至可以猜到这是哪场战争。
李世民约束手下:勿惊扰百姓。
镜头一切。
确定虎牢关之战方略的时候,有谋士用赤壁之战作比喻。
如今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距离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四百多年过去。
浩浩中华,经历了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三国时期。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进入晋朝时期。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317年西晋灭亡,同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进入十六国,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588年隋灭陈之战。
至此,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中央政权之下。
不过统一之后三十年后,半个甲子,隋朝就灭亡了。
于是,天下又来到了一个分界点。
重演三国,还是归于一统,就在李世民兵锋之下。
李世民生发无数感叹:近七甲子。
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丧失大一统的大好机会。
尤其是以战争手段的高合法性大一统,导致四百年来,天下无法长治久安。
唯有强力的武力统一,唯有军事的胜利,才能奠定日后的长治久安。
李世民感召天命落于身上,也誓言不做曹操。
竭
尽全力。
所以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
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战败被俘。
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
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军功显赫。
昭陵六骏,皆是神驹不寿。
邙山之战灭王世充,飒露紫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洺水之战灭刘黑闼,拳毛騧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灭窦建德,什伐赤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定鼎天下,青骓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战马如此,那战马上的人呢?
这便是天策上将,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的皇帝,可汗的可汗,天可汗!
唐朝真正的开国皇帝李世民!
镜头又是一转。
第二个彩蛋。
画外音,一个声音响起,对于历史来说,千年也只是弹指一挥间。
唐国强老师的客串,似乎在讲三国历史,声音平淡,并不刻意:大一统,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追求,任何人也无法阻挡,任何势力也无法阻挡。
画面拉伸,原来是在武侯祠之中。
跟着一男一女两小儿,似乎是孙儿一辈。
就听04后男孩说:谁敢阻止我们,我们就给谁扔核弹。
唐国强立刻就有些绷不住。
影院里的观众,也不由哈哈大笑。
没人当回事,童言无忌。
最后镜头再次对准了天空,天空依然是天空。
在现在,在三国,也在唐朝。
百年,千年,华夏依然是华夏,没有变过。
两个彩蛋结束,电影完。第2/2页)
实在是太震撼了!
电影高潮部分,巨大的楼船锁在一块无法脱离,在冲天火海中燃烧。
火焰似真似幻。
前进到曹军水上船阵约1公里的时候,黄盖军把几十艘火船同时点着,借着猛烈的东南风,火船一头扎进了曹军战船群里。
一时间,江面上风火蔓延、烈焰张天。
曹军连在一起的战船纷纷燃烧起来,水军四散逃命。
岸上有的营寨也连着起了火,军营到处
是大火,四面都是溃军,曹军彻底乱了。
曹操见大势已去,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
干脆带着主要将领和精锐骑兵逃跑了。
在逃跑前,曹操下令把没烧的船也烧了,军营也烧了。
赤壁隔江的北岸,大火更加疯狂地燃烧。
乱军中淹死、烧死的曹兵不计其数。
观众几乎窒息,触手可及的画面,一片火海,现场观众身临其境。
似乎身处这场赤壁大战之中。
除了震惊已经说不出话!
一些人想到了多年前的画面,当年看《泰坦尼克号》时被大船所震撼,大船竖起的场景,震撼了无数人。
现在,同样的震撼,出现在了一部国产电影之中。
看到自己的历史,用这种让人无比震撼的视角呈现出来,一些观众激动到泪流。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更有人想起四年前沈三通在《鲈鱼有约》,用玩笑说出的话:我捏死他的电影,和捏死一只蚂蚁没什么难度。
这是对吴语森的放话。
沈三通做到了!
