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武门八百人。
李二眼神阴沉。
八千人,拥兵自重。
李二神色难看。
八万人,裂土封王。
李二恢复平静。
他作为曾经的天策上将,自是知道军中将士的心思。
谁不是为了军功,谁不是为了荣华富贵。
不然,谁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丢性命跟着你干啊。
但屁股决定脑袋。
作为皇帝,军功,荣华富贵,只能是他来恩许。
你都能许人军功,许人荣华富贵。
那还要我这个天子干什么?
其他人可以这么做,但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
这种事情,其实也可以说是可大可小,就看帝王是怎么想的。
显然。
李承乾的话,挑动李二最忌讳的心弦。
我大唐将士都是一群见利忘义,见钱眼开之辈。
那还怎么忠心于我,效力于我?
换句话说,只要有钱,他们随时都能效忠他人,武器跳转过来对准我。
李承乾是有点小题大做。
但李二却不得不去在意,考量。
知道将士与土匪的区别吗?
李承乾道:将士知忠义,报效国家,忠于天子,保境安民,抵御外敌,这是他们天然职责。
土匪只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破坏安宁。
这是他们本质上的区别。
他微微转身,道:陛下,我大唐将士,乃是报效国家,效忠天子的。
不是见利忘义之辈。
要钱,朝廷陛下可以赏赐。
要爵位,也可以封赏。
侯君集纵容将士们抢夺钱财,这不是一支正义之师该有的行为。
他一指头连连点着,加强说话的力度与感染力,其性质极其恶劣,影响极其严重,可以说败坏整个大唐军队的军纪风气。
此风一开,军纪何在,我大唐军队仁义天威,将荡然无存。
假以时日,我大唐军队,只认钱不认令,还能听从朝廷,服从天子吗?
届时,那大唐不再有军队,而是一群与土匪无异的贼兵。
还何谈大唐天兵,我大唐怕是国将不国……。
殿内的官员,全部目瞪口呆。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萧瑀,高士廉等人,都是瞠目结舌。
什么鬼?
国将不国都来了。
太子殿下,没有这么严重,不至于如此。
怎么到这等地步了啊。
这不是闹着玩的,不是能随便说的啊。
不是。
侯君集失礼冒犯与你,不至于沦落到抗下这么严重的罪名。
连连遭受重击的侯君集,严重怀疑人生。
我是谁?
我怎么了。
为什么。
我一点小错,怎么变得国将不国了?
李二双手握紧,青筋直冒。
群臣目光都看向他了。
他心里很是窝火,也是暗恼自己。
好端端的让太子说什么话。
自己下旨治罪,把侯君集押入大牢就成了。
偏偏自己嘴欠,一时抽风,要让太子说想法。
看吧。
这想法……。
他也喊遭不住了。
太子……。
说话还是要慎重。
李二斟酌了词汇,道:不要危言耸听,言过其实了。
我大唐将士还不至于如此不堪。
这些传到军中,会寒了将士们疆场杀敌之心的。
李承乾道:陛下,许多事情,都是从小事开始累积,最后演变成一发不可收拾的。
危言耸听也好,言过其实也罢。
你真当我是表面说的这么简单?
李二不置可否,道:太子还是回到正题吧。
你觉得如何处置侯君集。
李承乾不假思索,道:若无军纪,何谈军队,法纪不存,如何成军?
下面的责任要追究,首先是他们的主帅跑不了。
唔。
李二点头,道:怎么处罚?
话一出口。
他就后悔了,还怎么处罚。
太子要是冒出治侯君集死罪,他怎么收场?
你……。
他刚想找补,就听到李承乾,道:孤该说的话都说了,如何处罚,陛下自有独断。
他才懒得在这屁事上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