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人离去。
李承乾吩咐人搬来桌案,准备笔墨,开始动手书写。
刚一动笔。
就见到长孙无忌去而复返。
舅舅,还有何事?
他惊讶的问道。
长孙无忌见他动笔写东西,不由心头一跳,道:殿下,还望你慎重啊。
事关重大,不要草率为之。
李承乾心头一乐,似笑非笑的说道:舅舅指的是哪件事?
是向陛下提议……。
长孙无忌有言欲止,没有说透。
不是舅舅。李承乾持笔,身子微微前倾,好笑道:你觉得我傻吗?
啊?
长孙无忌一愣,旋即明白过来,太子不可能会做的。
他顿时松了一口气。
这件事情,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盘子做大,不论是对谁都有好处。
朝廷该是拿出点真金白银出来,好好的激励一下人口增长。
他不知道朝中势力盘根错节,是各自利益集团的代表?
要想肃清吏治,严打贪官污吏。
那会是牵一发动全身的。
甚至李世民都扛不住,别说他这个太子了。
他只是想表明一个态度,给一点压力。
这件事,我要办成,你们不要给孤使绊子。
舅舅,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李承乾笑问道。
是这么个道理。
长孙无忌点头,道:那臣就去太极宫面见陛下了。
不急,先等等。
我把这份呈奏写完再去。
李承乾动笔很快,长孙无忌也只好等着。
等到李承乾写完后,交给长孙无忌,让他带着去太极宫。
外面的高士廉他们,等了许久,终于见到人出来了。
大家看向他,长孙无忌点了点头,心里算是落下。
这是……。
他们见长孙无忌拿的东西,不由疑惑。
殿下给陛下的呈奏,要我亲自送去。
原来如此。
高士廉与他落后,低声询问一番,道:这呈奏不会有那件事吧?
舅父放心,殿下英明,不会的。
那就好。
太极宫。
李世民这会儿很有兴致的,临摹王羲之的书法,写的正是太子说的诗。
满城尽带黄金甲!
最后一笔落下,李世民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这首诗,深得他心啊。
当年玄武门之变后,不正是这首诗的写照吗?
我花开后百花杀……。
他轻声呢喃着,长孙无忌等人也来了。
哈哈,你们来的正好。
快来看看我写的怎么样。
李世民不无炫耀,邀请众人鉴赏。
众人自是很有眼力界的称赞吹捧一番,随后各自坐下。
你们一起来,是有何事?
禀陛下,臣等刚从东宫议事出来。
房玄龄道:太子以为……。
他将商议之事和盘托出,随后肃穆说道:太子认为,大唐要想创造盛世,必须在人口上下功夫。
大举鼓励生育……。
李世民捻着胡须倾听,他也深以为然。
人口是一国重中之重。
经过之前一系列的战乱,损失大量人口,急需弥补回来的。
大唐的国策,就有这一方面,只不过并没带来多大的成效。
钱,是不是有点多了?
他不得不考虑一个现实的问题。
太子想要大把散钱,但钱从哪里来?
这话问的,回答的只有沉默。
他们也在苦恼。
话说的轻松,但是要拿真金白银出去的啊。
长孙无忌掏出太子写的东西,道:陛下,这是太子呈奏陛下的。
我看看。
内侍上前接过,快速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脸色就不太好看,旋即又变得沉凝起来。
这变化的神情。
高士廉看在眼里,给长孙无忌一个眼神,里面写了什么,怎么陛下神色这般复杂难明的?
长孙无忌一脸无辜,我也不知道啊,大家都在一起,他也没机会看。
太子倒是好想法。
主意打到我的内库来了。
李世民收起呈奏后,也没有给他们看的意思,道:就这样,钱由我的内库调拨给国库一部分,国库再出一点。
你们拟定好相应的激励之策。
魏征轻飘飘来了句,陛下可真有钱啊。
李世民也不在意,笑道:为了百姓,掏空我的内库也在所不惜。
众人其实都很好奇。
陛下是怎么一口就答应了的。
太子到底写了什么,让陛下这么痛快?
但李世民就不给他们看,让他们心里很是抓痒。
陛下圣明。
众人散了之后,长孙无忌被李世民留了下来。
此时,他正在看李承乾的呈奏。
许久后,长孙无忌才总算明白,陛下为何一口答应下来。
以吐蕃之国财,养我大唐之百姓。
怪不得,钱是从陛下内库调入国库啊。
在这次大封锁吐蕃,大唐各家各户暗地里的营生,其实都赚了不少。
看似朝廷设置了对外商税,损害不少人的利益。ωωω.gǎйqíиG五.cōm
毕竟之前是没有对外商税的。
但不能这么简单的看,设置对外商税,商品价格提高上来。
不仅利益没有受到损失,反而是赚了比之前的更多。
正是超出以前的收益,才没有激起那些世家大族的强烈反对。
据长孙无忌所知,许多人尝到甜头后,大加支持朝廷征收对外商税之策,有的甚至还觉得对外商税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