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茶工艺,李承乾从未放在心上。
有多大的利益,会带来多大的收获。
对他来说,都无足轻重。
他一个皇太子自是包罗万象,心胸宽广,视野该着眼与天下事上,在这小事上,就过于在意,就显得险隘,鼠目寸光了。
他并不藏着掖着,你要就给,权当为天下传播茶道文化,为大唐传统文化挥洒一道笔墨。
那我们可就要先谢过太子好意了。
魏征露出少见的笑容。
品过太子茶后,再吃茶,那真是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
李承乾道:茶是一个好东西。
能够陶冶情操,也可修身养性。
他把茶的效果,拔的很高。
在场人觉得有些吹捧太过了,但太子说什么便是什么吧。
并没有人出言反对。
同时,茶也能是一味药。
诸位可知,为何突厥,吐蕃,高昌等国,离不开我们的茶叶呢?
他问道。
茶能润肠通便,外邦蛮夷不思耕种,不食五谷杂粮,茹毛饮血,体内阴阳失衡,常常难以出恭,死者不在少数,所以需要茶叶来调节阴阳……。
魏征第一时间侃侃而谈,说的是头头是道。
塞外各族需要茶叶,拿来干什么,是众所周知的。
对塞外各族来说,茶叶是生活必需品,没这玩意儿,轻者病,重则死。
唐朝跟外族的茶叶贸易,很是频繁。
若是唐朝严格管控茶叶外流,不许买卖,不许走私。
突厥,吐蕃等国会如何?
李承乾再问道。
若是如此,大唐周边的蛮夷,会对大唐出兵的。萧瑀说道。
高士廉补充道:我朝在茶叶贸易与外族流通,也是不想逼得他们无路可走。
他们真要联合起来,我们压力也会很大的。
因茶而起战事,陷我们于不利,划算不来。
众人点头。
李承乾笑道:是这么个道理。
但现在,孤不想看到,唐朝与吐蕃和亲。
诸公可有教孤的?
他前面说那么多,就是为了这事。
房师,魏师,朝议后陛下召见二位,可说了吐蕃和亲之事?
魏征不太爽的说道:殿下,确实谈了。
陛下还是想安抚为主。
和亲之事,是否继续进行,暂时没有定论。
李承乾微微皱眉,程知节他们都打禄东赞了,还没把路给逼死吗?
房玄龄道:殿下,吐蕃和亲,确实有点用兵威胁的味道。
但我们的目的是安抚稳住这个近邻。
不至于时常威胁到我们。
李承乾冷笑道:威胁?就该把他给灭了。
房玄龄苦笑道:灭不了。
魏征道:殿下有所不知,吐蕃地势过高,我军将士水土不服,导致战力大减。
反观吐蕃却是长期生活在高地,适应环境,此消彼长,对我军进攻吐蕃很是不利。
李承乾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倾全国之力,难道还不能灭他?
萧瑀道:殿下可考虑过,若是我朝倾力出兵,突厥,薛延陀等会坐视不管,难保不会趁虚而入?
高士廉点头,道:是啊太子,不是陛下不愿打,而是不能打。
风险太高了。
灭了吐蕃还算好,付出的代价也算能忍受,但若是没有灭成功呢?
东宫团的人,于志宁也开口分析,道:灭不灭是一回事,关键在于,灭亡了他们之后,春风吹又生,死灰复燃。
导致我们的心血也会白费,费力不讨好,反而会导致我们国力受到影响。
打下吐蕃的收益太不划算了。
吐蕃战力,在大唐眼里根本不够看。
完全是土鸡瓦狗级别的。
轻手拿捏的势力罢了。
毕竟,眼下能让大唐面前用正眼瞧的,也就薛延陀,突厥一个,高丽还特么早早就谋划要收拾了。
但吐蕃就是个另类。
李承乾很清楚吐蕃强的不是兵,是他的地理位置。
那是青藏高原啊。
高反,对冷兵器时代的军队来说,绝对是噩梦。
还没开打,战力就减半。
对于习惯性水土不服的中原王朝来说,就连北方兵打到南方来,都能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导致战败的。
别说是在青藏高原作战。
这在当下是真的无解。m.GaИQīИG五.cοΜ
唐朝在整个时期对外扩张的版图,吐蕃一直都尾大不掉,不管国力如何强盛,都没能拔除,可见地理位置带来的绝对优势。
孤知道了,但这都不是理由。
李承乾道:吐蕃对我们来说太近了,威胁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