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爷子现在怎么样了?
太傅不想让任何人影响到他的学业,可是,她毕竟是一国之君。
他跪下行礼,然后回答。
小的身子已经好多了,多谢王妃挂念!不过,这是给殿下读书之所,还望殿下能不能……
太傅,您这古板的观念也应该改变一下了,哪有规定女孩子就不能上书院的?
呃……
自古以貌取德的女人,根本就不会让女孩子去读书。
哪怕是皇室,也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太傅一上来就认为这位郡主只是在逗着他。
脸上的表情,当然是相当的难看,恨不得立刻就把这尊大神给打发了。
我也是来读书的,为什么太傅的学院,我就不能进去了?
老臣并没有接到什么圣旨啊!
夏若雪挥了挥手,让后面的内侍跟上。
太监扯着嗓门吼了起来。
陛下有令!
太师闻言,再次跪倒在地。
皇上有令,三公主夏若雪心地善良,品行端正,从今天开始,她将随太子殿下进入国子监求学!
正如国师所说,他是绝对不会有女子的。
但很遗憾,夏若雪是一个特殊的人!
别说是皇后娘娘的旨意,就算是她向皇上求情,只怕也会答应。
毕竟,她可是大夏最受宠的小郡主。
但在他心中,女人总是比男人差。
特别是皇室,女人天生就应该嫁给男人,而男人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
三公主的学业,她也不需要操心,完全可以交给讨好她的齐牧!
或许是见太傅不待见她,她抿了抿嘴唇。
你这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不能上学了?
末将并无此意,只求郡主莫要耽搁了殿下读书!你要明白,他可是要成为未来的皇上的,从这一刻起,他的时间就变得无比的宝贵!
夏若雪嘟着小嘴,有些不满的说道。
他想起了齐牧跟他说,在很早的时候,还是有母权制的,而且还是女人做皇帝的。
但在这老夫子眼中,女人还不如男人。
只可惜,她没有足够的口才,让她去对付这种人。
太傅此言差矣!
太子怒道:你给我闭嘴!
难道你以为书生就一定要比农夫高贵?
太师微微点头,并不在意。
再说了,有句话说的好,知书达礼者,皆为圣贤!
夏若雪心中啐了一声,有这么一个老师,还能教育出一个勤奋好学的皇子吗?他还没有完成任务!
还好他是来检查的,否则的话,谁知道这位皇子会是什么样子!
但是,太傅,你这样做,却不符合我父亲的爱民之道!父王的初衷,还不是让大夏人人有口饭,人人读书!
太师摇了摇头,一脸鄙夷。
公主,这是我们先祖留下的规矩吗?
跟这种人讲道理,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我倒是听说有一所学校,招收女孩子!
这怎么可能?
这就是桃源县!
太子和夏若雪齐声应道,太师一听说这次的事情,还牵扯到了齐牧,他的面色也变得阴沉起来。
齐牧原本就不是一个好东西,既然郡主如此喜爱他,那么从今天开始,你就跟着他读书吧!
就在这时,齐牧一步跨进了教室,就听见了身后传来的流言蜚语。
齐牧面色一暗,她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到底是谁在背后说三道四?
在见到齐牧的那一刻,他的脸色就变得激动起来。
兄弟,你来啦!
兄弟?
作为大夏未来的储君,他怎么能随意称呼别人为兄弟?
真是岂有此理。
太傅,你在朝堂上与本王作对,为何要在朝堂上如此羞辱本王,莫非是不想当着本王的面说本王的坏话?
你不要忘了,我的官职比你高,我当着你的面训斥你,那又如何?
齐牧点点头,没有说话。
你是不是忘记了,朕今天刚刚被皇上任命为东城都统?从这一点来看,你和我的实力应该是旗鼓相当的!
太傅:……
再说了,这天底下,人人都是公平的,没有什么等级之分,也就是那些庸碌之辈,才会与人为敌!
人人平等这四个字也道出了许多人心。
老大威武!
太师听着太子对齐牧的称赞,脸色铁青。
这学校也越来越像朝廷了。
这都是齐牧的功劳。
你说女人比男人差,那么我问你,没有女人,大夏如何发展?这可是大夏王朝的希望啊!
太傅正要说话,却见李太监已经从远处走了过来。
因为上午的朝会,皇帝
要把齐牧叫到御书房里议事。
哪想到,李公公还未进来,便听见太傅与齐牧的争执,两人的脸色都变了。
李公公在心里叹息一声,明知不敌,却要如此作践自己?
你好大的胆子!你一个靠着太监上位的废物,也敢在我面前提节操?
顿时,周围的几个小太监,全都垂下头去。
也难怪太傅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毕竟他们这些人,都是受人指使的。
若是有人心情不好,被人揍了一顿,还得给他们跪下。
就连皇帝最信任的人都比不上。
太傅这话可就说错了,骂不过就骂,骂不过就骂?
何为个人攻击?
太师虽然不明白,但也知道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老爷子,我与李公公相识已久,以我的心意,与他结拜为兄弟,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太子和夏若雪都是一愣,你平时都是和李公公针锋相对的,现在却是一副好朋友的样子。
但是,这只是一件小事,并没有妨碍他们给齐牧撑腰。
你瞧不起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女子,现在却瞧不起那些宫娥和太监?
敢问太师,你这一身衣裳,不是下人宫女们给你准备的吗?他们不是帮你把你身上的衣服擦干净了吗?
这话说到了每个人的心里去,众人都对她另眼相看。
仗着家里有点背景,上过两年学,就以为自己是最优秀的,这样的行为,非君子之道!
李总管站在窗口,眼眶里满是泪水。
齐牧一句一句的说到他心里去了。
齐牧想到当年桃源县的百姓没有足够的粮食,她的心里涌上一股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