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方前后脚离开,都是带着喜悦。
张士衡的报纸总算得到应允了,长孙无忌他们得到想要的东西。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李承乾起身,朝内殿走去,半途叫来了一个内侍,去准备什么东西。
有什么感想?
他开口问道。
哥哥,他们是答应不会在大朝议上反对了吗?李治开口问道。
这也是李恪想要问的。
至于长孙冲这个家令,去送他老子了。
不是说了嘛,报纸所言非他们所想。
李恪道:这么说来,可以理解为,他们不反对的态度,大朝议上,五姓七望的人,不会说话了?
李治眼前一亮,道:应该是这样了。
但他还是有点不确定,看向太子哥哥。
李承乾道:是这样的。
可兄长,这样的话,是不是有点要挟的意味在里面。李恪斟酌着言语,道:他们用这种方式,得到印刷工艺,若是不给,岂不是他们要全力反对。
甚至是要置宋国公于死地了?
是可以这样理解。
他们用舆论的影响力,迫使李承乾低头,给他们印刷工艺。
李承乾玩味的说道:你怎么知道这要挟,我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呢?
李恪心头一震,他脑海的脉络逐渐清晰不少,道:敢请兄长解惑。
我若是不愿意,他们想什么办法都无用。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印刷工艺对我来说,无关轻重,迟早是要暴露,用以天下的。
但我要做事,达成目的,就要给他们看到希望。
与其等着暴露那天,还不如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这段时间以来,山东世家可是在报纸上掏出了不少家底,却没能争过文贤两报。
他们很急,尤其是尝到报纸带来的影响力甜头后,更加着急。
李恪与李治点头,他们也知道报纸不是一般的烧钱,一文钱一份,可以说根本不用想着赚钱。
江南士族那边,有印刷工艺,平摊到各家也是亏损不小。
更别说山东世家的手抄报,亏损更大。
但报纸的影响力摆在那里,他们要不上进,那么只会越发的赶不上江南士族。
当真等到江南报成势,那他们悔之晚矣。
可一个印刷工艺,他们至于这么低姿态吗?
李治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不是那么简单。
李承乾不无随意的说道:他们想跟我求和,就要放低姿态。
萧良娣等人有孕在身,真等到她们诞下男孩,谁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稚奴,换了是你那些世家,有人要挑战世家的权威,你会眼睁睁的看着,我身边与你无关的人,地位越来越高,甚至能够影响到我的些许决断吗?
坐视威胁变大吗?
李治坚定的摇头,肯定不会。
这不就明了。
这时,内侍把东西拿来了,摆放在李承乾身前的桌案,李承乾挥了挥手,道:一个是,他们想要修补与我的关系,另外一个,是要与江南士族一样,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等同。
第三个,基于前面两个因素,他们就能施展拳脚,好好的跟江南士族斗法了。
他们要的是我中立。
而我要的是,皇子留京,他们不能说话反对。
对他们而言,报纸不过是危言耸听,实际他们根本不在乎。
他虚点了李治的脑门一下,道:这下你该明白,为何会这么低姿态了吧?
李治腼腆的笑了笑,可哥哥拒绝了他们送嫡女入东宫的请求啊。
兄长是拒绝了,但他们敢不送,能不送?李恪接话说道。
对哦。
李治恍然大悟道:不管哥哥如何说,他们不得不送。
东宫没有他们的嫡女,相当于哥哥枕边无人。
他嘿嘿的笑道:哥哥艳福无双啊。
小屁孩!
李承乾笑骂一声,还打趣上他来了,摇头失笑,将桌案的盒子推向李恪,道:这个东西,你送去给宋国公。
告诉他,这是给他的,也算是给江南士族的。
其中有部分是给剑南士族的。
他看到后就明白了。
他顿了顿,道:不出所料,明天报纸的风向就会变。
到时候他们上门赔礼道歉,宋国公不要拒绝。
李恪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他郑重的点了点头。
你先去吧。
是!
李恪带着东西离开。
李治伸头看了许久,回头道:哥哥,外界可说三哥的一些不好的话语,你真不在意?
李承乾给他后脑勺一下,道:记住了,外面风言风语不可信。
大家都是我的弟弟,当一视同仁,互相信任。
他也是你的兄长,不要轻易受到挑拨。
李治捂着脑门,委屈巴巴的,说就说嘛,打人干什么。
事情已经解决了。
明天你们就要拿出态度来。
长孙无忌笑的很是放松,高士廉也是,压在他胸口的郁气总算是烟消云散。
与太子重归于好,比什么都重要。
崔敦礼也是笑容满面,国公放心,我们知道该怎么做。
那就好。长孙无忌道:你们还要交代好其他人,大朝议的时候别胡乱开口。
明白!
崔敦礼应声,卢承庆犹疑道:嫡女送不送入东宫?殿下刚才可是拒绝了。
送。
怎么不送?
高士廉正色道:要不要是殿下的事,但送不送是你们的事。
君王说不要,你就当真了嘛?
就这样的态度,怎么得到太子的认可?
长孙无忌点头道:放心送去吧,太子不会拒绝的。
好!
崔敦礼与卢承庆回去,马上给家族写信报喜。
但崔敦礼这边,却听到管家禀报,魏王的人曾经到访过。
来干什么?
说了什么话?
他皱眉问道。
对魏王,山东世家早就放弃了。
虽然文学天赋卓越,但政治认知太差了,被太子三两下就给丢去修书。
书不修完,不管怎么支持,都不可能再有资格参与到夺嫡之事上。
说是希望能借崔氏藏书,编入《贞观大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