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然出现的老者,令众人惊诧不已。
白明微走过去,解释道:老伯,我是白相的嫡长孙女白明微,在你面前的都是白家军,这旗帜便是白家军的证明。
老者不但没有平复情绪,反而愈加激动,他大喊:乡亲/们,快出来吧,进城的是白家军……是白家军啊!HtΤΡs://m.GaИQīИG五.cοΜ
街道两侧紧闭的门扉被拉开,许许多多的百姓陆续走出来。
他们无一例外,几乎都是老人与妇孺,还有一些面黄肌瘦的孩童。
他们小心翼翼地端详着白家军的旗帜,几经确认后才总算放下戒备。
他们久久地望着士兵扛着的旗帜,竟捂唇哭了起来。
其中一位老妪泣声道:白家军不是都阵亡了么?怎么还……怎么还有?
白明微心头一颤,随即眼眶不由自主红了。
尽管到了现在,父叔兄长的音容笑貌依旧浮现在脑海中。
白明微虽接受了父叔兄长阵亡的事实,却总是会恍恍惚惚地觉得,父叔兄长还好好的活着。
所以每次别人提到父叔兄长已经过世时,她的心都会难以抑制地抽痛起来。
她深吸了几口气,才压制住那如细丝割过心脏的痛楚。
最后,她平静地解释:的确,父叔兄长,白家十一位男人,还有白家率领的八万将士,全部阵亡于阴山谷中。
我与嫂嫂们继承了父叔兄长的遗愿,重组了白家军,眼下姚城收复了,而平城也在霍将军的帮助下,于昨夜刚刚被收回。
白家军,白家的大人们……唉……适才最先出来的老者捂脸哭泣。
一名老妪忍不住落泪:白相的后代,人人出类拔萃,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只可惜天妒英才……
另一位妇女长叹一声:他们都是好人呐!怎么这世道就容不得好人长命?
老者再度泣泪:这世道便是如此,英雄埋冢无人问,唯有小人锦衣裘……可怜的白大人们……可怜的白家军……
白明微愈发不明所以,她问:你们都认识我父叔兄长么?
老者泪流满面:何止是认识啊!白家的大人们对我们有恩呐!
顿了顿,老者开始讲述那段没有被官方铭记,但却令他们永志难忘的历史。
原来,在白家军到达平城之前,东陵早已接连失去四座城池。
东陵戍边将领李贤昭败逃至平城,可在北燕大军兵临城下时,他们并没有带兵负隅顽抗,而是忙着抢夺平城百姓的钱财。
不仅抢夺,他们甚至还滥杀,无数百姓惨遭同胞之手,这原本繁华的城市,一夕之间变成人间炼狱。
直到白家军取道凉城,率军入驻到平城之中,这种情况才得以解决。
老者声泪俱下地讲述:白家军进城后,在抵御北燕人的同时,处置了那些欺凌百姓的官兵,并将他们抢走的钱财归还给我们。
虽然大人们个个是文人,可行军打仗却没有文人的柔弱,北燕大军久攻不下,平城也得以维持安宁。
直到李贤昭从狱中逃走后,事情就都变了。
自打那会子起,也不知怎么回事,只要北燕大军一攻城,这城中的百姓便会在白家军去抵御敌军时接连失踪,到最后人数竟高达数千人。
有一日白大将军忽然率兵从南门而出,带着约莫三之有二的人马赶往阴山,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直到平城被攻破,北燕贼子将所有活着的守城将士带往阴山斩杀,我们才知晓,原来白大将军与他带出去的将士们,都在阴山阵亡了。
也就在那时,我们得知白大将军前往阴山,是为了解救那些失踪的百姓。
可就在白大将军前脚刚走,李贤昭的士兵趁白家军人手短缺,从牢狱中逃出,他们不仅与北燕人里应外合,还趁机大开城门放北燕人进来!
那些可恶的北燕贼子,刚入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整座城洗劫一空。
人不是人,命不是命,在这座城活着的百姓们,生不如死啊……只是钱财被洗劫也就罢了,就连粮食也被收刮干净。
大伙儿已经许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我们日日盼,夜夜盼,就是盼着还能再有像白家军一样的军队能解救我们,没想到竟让我们给盼到了白家军。
听老者说完,白明微震惊得无以复加。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收复姚城时,百姓们似乎对白家军没有什么太多的感情,而平城被收复后,百姓没有欢呼雀跃地迎接大军。
原来白家军未曾去过姚城,而平城受过自家人的压迫,所以百姓们才不敢出来,直到他们看见白家军的军旗。
她难以置信:原来我的父叔兄长不是败走阴山,被困全歼么?
老者连忙摆摆手:这怎么可能?白家军怎么可能会败走?白家军人人都是好汉,白家的几位大人个个都是英雄。
他们怎么可能会败走?要不是为了救那些失踪的百姓,白大将军也不会出城。
要不是李贤昭的那群混蛋兵,就算当时平城只有两万人马,白家军都不至于失去平城!
原来父叔兄长从未败走阴山,原来他们不是败走被困。
哪怕在最后一刻,他们也没有撤离。
他们是为了百姓而死,并非像京中得到的消息那般,是因为用兵不善,从而导致全军覆没。
他们到了最后一刻,也都在守护百姓啊……
白明微忽然笑了。
她就知道,她的父叔兄长都是英雄!
她就知道,白家的人从来没有孬种!
压制住内心翻涌的情绪,白明微又道:老伯,我们在京中得知的消息并非如此。
那战报上说,白家主帅用兵不善,在北燕大军压境之下节节败退,最后退到阴山,被困在里面全歼。
在场的百姓异口同声:绝对没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