狂言成为事实。
不仅是票房的胜利,这样的画面,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到了电影尾声。
关于电影结尾,沈三通考虑很多,主要是顺序问题。
电影结尾是三阵营战后结算。
一个是蜀汉阵营。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局势。
虽然我方在赤壁大战中表现得并不出彩,但却是最好结果。
可以闷声发大财。
不出彩能带来两个好处。
一是我方手下没有出现骄兵悍将。
诸葛亮精确预言,日后,蜀汉和东吴将从合作走向竞争。
而和我方竞争,以及谋夺荆州,进攻西川等重大决策上,周瑜会自行其是,造成东吴上下意见不一,五心不定。
所以,看似东吴赢得最大,但长期来看会输得干干净净。
第二点,东吴成功转移了曹操的关注方向。
赤壁大战前。
曹操的计划是打败我方,威慑孙权,统一江南。
赤壁大战后,曹操定然会转变方向,认为统一的主要障碍不是我方,而是孙权。
诸葛亮做出判断,接下来是我方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利用曹孙交战的机会,先后夺取了荆州、西川和汉中。
沈三通给武侯安排了超级高光戏份。
历史上可能没有,但是他这部《赤壁》重点高光塑造蜀汉团队。
采用了《亮剑》原著一样的手法,马后炮塑造人物。
《亮剑》原著里,为了塑造田墨轩作为知识分子的前瞻性,因为已知东大和老苏闹翻,所以让田墨轩判定老苏不可靠,要和老米合作。
可笑可笑。
主要是田墨轩这个角色可笑,经不起推敲。
铮铮铁骨的文人,安然无恙的活到了解放。
螨清,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鬼子,罕见走狗,刮民党反动派,还乡团,一波又一波,也不知道怎么活下来了。
就他那个态度,没有怕过谁,更不会怕土共的手枪。
螨清,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鬼子,罕见走狗,刮民党反动派,还乡团,竟然都放过了他。
可能吗?
沈三通用马后炮手法刻画武侯,看起来不别扭。
因为武侯的形象太好。
把历史结果,让武侯说出来。
历史上东吴在赤壁战后几乎一事无成,战果没有得到最大化。
刘备集团就没有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渐渐的,赤壁大战的战果大多落入刘备手中。
孙权也是无可奈何。
而曹操多次南征东吴,给东吴造成很大压力,使得东吴无暇顾及其他。
东吴胜利结算场景。
东吴胜利之后,周瑜威望大增。
而孙权作为少主难免产生猜忌之心,阵营内部出现了问题。
空前的大胜会下埋藏巨大的危机,东吴就因为大胜出现一批威名赫赫的战将,周瑜、程普、黄盖,特别是周瑜。
下属威名过盛,造成集团意见分歧。
曹魏是失败结算。
曹操的下场,没有什么关羽义释曹操,曹操狼狈逃走。
史书记载有问题,因为地泥泞,曹操让人铺在地上,骑兵踏过去,文人不懂打仗。
不过沈三通采用了这版结尾。
三个阵营,蜀汉阵营胜利没有那么大,但是一片团结欣欣向荣。
孙吴阵营胜利大,但是内部开始失和。
曹操最惨,统一大好机会失去。
胜利能解决一切问题。
他如果赢了,拿下东吴顺势可以登基。
但是他输了,反对他的力量就会增长,战败的曹操只有仓皇逃命。
三个阵营结局,是三种不同情绪。
如果是蜀汉在前,东
吴在中,曹魏阵营结局在后。
情绪从高往下走,越走越低。
而如果是东吴在前,曹操阵营在中,而蜀汉在后。
情绪是先平滑往下,再断崖式往下,再来一个急速拉升。
而曹魏阵营在前,东吴在中,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谷,慢慢的往上走,到了蜀汉武侯高光到了顶点。
不同的顺序排列,给出的观影体验也有不同。
文青的选择,可以越来越往下,以曹魏结尾。
沈三通选择对观众最友好的结尾顺序。
曹魏在前,东吴在后,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往上走,到了蜀汉达到顶点。
沈三通这版《赤壁》,蜀汉是闪光点。
曹魏有米国的影子,好大喜功。
蜀汉闷声发大财很契合东大一个时期的发展基调。
甚至赤壁之战,有点像911,一下子把米国注意力转移了。
天下大势就是这样,祸福相依,得失难计。
盛名伟业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唯有藏拙守志才是不败之道。
吴语森《赤壁》的闪光点,在孙吴。
可能是不小心,也可能是故意,他偏向于孙吴。
电影在武侯指点江山下结束。
周洁爆发力确实强,大段大段的念白,很有感染力。
当然,没有完全结束。
还有彩蛋。
镜头往上走,鹰飞过,而后往下。
出现了一面唐的旗帜。
又出现了一面秦的旗帜。
一个骑马的身影出现。
镜头给到正面,是沈三通的客串。
手下高呼:秦王。
有唐又有秦,观众自然知道秦王是指。
