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瑗审阅着试卷。
他准备好好的给学堂的孩子们,出一份绝佳的考题。
喜欢野,喜欢调皮,喜欢捣蛋。
太子也回来了,这次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
韩瑗捻着胡须,带着和蔼的微笑。
但这要是落在李厥等毛头小子的眼里,绝对是坏老头憋坏的形象。
学正。
一个年轻的教书先生到来。
柬之啊,你回来的正好,快来看看我这份考题出的如何?
韩瑗笑着邀请张柬之。
学正,中秋才过完,就这么快把考题拟好了?
张柬之笑道,中秋休沐,孩子们也放假,他们这些人有家的回家团圆,家不在这里的,就在家休息读书。
反正也是闲着没事,就把考题想了想。
韩瑗随口说道。
突然。
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挺大的。
两人还以为是其他先生回来,谁知道,进来的人不是教书先生,是穿着官袍的官员。
敢问学正韩瑗何在?
为首的官员问道。
我便是。
韩瑗应道:不知尊驾……。ωωω.gǎйqíиG五.cōm
来者不多言,喊道:陛下旨意!
臣韩瑗接旨……。
大唐皇帝令:韩瑗德行兼备,才能优异,即擢升为东北大都督府大都督一职……。
啊?
大唐皇帝令?
只要以这等格式开头的诏令,那绝对是事关国家的重大命令。
韩瑗当场傻眼了。
他没想到会从天而降这等的诏令。
还有,这东北大都督府大都督,是什么?
他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张柬之反应得够快,他暗暗的撞了一下韩瑗,韩瑗回过神来,道:臣韩瑗领旨!
他双手接过诏令,起身道:多谢尊驾远道而来,我略备茶水相待……。
大都督客气,职下可不敢多有叨唠。
官员很是客气的说道:尊驾一言,职下可不敢当。
韩瑗明确的感受到对方的态度变化,职下都能自称出来。
我久不在长安,有一事疑惑,敢问这东北大都督府是……?
官员道:大都督有所不知,这大都督府乃是节制辽北,辽中,辽东三大行省军政大军,大都督正三品官衔!
职下恭贺大都督升迁。
职下还要回京复命,就不久留了。
告辞!
随着对方离开,韩瑗还处在晕眩之中。
他脑海还在回荡着一个念头。
正三品官衔!
他是正三品官秩的大臣了?
我的天啊。
这是在做梦嘛?
但他手中的诏令是真的啊。
恭喜大都督,贺喜大都督。
张柬之连声道贺道。
自家学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正三品大员。
还是节制三地的大都督。
这权柄不用想都知道有多大。
柬之。
韩瑗却是苦笑不已。
大都督为何如此?张柬之不解道。
你不懂。
韩瑗道:我要收拾一番,即刻赶往长安。
学堂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张柬之很是疑惑,这等恩宠,怎么看起来学正并不是太高兴呢?
……
韩瑗最快速度赶回长安,了解到东北大都督府的事情后,他第一时间去东宫求见太子。
大都督一职。
极大可能是太子举荐的。
怎么,什么事情让大都督这么着急的?
李承乾好笑的问道。
殿下,我……。
韩瑗有点难以启齿,李承乾见状,也收敛起笑意。
二郎做错事了?
李承乾问道。
殿下虽然调皮捣蛋,但从不会做恶事。
韩瑗说了一句后,咬牙道:殿下,臣可能无法担任东北大都督府大都督一职。
嗯?
李承乾惊讶了。
这不管对谁来说,都是泼天的恩典,想求都没地方求的。
怎么到韩瑗这里,反而还推辞了?
你应该知道,陛下是下的大唐皇帝令,不可能朝令夕改的。
李承乾严肃的说道。
臣明白。
韩瑗道:但东北大都督一职,是节制三省军政大权。
臣何等何能,敢居这等要位?
殿下,大都督位高权重,我之前虽有官秩在身,可也没有担任过要职,突然从一学堂学正,迁三省大都督。
只怕人心不服啊。
此间事情复杂,利益交织,只怕人心不服,臣也难以压制。
还望殿下明鉴。
李承乾眉头微皱。
有圣天子,有孤给你撑腰,你有什么好怕的?
臣不是怕,臣是以大局为重。
韩瑗低头道:臣若是靠着圣天子,殿下的威望,纵然能行使大权,但难以服众,也无法长久。
李承乾明白了,韩瑗担心所在。
他也发现问题所在。
这个问题,不单韩瑗要面对,就连裴行俭也要面对。
两个人最大的短板,就是威望不够。
不说手下官吏,就单单是那些将校,韩瑗想要压制对方,就难以做到。
裴行俭有军功在身,军队不用太过担心,但在官吏上,他就要借大都督府的权威来压制。
本意是韩瑗能够给裴行俭帮助的。
如今,却是忽略了关键所在。
韩瑗都没办法节制大都督府的文武,如何能借力给裴行俭呢?
这就别说,上官仪与刘仁轨了。
他们也是需要大都督府的力量。
李承乾闭目仰头,细细思索。
显然,这次的决策,没有考虑周全。
他就想着怎么让东北大都督府,把东北三省给发展经营好。
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问题。
人心!
官员对他,对李世民毕恭毕敬,但对自己的上官,一个威望不够,资历都不能与自己相比的。
怎么可能甘愿听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