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城的报纸乱象。
李承乾只觉得很是好笑。
他巴不得这些报纸越多越好,因为想要办就要花钱,想要办好,就要花更多的钱。
一文钱一份的报纸,就纯粹是在砸钱办报。
想要赚钱,哪怕增长一文钱,也马上被他人所抛弃。
我有一文钱的报纸不买,去买你两文钱的,吃饱了撑着的是吧?
李承乾不觉得这超出自己的预料。
报纸这玩意儿,最终还是会优胜劣汰,迟早有人撑不住的,退出竞争。
不过,目前长安城内的舆论争夺战,打的很是激烈。
他都不知道几十种报纸,到底是花了多大的价钱,发行出来的。
当然,发行量不高,远不如文贤两报有印刷。
但就算每天几十份,那需要人力物力,也不算小啊。
手抄报是要靠人的。
我听到消息。
李治在太子步撵内坐着,道:山东那边,各家报纸也打的不可开交。
王氏看到崔卢两家的报纸,出现在太原,大为恼怒。
一气之下,也不找崔卢两家要说法,直接把王氏报纸也在清河、范阳传播了。
可以说,为了名望,彻底的乱了。
李承乾感叹道:不乱才怪。
你不做,不代表人家不做。
就算他人带入,非自己所愿,但人家可不见得你不是故意的。
人心经不起推敲的。
很简单的道理。
你说报纸是他人在本地购买的,带入你家地盘。
谁能证实?
你说是就是了?
万一你就是故意的呢,难道我就吃这个哑巴亏了?
要想大家不吃亏,那就随意流通。
你可以来,我也可以去。
这样大哥不说二哥,大家都一样。
那他们这么搞,岂不是任由江南士族的报纸坐大了?李治道。
没那么夸张。
李承乾随意的说道:江南士族根基还是浅薄了,名望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出来的。
山东世家的名望经年累月,才有今天的影响力。
他们现在还不知道疼,等知道疼了之后,会清楚怎么做的。
现在不过是山东世家,各自之间的较量与混乱。
谁先承受不了,分出高低来之后,自然会联合到一起,对付江南士族的。
换句话说,危机感还不太强,山东世家让江南士族先飞,飞的再高再远,他们也有自信追赶上的。
殿下。
到太子卫队营门了。
长孙冲说道。
步撵落下,李承乾起身走了下去,李绩,裴行俭带着太子将领上前见礼。
参见太子殿下,恭问太子殿下安康。
孤安!
李承乾道:免礼吧。
谢殿下。
李绩等人起身后,见到身后的亲王们,连忙行礼,参见吴王殿下,齐王殿下……。
这次来。
李承乾把李恪,李佑等人也带上了。
一番见礼后,一行人朝着营地内走去。
李承乾是来视察一下太子卫队的情况,也看看太子卫队训练的成果。
殿下,已经都安排好了。
李绩说道。
那就先检阅吧。
是!
李绩吩咐人去安排,李承乾把裴行俭叫了过来,边走边说道:你在太子卫队的思想工作报告,孤都看过了。
很不错。
裴行俭恭敬的说道:这是卑职的本份。
有什么困难没有?
李承乾登上点将台,看着太子卫队,道:报告不好说的,现在可以跟孤说说。
没有困难,英国公很是支持卑职的工作,将士们也很配合。裴行俭说道。
如此便好。
李承乾望着肃立的太子卫队将士,道:太子卫队,孤倾注了不少的心血。
一个个都是骁勇敢战的将士。
孤不想看到有任何的岔子。
裴行俭当然知道太子对卫队的关注。
训练大纲亲自拟定了。
五千人,一人三马,一应甲胄器械,全部配备。
实行一日三餐,中午顿顿有肉。
可以说,把太子卫队的五千人,养的膘肥马壮,战力十分了得。
若不是放在远离长安城的郊外,怕是陛下都不见得放心啊。
裴行俭早先还不知道,卫队为什么要放在城外,后来才醒悟过来,不放在郊外,东宫根本施展不开。
殿下放心,卑职不敢有隐瞒。
那就好。
检阅开始。
卫队气势很是浑厚,都是从禁军中挑选出来的,优中选优之辈。
队列检阅之后,就是训练战术。
轻装骑兵,机动拉扯,抛射箭矢。
在战马三件套,又有高桥马鞍,马镫,马蹄铁。
机动的速度非常之快,在高速移动下,骑兵能够随心所欲的搭弓射箭。
英国公,你怎么看这种打法。李承乾目光落在轻骑兵上,随口问道。
李绩微微沉吟,臣不好评价。
单从机动上来说,绝妙。
李承乾不置可否,他问道:三弟,你觉得呢?
看出什么来了?
李恪没想到会点到自己,他道:不知道跟重甲骑兵相比,谁胜谁负。
李佑撇嘴,道:这还用说。
肯定是太子哥哥这轻骑兵了。
众人不由好奇的看向他,李承乾问道:五郎,你为什么这么笃定?
多简单啊。李佑道:太子哥哥这轻骑兵在于机动,速度极快,从这骑射来看,重甲骑兵根本追不上。
父皇的玄甲军,正面冲锋是无人能挡。
可这轻骑兵不跟玄甲军正面对抗,就是吊着玄甲军跑。
玄甲军负重很大,战马支撑不了多久的。
一旦耗尽马力,不管玄甲军多强,都是任人宰割的。
闻言。
众人震惊不已。
众人的反应,他是看在眼里的。
这会儿一个个的观念,还在势大力沉,走重甲的思想上。
他也不明白,轻骑兵的打法,为什么要等到铁木真的时候才发展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