而熟悉历史的观众,甚至可以猜到这是哪场战争。
李世民约束手下:勿惊扰百姓。
镜头一切。
确定虎牢关之战方略的时候,有谋士用赤壁之战作比喻。
如今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距离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四百多年过去。
浩浩中华,经历了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三国时期。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进入晋朝时期。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317年西晋灭亡,同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
称帝,史称东晋。
进入十六国,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588年隋灭陈之战。
至此,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中央政权之下。
不过统一之后三十年后,半个甲子,隋朝就灭亡了。
于是,天下又来到了一个分界点。
重演三国,还是归于一统,就在李世民兵锋之下。
李世民生发无数感叹:近七甲子。
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丧失大一统的大好机会。
尤其是以战争手段的高合法性大一统,导致四百年来,天下无法长治久安。
唯有强力的武力统一,唯有军事的胜利,才能奠定日后的长治久安。
李世民感召天命落于身上,也誓言不做曹操。
竭尽全力。
所以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
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战败被俘。
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
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军功显赫。
昭陵六骏,皆是神驹不寿。
邙山之战灭王世充,飒露紫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洺水之战灭刘黑闼,拳毛騧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灭窦建德,什伐赤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定鼎天下,青骓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战马如此,那战马上的人呢?
这便是天策上将,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的皇帝,可汗的可汗,天可汗!
唐朝真正的开国皇帝李世民!
镜头又是一转。
第二个彩蛋。
画外音,一个声音响起,对于历史来说,千年也只是弹指一挥间。
唐国强老师的客串,似乎在讲三国历史,声音平淡,并不刻意:大一统,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追求,任何人也无法阻挡,任何势力也无法阻挡。
画面拉伸,原来是在武侯祠之中。
跟着一男一女两小儿,似乎是孙儿一辈。
就听04后男孩说:谁敢阻止我们,我们就给谁扔核弹。
唐国强立刻就有些绷不住。
影院里的观众,也不由哈哈大笑。
没人当回事,童言无忌。
最后镜头再次对准了天空,天空依然是天空。
在现在,在三国,也在唐朝。
百年,千年,华夏依然是华夏,没有变过。
两个彩蛋结束,电影完。第2/2页)
实在是太震撼了!
电影高潮部分,巨大的楼船锁在一块无法脱离,在冲天火海中燃烧。
火焰似真似幻。
前进到曹军水上船阵约1公里的时候,黄盖军把几十艘火船同时点着,借着猛烈的东南风,火船一头扎进了曹军战船群里。
一时间,江面上风火蔓延、烈焰张天。
曹军连在一起的战船纷纷燃烧起来,水军四散逃命。
岸上有的营寨也连着起了火,军营到处是大火,四面都是溃军,曹军彻底乱了。
曹操见大势已去,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
干脆带着主要将领和精锐骑兵逃跑了。
在逃跑前,曹操下令把没烧的船也烧了,军营也烧了。
赤壁隔江的北岸,大火更加疯狂地燃烧。
乱军中淹死、烧死的曹兵不计其数。
观众几乎窒息,触手可及的画面,一片火海,现场观众身临其境。
似乎身处这场赤壁大战之中。
除了震惊已经说不出话!
