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承乾很是满意,众人的反应。
这才对嘛。
要都无动于衷,那他真就对牛弹琴,失望透顶了。
不怕人有欲望,就怕看到欲望还能不敢伸手。
对百姓来说,他们在意的是生存,是有没有饭吃。
但对庙堂上的诸公来说,盛世,才是把一个治世能臣的形象,最直观的具象与展现出来。
而一个前所未有,雄伟壮阔的太平盛世,则是将这一形象与功绩无限度的拔高。
直到高不可攀,成为一座难以跨越的史诗山峰。
没有任何一个大臣,面对这样的诱惑,能做到泰然不动。
谁不想成为世间楷模,后世争相效仿的对象。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一辈子到头来,其实就这么简单。
……
确实是还有对外。
李承乾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对外其实也很简单。
无非是三个标准。
一,周边无敌国!
二,周边无强国。
三,周边无有敌意的强国。
对内是民生,对外是军事。
诸位觉得我大唐如今何如?
众人沉吟,并没有着急开口说话。
周边无敌国?
大唐没有吗?
吐蕃是一个,薛延陀是一个,高丽也是一个。
周边无强国,倒是可以这么说,毕竟大唐周边,谁敢真刀真枪跟大唐较量的。
才灭了一个高昌,现在又针对吐蕃封锁。
要说强,谁强的过当下的大唐?んΤTρs://ωωω.gǎйqíиG五.cōm
但敌国,表面恭顺,暗地不敬的,大有人在。
殿下。
如此盛世标准,从来没有听说过。
孔颖达有些不同的意见,道:按照这样的标准,大唐只有把周边有敌意的国家,尽数诛灭。
臣不知道是对的,还是不对的。
毕竟,自古以来,先贤没有提及过这样的说法。
……
他还想继续说,李承乾不客气的直接打断了他,孔师说这话。
让孤突然想起两件事情。
孤深恶痛绝。
众人露出探询之色,什么事情,令太子这么反感厌恶的。
孔颖达神色有些尴尬,显然刚才说的话,让殿下很是反感。
第一件,乃是国旗制作。
李承乾环视一圈,道:孤问阎立本,国旗颜色如何防止掉色,有没有固色之法。
阎立本的回答,让孤大失所望。
他说没有固色之法,承天门前的国旗,天天更换,不用担心掉色问题。
哪怕是下大雨,国旗沾水掉色,降旗后立马烘干保存就行。
并非大事。
他语气很不好的说道:孤真是被气笑了。
当然,此事也怪不得阎立本,这本不该是他所负责的。
掉色问题历来就有,没办法最终只能靠绣工缝制旗帜,才能保证不掉色。
孤之所以气笑了,一个固色问题都多少年了,到我大唐还没能解决掉色之难?
难道我大唐的匠人,就不知道想办法去试验,解决这个问题吗?
众人默默的听着,长孙无忌跟房玄龄还有魏征,估计摸着下一个可能就是工部了。
这只是其一。
李承乾沉着脸,说道:其二乃是农具。
半年前,工部与户部受到两宫责问,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其根本原因,是孤在春季郊游,见到老农所用农具,笨重吃力,耕地困难,效劳极其低下。
那种耕犁都多少年了,几百年过去,孤就不信没有人不知道那种犁,对百姓耕地是有多大的负担。
但有司却从没想过进行改善,减轻耕地负担,有更多精力时间去开垦更多的田地。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提高粮食收成,就要有更多的耕地。
一个事倍功半的耕犁,想要耕种其他田地,也有心无力。
众人缄默其口,静静倾听,没有说话的。
就连那些弟子学生,也是微微低头,露出沉思之色。
孤对工部,户部问罪,是他们在其位不谋其政,尸位素餐,不思进取。
抱着自古以来都有的念头,从不会主动去考虑,如何改善乃至发明利国利民之物。
李承乾食指猛然向下,狠狠一点,孤最烦这种墨守成规,坐享其成,秉着前人做的,说的都是对的思想。
孤告诉你们!
孔颖达脸色微红,李承乾声音一高,他都不由一个颤抖。
我大唐是一个立志承前启后,创造革新,开放先进的王朝。
李承乾话语掷地有声,面色肃容,周王朝建立之初,礼仪制度并无,是后来才建立制定的。
当今大唐天子也当如周武王之举。
我等也当有周武王之下能臣之力。
我大唐与周王朝何其相似,一切都从头再来,礼乐制度,都要重新制定。
但我大唐何其幸运,还有前贤遗泽,我们可以继承,以为延续。
可是,不是让我们止步不前,原地踏步。
我大唐更该有周武王之时,勇于开天辟地,再造乾坤之念。
大唐承上启下,重造华夏衣冠,制礼乐,安九州,平四海,不正该是我辈创造新篇章之时吗?
众人震惊不已。
太子怎么敢的?
他怎么敢拿大唐跟周王朝比的。
两者是能够比的吗?
那可是周武王,当时在位时期,制定礼乐制度的君主啊。
这……。
他们震撼的无以复加,但谁也没有反驳余地,也没有勇气反驳。
当今天子是周武王,那高祖皇帝不是可以比作的周文王?
那他们这些两朝臣子是什么?
太子在捧高祖,捧天子,也是在捧他们。
他们怎么拒绝得了这糖衣炮弹?
难道要让他们扔回去?
那不是自绝于天下人嘛。
李承乾缓缓起身,朝着众人走了几步。
他将各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心头轻笑,太过容易拿捏了啊。
就刚才的这些高帽。
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人不喜欢的。
他无形之中也是给这些人,上了一道思想BUFF。
李世民比做周武王了,你们这些臣子不就能与周公坐在一桌了?你们要还不贤能。
对得起天子,对得起大唐,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天下黎庶?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当这顶高帽戴上,一个个都要负重前行。
但……。
李承乾觉得并不够,些许强行带入的言语作用,远不如给他们上个超级大光环。
孤有一言,送给在座的各位,送给大唐千千万万的臣民。
史官飞快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