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一上工,周丰收就告诉了刘嘉一个好消息。
工人已经找好了,加上彩霞还有她娘,一共六个人,这些人的手都快,两天就能编出十八个篮子,耽误不了你交工!
周叔,你行动够快的,啥时候找的人啊?
也不怪刘嘉这么问,昨天晚上,他走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
现在就找好了人,功夫都是从哪里挤出来的?
这你就放心吧,我一大早晨就挨家挨户联系去了,你做的是好事,我的大力支持!
周丰收一边说一边笑,脸上的褶子都加深了不少。
刘嘉心中一阵感激。
周叔谢谢你,这次我去城里,一准给你买回周家铺的大肉包子来!
你小子别在这里给我画大饼了,赶紧精神精神,一会儿还要下田干活呢!
周丰收的话虽然是在催促,可心里头早已经乐开了花。
说实话,周家铺的大肉包子自己早就听说过,还真没吃过!
三天以后。
一大清早,刘嘉便带着篮子出村。
想到今天是头一次交货,刘嘉的脚蹬子都蹬得贼欢。
十几个篮子绑在车后椅上,稳稳当当的。
平常的时候,去城里骑自行车也就半个多小时,这次刘嘉竟然不到半个小时就到红星供销社门口。
接下来一切顺利。
验货以后,李振和带着刘嘉来见统计人员。
还没有进门,刘嘉便听到噼里啪啦的算盘声。
李振和一愣,接着赶紧拍脑门。
坏了,怎么把这茬给忘了?今天是十号吧?
是啊,有什么问题吗?刘嘉不解地看向李振和。
李振和急忙解释。
供销社每月十号,统计是最忙的时候,他们得上报销售还有库存的状况,我们整个供销社的数据都得报上去。
那咱们这个是不是要往后推?
对于供销社的具体运作流程,刘嘉也不太清楚。
一听到李振和这样说,刘嘉本能地想到报表为重。
李振和摆摆手,不用,大家都是一块上班的,这个缝咱们还是能挤进去的!
刘嘉强忍着才没有让自己笑出声音。
周哥,你给看看这个单子。
说着,李振和把单子递到一个中年男人面前。
中年男人接过单子,并没有看上面的数字,而是抬头看了一眼李振和还有身后的刘嘉。
这是……
我一哥们,也是咱们的合作客户,竹柴那边的。
说话的时候,李振和一直在笑,那人立刻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核对了一下数目,接着中年男子在凭条上扣上了章,随后又还给李振和。
行,周哥你忙着,我们先走了。
李振和客气地说完,拉着刘嘉就往外走。
就这么简单?
可不,这个面子,咱还是有的,换做其他人肯定不好使,要想把今天的凭条扣上章,怎么也得等到两天以后了。
李振和说得非常自信,刘嘉听完直接伸出大拇指。
也不怪李振和会那么说。
刚才,刘嘉看到桌子上有好几张大报表,密密麻麻的全是数字。
这当中涉及的产品怎么也有上百个,真要把盖章的事情往后推,两天都不见得能够排上队。
接着,李振和告诉刘嘉,以后开完条就过来找这个统计,如果那人忘记了,提他的名字一准好使。
中午,两个人一块吃过饭,刘嘉便去图书馆了。
跟之前想的差不多,刘嘉一去图书馆就看到了郭晓兰。
两条麻花辫垂在胸前,头发上别了一个黑色的小卡子。
听到有脚步声,郭晓兰急忙抬头。
看到是刘嘉的时候,郭晓兰的脸上闪过了一丝惊讶。
你怎么来了?来借书的?
刘嘉点点头。
我把证件拿过来了,想办个借阅证,今天可以吗?
行,你在这等一下,我现在就给你办。
郭晓兰说完,麻利地接过刘嘉的户口本,仔细核对了一下,随后打开抽屉,拿出一张卡片。
认真填写好卡片后,郭晓兰把户口本跟卡片一块交给刘嘉。
好了,你要借什么书,往我这边登记一下就可以。
那你先忙着,我去找找。
两个人简单地打着招呼,谁也没有提之前的事情。
刘嘉说话不卑不亢,丝毫没有农村人见城里人的那一种拘束感。
郭晓兰一直盯着刘嘉的背影,看了半天,这才收回目光。
十几分钟以后,刘嘉拿着一本书出来。
就借这一本吧!
郭晓兰要登记,可看到刘嘉递过来的书以后,郭晓兰几乎是本能地开口询问。
你要借这个?
由于惊讶,郭晓兰的声音也提高很多。
这时候,图书馆里的人并不多,听到有声响,不少人都朝前台这边看。
郭晓兰的脸一下子又红起来。
不好意思,我就是觉得有点奇怪。
没事,是给别人借的,编篮子用。刘嘉本能地回了一句。
郭晓兰恍然大悟,看到《编织大全》真把自己吓了一跳。
刚才自己还以为,刘嘉要织毛衣呢!
现在想想,自己都觉得好笑。ωωω.gǎйqíиG五.cōm
一切登记完以后,刘嘉并没有立刻走,而是选了一个偏僻点的位置坐下。
郭晓兰又忙了一阵。
一直等到郭晓兰不忙了,刘嘉这才走过去。