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陛下是在猜疑我?
这倒不是。
李世民晒然一笑,靠在椅背上,我猜疑谁也不会猜疑太子的。
我心胸宽广,待人以德。
再者,太子有些人手,也属实应该正常的。
只不过是好奇,青雀给你的钱财,花光没有。
这话说的,让李承乾有点疑窦。
你不猜疑?
那你去哪里都带着李靖是几个意思?
但李世民说的话,也确实不错,他确实没必要因东厂之事,就达到猜疑太子的地步。
太子有属于自己支配的力量,合情合理,并且有东宫制度摆在那里的。
毕竟,东宫十率,常备人员几千人,还遥领在外府兵,当年李建成当太子的时候,东宫十率有五六万之众。
这不是一般的哈人。
要是李建成跑出长安,当年的玄武门之变,怕是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后来,轮到李承乾当太子,东宫十率有所减弱,但十率府可都遥领着两三万的府兵。
这是独属于东宫的军事力量。
只不过嘛,懂的都懂。
名义上是归太子调遣,但实际上,任何调动都逃不过李世民的眼睛。
太极宫跟东宫之间,只有一墙之隔。
旁边有着几千人马,不受自己的掌控。
你看李世民睡得着觉嘛。
李承乾猜不透李世民这会儿的心思,他道:花完了。
东厂的支出,可不是小数目,任何地方都是一笔大开支。
李世民点头道:这倒也是,我查过东厂的支出,确实花费甚大。
不过嘛,以后就由我的内库出了,太子也不用担心这笔负担了。
李承乾道:那再好不过。
他说钱花完了,就是证明没有能力,再培养出其他力量来。
东厂之事,你也要多多过问才是,我会交待李君羡的。
李世民说完后,微微一顿,道:北地战事,虽然是李绩指挥的,但他麾下将士犯错,他也有罪。
我决定罢免他兵部尚书的职位,让河间郡王担任。
李绩就领着东宫率府的差事,太子在军事方面还需要多多涉猎,可以多多请教他。
嗯。
这样吧,东宫十率府遥领的府兵,有些臃肿了,再者府兵改制,卫率府的也不例外。
我一并裁撤了,以后就留下三到五千人的常备,供太子差遣,拱卫太子威严。
太子以为如何?
李承乾大吃一惊。
他有点怀疑李世民的意图,到底想干什么。
李绩虽然还领着卫率的事,但李世民就差明白告诉他,东宫常备卫率,他可以随时调动指挥。
这是要让他有兵权了啊。
到底李世民经历了什么,突然会这么大度了?
他准备试探一下,李世民的心思。
是他认为的,还是李世民虚晃一枪,本质没有改变。
陛下,东宫常备卫率,我觉得除了几个卫率外,充当门面什么的还行,但我怀疑他们是否有保护我的能力。
李承乾说道。
太子想怎么办?
我想在禁军之中,重新挑选一批,充实东宫力量。
可!
李世民很是大方的说道:太子尽快在禁军中遴选,常备军的一应支出,我给太子承担一半,剩下的,太子自己出钱。
你任何训练,我不管,但钱不能从东宫内库出。
长乐跟高阳两个丫头,可给你不少。
太子别跟我哭穷啊。
李承乾心头无比震动。
他可以确定。
李世民真的放兵权给他。
这是受什么刺激了,还是想通什么事情了?
但不管如何。
你既然给,我当然不客气的收下了。
多谢陛下。
李承乾客套的感谢一声。
太子啊,往后类似东厂的事情,你提前告知我一声,这样对你我都好。李世民笑道:你说是吧?
我明白了。
李承乾走出东宫,算是明白李世民的用意了。
真是够自信的啊。
李世民没说什么硬气的话,比如我给你的,才是你的,不给你的,不能抢的警告话语。
但他话里话外,其实都有一个中心意思。
你太子与其暗地里偷偷摸摸的,还不如我大大方方的给你。
东宫卫率是摆在明面上,还有个李绩在,不管如何,总比暗地里还有个东厂好不是。
这是跟我玩明牌啊。
不过,我喜欢。
李承乾并不介意,李世民玩这种操作。
他只会让李世民看到,他还有更骚的操作。
……
庆功宴上。
李世民很是开心,狠狠的吹嘘了一番自己指挥大军的功绩。
群臣也捧着他,赞着他。
还朝归来,李世民举行大朝议,他下达了一系列的诏令与任命。
罢免李绩兵部尚书,李孝恭接任。
罢免唐俭民部尚书,长孙无忌接任。
罢免李道宗的礼部尚书,于志宁接任。
同时宣布府兵改制,李道宗为府兵大都督,在长安设府,总领府兵大小事务。
这消息一出,可比长孙无忌再次出任实权职位,更令人震动。
就连李承乾都没料到,李道宗会一步登天,直接飞升,地位一跃成为独一无二的层次。
府兵,可是有几十近百万的。
虽然改制是一步一步的来,但也足见李道宗在权力地位上的攀升,以及李世民对他的信任。
这一系列的变动,都足以让朝野震动。
长孙无忌支持太子,却破天荒的,被陛下再次重用,担任民部尚书。
于志宁更是太子的人,不过是一个太子詹事,就这么成为一部尚书,还是礼部。
虽说两部尚书,是陛下的人,但也是太子的拥趸啊。
这传递的信号,不可谓不耐人寻味。
陛下怎么想的,会让太子在朝中壮大势力。
但随之而来宣布,裁撤东宫卫率遥领的府兵,似乎又算是一种打压。
百官看不明白。
李世民的那些心腹大臣,也是一脑门疑惑。
陛下到底意欲何为啊。
陛下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根本让人看不懂啊。
长孙无忌心头暗暗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