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早,李有才顶着两个黑眼圈出了门。倒第一,还是250,让他意难平,一晚上没怎么睡!
大哥,你眼睛怎么那么黑
没怎么睡好李有才打了个哈欠
大哥你是不是也闻到了特别香的肉味才没有睡好的?
哈?
就是特别特别香,妈还说我是做梦!
不会是羊肉串吧,李有才摸了摸鼻子
一声不吭的上班去了
院里的小丫还在那嘀咕那肉味呢!
下次多偷点,给大家都尝尝,话说确实是好吃,还非常顶饿!他到现在还很饱呢!
刚到厂里,就被通知去厂长办公室。
李有才到了办公室,里面坐了两个陌生人,一个中年妇女,非常干练,很有气质,另外是一个跟他年纪差不多的男孩子,白白净净文质彬彬的。
有才,快过来,我给你介绍一下王老头冲着他招了招手
两个人也都站了起来。
这位是杨秘书的爱人,谭晶,这位是他们的儿子杨成。这位是我们厂的采购科长李有才
谭姨您好!杨成你好!李有才跟两个人握手打招呼HtΤΡs://m.GaИQīИG五.cοΜ
早就听老杨说起过你,是少年英雄,也为县里多次出谋划策,引进了两个大项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有才被谭晶夸的不好意思
那都是凑巧,我没那么厉害
几个人客套着,杨成全程没有说一句话。
有才,是这样的,杨成小同志对李家村种植的蘑菇很感兴趣,想去看看王老头对李有才说
杨成也看了过来。
没问题啊,什么时候去?
杨成马上站了起来现在就去行吗
李有才进来听他说的第一句话。
现在?可以,走吧
这时谭晶站了起来有才,我还有点工作需要了解一下,能麻烦你帮我照看一下杨成吗?我晚点过去
没问题的,谭姨,放心吧!李家村民风很淳朴的!
他们说话的时候,杨成已经出了屋子,先在门口等着了。
李有才骑着三轮车带着杨成回村了,路上也试着跟他聊天,他基本都当没听到。
到了村里,跟大队长打了声招呼,李有才就带他去山里了。
菌包都在山里,和林蛙塘在一起,有两个人专门照看。这里通风,水源也方便。
也是防止塑料薄膜被外人发现。村里种的都是没有用薄膜的。
到了山里,杨成明显很开心,一路看看这个草,摸摸那个树。
当他看到一排排菌包整齐的挂成一排一排的,马上飞奔过去。像看什么宝贝似的,看那些刚长出的蘑菇。
池塘边传来一声怒喝什么人,赶紧走开,离远点
随即两道身影跑了过来,手里都拿着棍子。
李有才紧跑几步,我是李有才,这人是我带过来的!
两个人停住了脚步,有点不好意思有才,你回来了,你带来的人啊!
禾苗哥,大牛哥,我刚回来这两个也是他们村的,他们的爷爷跟李老头和大队长都是没出五服的兄弟,关系也是很近的
这批蘑菇刚出,我们两也是怕出意外有点激动了!禾苗有点腼腆的说道
也是我没提前打招呼,这星期轮到你们了村里排好了班,在这里看管
是啊,我们俩干完活没啥事,就坐这里看会书。大牛摸了摸头
是李有才上回拿回一大袋书里面的。
李有才,你快过来杨成在那边喊
几个人赶紧跑过去
李有才这个菌种是怎么做出来的啊?杨成问
最开始的菌种都是从南方买的,现在的是采摘完的根重新发酵出来的
哦!这根也能出这么密集的菌丝吗?杨成掏出本子和笔记录起来。
有才,我觉得这几个菌包湿度有点大了,菌丝很多,蘑菇出的不多
好吧,天才就是天才,刚来就能看出问题。
禾苗和大牛赶紧过来了解情况,非常虚心的杨成讲解种植技术要点。
杨成看不懂的地方,两个人也纷纷解释。
这个时候的杨成,跟之前的天差地别,就像得到了新玩具的小孩,有说不完的话,和问不完的问题。
几个人看完菌包,又坐了塘边,杨成又开始研究起林蛙!
一会看到那么多书,又一阵大呼小叫,直说这书他在大学都没见过。
转了一圈,杨成又开始研究菌包,让禾苗和大牛给他讲制作菌包的每一步,他仔细的记录着,又时不时的把菌包打开在重组。
神情认真又专注。
傍晚时分,大队长带着谭晶上来了。
杨成没有关注他的妈妈,依然认真的研究菌丝。
谭晶对着李有才说有才,辛苦你了!
谭姨,我啥也没干,倒是杨成帮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他可真是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