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了黍米,到村里的石磨坊用碾子碾成黍米面,加热水调和成黏状,捏好团,再放一颗红枣,上锅蒸熟,软糯香甜。
由于是宋惊蛰下定,宋家其他人都没插手,这些活都是郑月娥和宋惊蛰几人干的。闻着灶房里飘出来的香甜味,宋家的小孩都吸了吸鼻子,各自问自家大人:“娘,二婶/二伯娘在做什么,好香啊。”
“蒸显摆呗。”其他两房没好气地回。
这郑月娥平日里在宋家扫把倒了都不会扶一下的主,才嫁进宋家那会儿,叫她做饭她摔碗。农家人的碗多金贵啊,谁敢叫她这么霍霍,时间久了吴老太就不让她进灶房了,灶上的活计都落在了其他两房头上。
本以为郑月娥不会做饭,其他两房也都认了,谁知道前几年,宋白露相看,郑月娥一早就在灶上忙碌开了,那手脚麻利的劲,可比她们厉害多了,尤其是她蒸出来招待施家人的黍米糕,真是香死个人。
她们活了这么些年,还是第一次知道黍米能这样做呢。
这可把宋家大房三房的人气得不轻,找郑月娥理论,问她这么些年为什么不做饭,人家理直气壮地:“我男人早些年给家里干活,我女儿儿子这些年也给家里干活,我不做饭怎么了。”
真真把人气个仰倒。
所以这会儿宋家人见郑月娥又在灶房忙碌开了,全都没好脸色。
郑月娥才不管他们怎么想,第一锅黍米糕一出锅,她就塞了一个给帮着烧火的宋寒露:“待会儿嘴甜一点,要晓得叫人知道不。”
“知道,知道。”宋寒露接了糕,连连点头,当年大姐相看的时候,她娘就是这么嘱咐她的,她一口一个姐夫,把大姐夫哄得可高兴了,聘礼都比别人家多准备了一份。现在同样的事再做一遍,她做起来驾轻就熟。
宋家二房的人全都在为即将上门的林家人忙忙碌碌,就连宋福田都时不时地帮忙递个东西,看一下家里哪里乱了,再整理一下。
全家人看上去就数宋惊蛰最淡定,不紧不慢地干着活,好像今儿不是他下定一样。事实上,在所有人都没注意到的时候,宋惊蛰瞄了门外八十八眼,又瞄了自己的衣着一百零八遍,确定没有什么地方不妥后,这才放下心来。
第11章
林家人被花媒婆领着进桃源村的时候,忙碌了一上午的桃源村人刚从地里回来,刚好把他们一行人瞧个正着。
见冯金玉手中捉了只又大又肥的老母鸡,身边还跟了个一身新衣裳看起来就很不错的哥儿,有人好奇地问:“花媒婆,这是给谁家带的哥儿啊。”
命怎么这么好,丈母娘第一次上门就给捉了只鸡来,这是得多满意这个哥婿哟。
花媒婆笑着道:“宋万民家的惊蛰啊。”
其实花媒婆也很意外,那天从林家出来,宋家人就闹开了,她见势不对就先走了,本以为宋家过后会托人来说这桩亲不成了,几天过去,宋家这边一直没动静。她们做媒婆的,既然拿了人家的钱,就要把事做好,宋家没说悔亲的事,她也就装作不知。
“他家啊。”众人一听这是给宋惊蛰说的亲,明里暗里又把林立夏给打量了一遍,眼里或多或少都带了些同情,这样好的哥儿,以后就要给老宋家当牛做马了,可惜了。
林立夏从小见过太多人的眼神,如何不知这些人的心思,不过他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和宋家半斤八两,因此他并不在乎。但这里不是稻香村,没人知道他的名声,他也不想和宋惊蛰的亲事都临门一脚了再出变故,故而装作不知地对着这些人礼貌地笑了笑,算作打招呼。
大家的眼神更怜悯了,多好,多懂事的哥儿,怎么就眼瞎看上了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