一些人想到了多年前的画面,当年看《泰坦尼克号》时被大船所震撼,大船竖起的场景,震撼了无数人。
现在,同样的震撼,出现在了一部国产电影之中。
看到自己的历史,用这种让人无比震撼的视角呈现出来,一些观众激动到泪流。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更有人想起四年前沈三通在《鲈鱼有约》,用玩笑说出的话:我捏死他的电影,和捏死一只蚂蚁没什么难度。
这是对吴语森的放话。
沈三通做到了!
狂言成为事实。
不仅是票房的胜利,这样的画面,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到了电影尾声。
关于电影结尾,沈三通考虑很多,主要是顺序问题。
电影结尾是三阵营战后结算。
一个是蜀汉阵营。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局势。
虽然我方
在赤壁大战中表现得并不出彩,但却是最好结果。
可以闷声发大财。
不出彩能带来两个好处。
一是我方手下没有出现骄兵悍将。
诸葛亮精确预言,日后,蜀汉和东吴将从合作走向竞争。
而和我方竞争,以及谋夺荆州,进攻西川等重大决策上,周瑜会自行其是,造成东吴上下意见不一,五心不定。
所以,看似东吴赢得最大,但长期来看会输得干干净净。
第二点,东吴成功转移了曹操的关注方向。
赤壁大战前。
曹操的计划是打败我方,威慑孙权,统一江南。
赤壁大战后,曹操定然会转变方向,认为统一的主要障碍不是我方,而是孙权。
诸葛亮做出判断,接下来是我方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利用曹孙交战的机会,先后夺取了荆州、西川和汉中。
沈三通给武侯安排了超级高光戏份。
历史上可能没有,但是他这部《赤壁》重点高光塑造蜀汉团队。
采用了《亮剑》原著一样的手法,马后炮塑造人物。
《亮剑》原著里,为了塑造田墨轩作为知识分子的前瞻性,因为已知东大和老苏闹翻,所以让田墨轩判定老苏不可靠,要和老米合作。
可笑可笑。
主要是田墨轩这个角色可笑,经不起推敲。
铮铮铁骨的文人,安然无恙的活到了解放。
螨清,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鬼子,罕见走狗,刮民党反动派,还乡团,一波又一波,也不知道怎么活下来了。
就他那个态度,没有怕过谁,更不会怕土共的手枪。
螨清,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鬼子,罕见走狗,刮民党反动派,还乡团,竟然都放过了他。
可能吗?
沈三通用马后炮手法刻画武侯,看起来不别扭。
因为武侯的形象太好。
把历史结果,让武侯说出来。
历史上东吴在赤壁战后几乎一事无成,战果没有得到最大化。
刘备集团就没有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渐渐的,赤壁大战的战果大多落入刘备手中。
孙权也是无可奈何。
而曹操多次南征东吴,给东吴造成很大压力,使得东吴无暇顾及其他。
东吴胜利结算场景。
东吴胜利之后,周瑜威望大增。
而孙权作为少主难免产生猜忌之心
,阵营内部出现了问题。
空前的大胜会下埋藏巨大的危机,东吴就因为大胜出现一批威名赫赫的战将,周瑜、程普、黄盖,特别是周瑜。
下属威名过盛,造成集团意见分歧。
曹魏是失败结算。
曹操的下场,没有什么关羽义释曹操,曹操狼狈逃走。
史书记载有问题,因为地泥泞,曹操让人铺在地上,骑兵踏过去,文人不懂打仗。
不过沈三通采用了这版结尾。
三个阵营,蜀汉阵营胜利没有那么大,但是一片团结欣欣向荣。
孙吴阵营胜利大,但是内部开始失和。
曹操最惨,统一大好机会失去。
胜利能解决一切问题。
他如果赢了,拿下东吴顺势可以登基。
但是他输了,反对他的力量就会增长,战败的曹操只有仓皇逃命。
三个阵营结局,是三种不同情绪。
如果是蜀汉在前,东吴在中,曹魏阵营结局在后。
情绪从高往下走,越走越低。
而如果是东吴在前,曹操阵营在中,而蜀汉在后。
情绪是先平滑往下,再断崖式往下,再来一个急速拉升。
而曹魏阵营在前,东吴在中,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谷,慢慢的往上走,到了蜀汉武侯高光到了顶点。
不同的顺序排列,给出的观影体验也有不同。
文青的选择,可以越来越往下,以曹魏结尾。
沈三通选择对观众最友好的结尾顺序。
曹魏在前,东吴在后,蜀汉在后。
情绪从低往上走,到了蜀汉达到顶点。
沈三通这版《赤壁》,蜀汉是闪光点。
曹魏有米国的影子,好大喜功。
蜀汉闷声发大财很契合东大一个时期的发展基调。
甚至赤壁之战,有点像911,一下子把米国注意力转移了。
