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被封为监令,陆锦亭和赵明辉为副监令。
眼见男子纷纷得封,云阳郡主急了,眼巴巴看着皇帝。
皇帝看向殿下三位女子,淡淡道:尔等三人,各赐一面旗子,封为令旗。
太监捧上三面旗子,三种颜色,红黄绿。
云阳郡主挑了红旗子,宋馨挑了绿旗子,剩下一面黄旗子归了方青洛。
方青洛捧着黄旗子细看,旗子的旗杆一人高,并不算重,旗面是绸缎材质,可以卷起,上面绣着内造等字样。
嗯,若占领了敌军山头,插上黄旗,便代表这是我的功劳。
皇帝留了萧天衡和石羡风细谈,余者诸人先告退。
方青洛回到家时,沈氏忙问殿上的事。
方青洛简略说了,另问道:父亲呢?
沈氏指指书房方向,神色有些古怪,压着声音道:陆大人上门,说是请罪,你父亲迎他进书房说话。
陆锦亭的父亲?方青洛脸色也古怪了。
当年退婚,闹得何等难看,此后两家宛若仇人,并不来往,现下他来干什么?
正说着,门房来报,说是潘金凤的母亲潘夫人上门拜访沈氏。
沈氏略一诧异,马上想起潘夫人是赵明辉的姨母,当下吩咐方青洛道:你且回房歇着,不要露面。
待陆大人和潘夫人告辞后,方青洛去书房见父亲,便知道了两家的来意。
方立仲道:陆大人名为请罪,实则是想重续前好。说陆锦亭一直放不下青洛,如今要一道出边关,宜结盟,到时互相扶持。
他还许诺了一些好处,又说陆锦亭会一世待青洛好,若再有变卦,愿领天罚。
只不过呢,他说得再动听,陆锦亭到底样样比不上探花郎,我又不瞎,怎会弃探花郎选择他?
沈氏道:潘夫人是为着赵明辉来的,说赵明辉立誓,此生非青洛不娶。
我说了,我们小门小户,不敢抗旨,到时谁得了功劳,陛下给谁赐婚,我们就答应谁。
唉,不是我说他们呀,他们明显不诚心。瞧瞧人家探花郎,早早来拜见,东西送了一车又一车。
皇宫中。
萧天衡和石羡风告退后,温贵妃求见皇帝。
皇帝一见她,叹道:不是受了风寒么,怎么来了?
温贵妃低声道:好得差不多了。
说着跪下,陛下,边关凶险,嘉儿只会一点粗浅功夫,这般去了,凶多吉少,求陛下收回成命,让嘉儿身边的人替他去一趟罢。
楚王排行第三,名嘉谷。
皇帝没有如以往那般忙着扶起她,而是绕她走了一圈,方才道:爱妃,嘉儿惹下许多事,若不去边关立功,朝臣不会放过他,宋侍郎也不会看好他。
去边关看着凶险,但他身为皇子,身边的人自会舍命护着,不会让他出事。
且朕已下旨,不会更改。
皇帝说着,方扶起温贵妃。
他心中另有弹算,却不会跟温贵妃说。
太子羽翼渐丰,勾结大臣,行事让人不喜。
他得让太子知道,他不是只有一个选择。
此趟边关之行,嘉儿若能讨得宋馨欢心,相当于让宋侍郎提早站在他这边。
而萧天衡与石羡风一文一武,是年轻臣子中的佼佼者,与他们一同出生入死,结下交情,将来或能得他们效忠。
至于陆锦亭和赵明辉,他们是新晋进士,宰相门生,拉拢了他们,将来自能撼动宰相。
自然,还得派一个得用的跟在嘉儿身边,时时提点,免得他出错。
但还有万一,万一嘉儿不成器,不听提点,继续闯祸,那是他的命。
温贵妃带泪问道:陛下真能保证嘉儿平安归来?
皇帝道:朕让身边的武侍卫并周大伴跟他出边关。
武侍卫是宫中一等高手,周大伴从小跟着皇帝长大,得皇帝信任。
这两人跟着去边关,一个会拼死护着楚王,一个会给楚王出谋划策。
温贵妃一听,终于收了泪。
陆家。
陆父跟陆锦亭说了去方家的事,方立仲并不领情,还记恨过往之事。
说着顿一下,方青洛真个会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