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
曹向阳是什么样的人,郭建军并没有过多的研究过。
知道这个人,也是从郭晓燕的嘴里才听说的。
而郭建军只有一个目的。
这个曹向阳,只要人品不是不好,自己就能接受。
人这一辈子,见的人多了。
不可能看到每个人都顺眼。
就拿曹向阳来说吧。
哪怕曹向阳对其他的人都不怎么样,但是只要他对郭晓燕好,自己就不反感他。
相反。
如果曹向阳见谁都和蔼,对谁都好,面对郭晓燕不怎么样,那,绝对没有办法过自己这一关!
并不是说郭家的闺女有多娇贵。
而是郭建军清楚,婚姻对于女孩子来说有多大的影响。
就像现在。
郭晓燕说曹向阳不好,不想看到这个人,不管说的是气话还是真心话,只要妹妹说了,自己便不会让妹妹不乐意。
郭建军伸手摸了摸脑袋,仔细的寻思着。
最近这段时间,自己可要打起精神来。
如果真的在街道附近看到了曹向阳,绝对不能够让他靠近。
省得让妹妹心烦。
可如果说起个人的喜好程度,郭建军还是选择刘嘉。
刘嘉诚信可靠,对郭晓燕又好。
即便郭晓燕说刘嘉这儿不好那儿不好,但郭建军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
事实摆在面前,根本改变不了。
吃完饭后,郭建军本想着再跟郭晓燕谈谈,但是郭晓燕已经睡了。
……
来城里这一天,刘嘉忙的脑袋发沉。
把郭晓燕送到家里以后,刘嘉又去了医院给刘建业送自行车,最后才开着拖拉机回去。
等到从厂子里回来,父母已经把饭菜摆在桌上了。
今天累吧,听着脚步都提拉提拉的。
刘玉田关心儿子,说话的功夫,又把陈好的米汤在刘嘉那边挪了挪。
刘嘉嘿嘿一笑,不累,干的还是平常的那些活,也感觉不出来。
要我说,累了就休息两天,再看看你书本上的那些知识,要不,回头等去了大学,把学的东西都给忘了,那可咋办?
刘玉田目光当中闪过一丝担忧,刘嘉笑得更加开心。
爹,那东西都学到脑子里了,哪能那么容易忘掉?再说了,我这是……
话说到一半,刘嘉突然闭上嘴巴,脸上的神情也跟着严肃了一下。
你是什么,话不能说的太大了,你头考试那段时间我可是看着呢,可没有好好的学几天,小心上学以后被人落下。
这一次,听到刘玉田再说这种话的时候,刘嘉只是笑,再也不敢贸然接上话茬了。
刚才,就差那么一点,自己几乎要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
到现在,刘嘉的心都在怦怦的跳。
如果告诉爹娘自己是重生的,估计他们的下巴都要掉到碗里了!
这话可不能说,做梦的时候都不能说!
行了,别总说这件事儿了,孩子心里有数。
张桂兰把在铁锅里的菜拿出来,赶紧嘱咐了一句。
刘嘉已经长大了。
都是大人了。
他这个做爹的反倒放心不下了。
我说两句怎么啦,这不是担心他手头上的事情多,正事给忘了?
知道你是好心,你看他忙的整天团团转,你就不要给他添乱了。
说话的功夫,张桂兰递过一个馒头来。
大馒头又香又白,刚放到嘴边,刘嘉就闻到一股淡淡的碱味儿。
这种用起头蒸的馒头,跟用酵母蒸的完全不一样。
在味道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娘蒸出来的馒头,不像其他人家的馒头有些酸味儿。
她在和面的时候还会加上一丢丢碱,最后把馒头揉好了,还会专门留下一小块。
这就是所谓的起头了。
刘嘉不知道这古老的方法是谁发明的,却知道就是这么传下去的。
馒头好吃。
要是觉得好吃,这两天就不蒸米饭了,明天我再蒸一锅馒头。
娘别那么辛苦了,要不还是蒸米饭吧,做馒头还得揉。
不辛苦,谁家不是这样啊?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完全忘记了正在瞪着眼睛看他们的刘玉田。
还在吃饭的时候,刘建业回来了。
见到刘嘉,刘建业的第一句话就是:三子,你什么时候回来了?燕儿咋样了?
没事,把人送回去了。
刘嘉本能的回答。
可是,对面的刘玉田跟张桂兰两个人同时愣住。
燕儿咋样了?
是小燕儿?
郭晓燕!
三子,怎么回事,燕儿怎么了?今天看到燕儿啦?
张桂兰着急,说话的声音都带了一丝急促。
同时,刘玉田也朝着刘嘉这边看过来。
刘建业立刻感觉到大事不妙。
自己肯定是说错话了!
看样子,刘嘉根本就没有把郭晓燕的事情告诉爹娘。
都怪自己嘴欠。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没事儿,我们就是……在大街上遇到了,后来我就把她给送回去了。
刘嘉本想敷衍了事,可张桂兰却多了个心眼儿。
不对,事儿肯定不是这样的。
如果在大街上遇到,晓燕怎么可能让你把她送回去?
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你实话告诉我,千万别瞒着我。
刘嘉没想到,娘认真起来,这思路居然这么清晰。
说的也对。
好好的,即便在大街上遇到了,顶多就是互相打个招呼。
哪里还用得着把人给送回去?
娘,你别多想,真没事儿,郭晓燕有些头晕,然后我就把她送回去了。
话音还没有落,张桂兰的眼睛已经红起来。
来咱们村子以后,燕儿这孩子也受了不少苦,身子骨本来就不好,还得努着劲劳动,千万别落下什么病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