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殿偏殿。
李二正在处理国事,一个宦官低头躬身进来。
陛下,东宫消息。
何事?
李二眉头一扬,东宫沉寂多日,都没有什么动静。
他也没有过多关注,毕竟太子休养,是他一手造成的。
适才,太子召见了内置郎,随后又召见了兵曹参军事。m.GaИQīИG五.cοΜ
闻言。
李二听到最后的话,明显要正色许多。
兵曹参军事,他知道负责何事的。
他要干什么?
禀陛下,太子要打造兵器。
兵器?
李二的音量明显拔高了几个分贝,要打造什么兵器,弓弩吗?
是刀。
得到答复,李二神色放松不少。
别管有没有可能,弓弩这种威力巨大的兵器,在两宫距离如此之近的情况下,就是莫大的威胁。
太子当日能把狩猎的箭射入太极宫,那弓弩不是轻而易举。
不是就好。
继续盯着。
李二淡淡的说道:最好太子的一举一动都记录在案。
遵旨!
在角落。
一个官员正在奋笔疾书,将李二的一言一行都记录其中。
李二瞥了一眼,嘴角一抽,权当没有看见。
史官记载帝王起居言行。
他曾经提出来要看《起居注》,却遭到朝臣的强烈反对。
自此之后,他就改变方略,看不了,我还修不了了?
命大臣修实录,不也是要给他过目的?
至于刚才自己的言行,他觉得到时候肯定要删改的,哪有老子成天想着监视儿子,还担心儿子打造兵器?
陛下,礼部尚书求见。
承范来了,快让他进来。
片刻后,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进殿。
参见陛下。
行了,是吐蕃和亲使团的事情?
李二主动问道。
是,吐蕃使团大概还有半个月抵达长安。
李道宗说道:陛下,我大唐与吐蕃,正处在交战之时,双方仇怨不小。
大唐在设立安西都护府后,横亘在吐蕃与突厥之间,吐蕃频繁侵犯大唐边境,突厥也想打通安西的节点。
在有大唐这样一个庞大帝国的面前,吐蕃与突厥哪怕有再深的仇恨,也只有放下恩怨,联手应对。
只可惜,大唐国力鼎盛,武将如云,将士不畏死。
安西都护府一次又一次的挡住吐蕃与突厥的进攻,屹立不倒,将两大势力给拦腰斩断,再也没办法勾结联手。
眼下吐蕃想要和亲,停止战争,是知道事不可为,只能找个理由退兵。
之前李二都拒绝了,这一次他却打算答应下来,结束与吐蕃的敌对关系。
该以何等礼节接待,臣一时头疼。李道宗说明来意。
李二好笑道:照搬前面接待吐蕃使节礼仪就行了啊。
可陛下是准备要答应和亲的,此一时彼一时啊。
李道宗难题丢给李二。
这次和亲,大家心照不宣,走的是一个过场。
大唐国力强大,但外敌环伺,战争压力一点都不小。
突厥,吐蕃,高昌等等势力,都在牵扯着大唐的精力。
李二准备安抚吐蕃,缓和关系,好腾出手来收拾其他外族势力。
既然有心答应吐蕃和亲,必然不能像先前那样随意对待,而是该提高规格,以表重视与诚意。
这样大家都有个体面。
唔,这样,与其他大臣一同商议吧。
不要太过隆重,也不必太过敷衍,有重视跟诚意即可。
臣明白。
……
时间转眼而过。
李承乾在东宫休养生息,不上朝也不出门。
就在东宫待着,也不知道在搞什么。
殿下。
这是第十套设计。
内置郎王成递上衣袍的设计图稿。
短短十日的时间,内置局就给太子贡献了超过十套的衣袍设计图样。
九套都不满意。
但他们已经觉得很不错,奈何太子不假辞色,还是不满意。
李承乾拿起图纸欣赏了片刻,点了点头,道:不错,这一套很不错。
飞鱼服,飞鱼服,鲜艳明亮,华贵奢丽,彰显雍容。
王成心头顿时一块大石落地。
一次又一次让太子失望,他心里压力也是极大的。
第五套,第八套,再加上这一套,立即赶工,各自剪裁两百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