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六章:两宫强调,江南士族报纸(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站在田地讨论,不太适合。

一众人打道回府,在两仪殿会坐。

李承乾回宫换了一身常服,也随后到来。

李世民也换了衣服,坐在主位上。

考虑问题全面是好事。

我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就要想到如何防止漏洞出现。

李承乾这才淡淡的说道:生育国策,我们颁布了一条法律。

贴补之策,我们也可以制度想要的。

诸公皆是朝中贤臣能人,大家集思广益,查漏补缺嘛。

李世民笑道:太子说的不错。

有什么疑问,现在提出来,商议商议对策。

我觉得,辅机说的贴补之计,是利于民生百姓的。

今日亲耕,在表率。

但我是大唐皇帝,天下百姓君父,不能只是表率,更要做出惠及百姓的行为。

玄龄,你有什么想说的?m.GaИQīИG五.cοΜ

他点名喊道。

之前的话,就算是为这次贴补大计确立了性质。

补贴大计是要实行的,是君父恩惠子民。

但在实行之前,有什么问题,该说该讲的,不能藏着。

房玄龄道:郑国公说了这事,臣正好想到一个问题。

是不是要限制每家每户购买的数量?

不加以限制,一家购买多个,岂不是要被人利用了?

李世民指着房玄龄,欣喜的说道:看看。

这就是问题嘛。

有话就说,有问题就提。

玄龄要是不说,我们把这补贴大计颁布了,那岂不是便宜有些人了?

说完,他道:这个问题很好。

诸位有什么对策?

长孙无忌道:陛下,臣以为简单,限制数量即可。

每户最多只有两头牛。

房玄龄摇头,这样,有些家中七八口人的,怎么做?

还有那些大门大户的,土地较多,一两头怎么够呢?

有些违背初衷了。

张亮惊讶的说道:那些有钱人家,也在补贴范围?

魏征不满的说道:都是陛下的子民,难道还要分钱多钱少的嘛?

张亮明智的闭嘴。

干不过这些文官。

我是乱入的。

李承乾道:魏师这话就说的很对。

孤向来不对以贵贱区分孤的子民。

不管他钱多钱少,有地没地,孤都一视同仁的。

李世民:太子说的好。

我的子民,我自当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众人:陛下圣明!

李承乾道:不管是大族,还是有钱人家,都应该享受朝廷的补贴。

只不过,这个贴补,要做出限制来。

他巡视一圈,首次,以旧抵消部分,朝堂补贴,第二次,朝廷降低补贴力度。

第三次,朝廷不再补贴。

耕牛也是一样,第一头全额补贴,第二头半价补贴,第三头,由买家原价去购买。

这次补贴是面向广大底层百姓的。

主要是让广大百姓,解放劳动力,能够更多的耕种土地,开垦荒地出来。

买一头牛,哪怕是有朝廷的补贴,李承乾估摸着也可能掏空他们家庭大部分的财产。

至于第二头半价补贴,怕是会让很多百姓望而却步。

更别说第三头了。

那只能是有钱人家,拥有大量土地的才会去选择。

所以,只对补贴两次,能够杜绝钻空子的弊端,也能真切的照顾到底层百姓。

殿下英明。

这个限制之法,大大的降低补贴大计的风险,也让人无机可乘。。

长孙无忌不无激动的说道。

房玄龄附和一声,道:不过,还是要防止有人以第二头牛,低买高卖。

魏征正色道:那就防微杜渐,以律法进行约束。

不许低价买入,高价卖出。

李世民问道:那百姓无计可施,要变卖该如何办?

魏征当即道:这很简单,官府以补贴后的价格赎回。

官府也不占百姓的便宜,百姓也别想从中获利。

毕竟,朝廷最根本的愿想,是鼓励耕种,鼓励开垦。

李承乾没有说话,但心里却很是感叹啊。

不用他多说什么。

这些贤臣就能把问题找出来,并给出解决的办法。

耕牛在官府手中流转,极大的限制有人从中牟利。

当然,有可能出现官府中饱私囊等行为。

这就需要朝廷对此监督以及巡查了。

最终还是要落到御史台的身上。

随后,众人就此事,进行展开的讨论商议。

逐渐把补贴大计的问题,以及存在的漏洞,都给出了办法。

李承乾走出太极宫,浑身很是放松啊。

这是,由长孙无忌与工部联手去办,想来会有些瑕疵,但大的方向,是好的。

今日陛下举行亲耕礼。

马上写出一份文稿,在报纸发行出来。

是!

第二天。

大唐帝国报再次发行。

重点讲述亲耕礼仪式,同时还将李世民在仪式上的讲话,进行报道。

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在亲耕礼仪式上对群臣作出强调:民以食为天,朝廷要紧密关注春耕的进行,确保春耕顺利完成,一旦发现春耕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为百姓耕种排忧解难,保证今年丰收。

睿智仁德的皇太子殿下,对群臣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道,州,县等各地官府主官,亲赴民间田地视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春耕乃是民生大计,不能让事来找人,要各级官吏主动找事。

两宫强调:切实维护春耕生产秩序,一切以春耕为要……。

报纸一经发行,马上就迎来了哄抢。

大多都是士子,读书人等。

长安百姓则是不约而同的汇聚到一处,听着他人的宣读。

陛下与太子如此重视春耕。

怎么能不重视,你才吃饱饭多久。

国有贤君明主,我大唐之幸啊。

长安各地都在奔走相处,口口相传。

不出意料,这份报纸也到了朝中大臣的手中。

这轻薄的一份报纸,就能让长安再三震动啊。

房玄龄感叹道:之前对庙堂报告,如今也传遍天下,也在争相传颂,大加议论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