天下大势就是这样,祸福相依,得失难计。
盛名伟业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唯有藏拙守志才是不败之道。
吴语森《赤壁》的闪光点,在孙吴。
可能是不小心,也可能是故意,他偏向于孙吴。
电影在武侯指点江山下结束。
周洁爆发力确实强,大段大段的念白,很有感染力。
当然,没有完全结束。
还有彩蛋。
镜头往上走,鹰飞过,而后往下。
出现
了一面唐的旗帜。
又出现了一面秦的旗帜。
一个骑马的身影出现。
镜头给到正面,是沈三通的客串。
手下高呼:秦王。
有唐又有秦,观众自然知道秦王是指。
而熟悉历史的观众,甚至可以猜到这是哪场战争。
李世民约束手下:勿惊扰百姓。
镜头一切。
确定虎牢关之战方略的时候,有谋士用赤壁之战作比喻。
如今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距离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四百多年过去。
浩浩中华,经历了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三国时期。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进入晋朝时期。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317年西晋灭亡,同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进入十六国,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588年隋灭陈之战。
至此,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中央政权之下。
不过统一之后三十年后,半个甲子,隋朝就灭亡了。
于是,天下又来到了一个分界点。
重演三国,还是归于一统,就在李世民兵锋之下。
李世民生发无数感叹:近七甲子。
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丧失大一统的大好机会。
尤其是以战争手段的高合法性大一统,导致四百年来,天下无法长治久安。
唯有强力的武力统一,唯有军事的胜利,才能奠定日后的长治久安。
李世民感召天命落于身上,也誓言不做曹操。
竭尽全力。
所以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
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战败被俘。
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
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军功显赫。
昭陵六骏,皆是神驹
不寿。
邙山之战灭王世充,飒露紫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洺水之战灭刘黑闼,拳毛騧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灭窦建德,什伐赤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定鼎天下,青骓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战马如此,那战马上的人呢?
这便是天策上将,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的皇帝,可汗的可汗,天可汗!
唐朝真正的开国皇帝李世民!
镜头又是一转。
第二个彩蛋。
画外音,一个声音响起,对于历史来说,千年也只是弹指一挥间。
唐国强老师的客串,似乎在讲三国历史,声音平淡,并不刻意:大一统,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追求,任何人也无法阻挡,任何势力也无法阻挡。
画面拉伸,原来是在武侯祠之中。
跟着一男一女两小儿,似乎是孙儿一辈。
就听04后男孩说:谁敢阻止我们,我们就给谁扔核弹。
唐国强立刻就有些绷不住。
影院里的观众,也不由哈哈大笑。
没人当回事,童言无忌。
最后镜头再次对准了天空,天空依然是天空。
在现在,在三国,也在唐朝。
百年,千年,华夏依然是华夏,没有变过。
两个彩蛋结束,电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